張姓,是我國的人口大姓,雖然《百家姓》裏,他位列24位,但論起人口總數,張姓一直是我國人口排前三的大姓。

依據最新的人口普查數據來看,張姓以0.954億人口,位列全國第三大姓。

關於張姓的由來,說法很多,咱們就談談最常見的五種說法吧。


一、傳承自黃帝兒子青陽的第五子

民間自古流傳着一種說法,“天下張姓出清河”,這種說法的起源和一位叫做張揮的人有關。

張揮是黃帝兒子青陽的第五子,由於他擔任的官職是負責監製弓箭的“弓正”一職,爲了提高弓箭的質量,張揮便癡心研究起弓箭來。

張揮從弧矢星獲得靈感,對黃帝部落原有的弓箭進行了改良,提高了狩獵的成功率,爲了獎勵他的功績,當時的部落首領便將張揮封在清河,併爲其子孫賜姓張。

這裏的張,取的是“弓長”爲張的意思。


二、傳承自解張

晉國有一個人,他的名字叫解張,字張侯。

此人的鄰居叫做介子推,他曾經在晉文公落難時期,將自己腿上的肉割給晉文公喫。

等到晉文公繼位後,卻沒有對介子推進行封賞,解張爲他鳴不平。

於是解張將這件事寫了出來,並張貼在城牆上給天下人看,晉文公知道這件事後,很羞愧,便封解張做了晉國的大夫。

解張的子女們,在解張去世後,便以其字作爲氏族的名稱,用來和其他解姓進行區分,久而久之,氏姓不分家後,解張的後人也就以張爲姓。


三、傳承自張遼

三國志記載,張遼的祖輩是曾經策劃過“馬邑之謀”的聶壹,所以他這支張姓是由於避禍改的姓。

聶壹避的禍,指的是他曾經對匈奴單于說自己願意斬殺漢朝守將的頭顱,與匈奴裏應外合攻入內地。

聶壹和匈奴王約定好後,便讓漢軍埋伏着,打算把單于引誘進來,一舉擊敗,可惜,這個計謀最終功虧一簣。

聶壹的後人,在此之後,爲了避免被報復,也不得不改姓生存。


四、諸葛亮賜姓

龍佑那是白子國的國君,當年諸葛亮入蜀,平定南蠻時,擊敗了龍佑那。

諸葛亮爲了拉攏龍佑那,便給他賜姓張姓。

五、少數民族改姓

除了上述起源外,不少少數民族在歷朝歷代都有過因功被賜姓的經歷,這部分人中,也成了一些張姓人的祖先。

這五種張姓的來源,便是比較常見的說法,如果大家有什麼更詳細的資料,也歡迎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