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7點,2017上海國際馬拉松開跑,來自86個國家的3.8萬名選手參賽。經過2個多小時的角逐,南非選手以2小時08分35秒蟬聯上馬冠軍,第二、第三名則均來自肯尼亞。女子第一名由埃塞俄比亞選手貝克勒獲得,成績2小時22分43秒。

另外,中國老將楊定宏,以2小時19分15秒衝線,成爲第一個到達終點的中國人。

馬拉松助手專欄作家,半馬王子李少壯也參加了本次上馬比賽,但是賽前發生了意外情況。

在開跑前20分鐘,他發現自己忘帶芯片,然後一路狂奔回酒店去取芯片,回到賽場開跑便以3分配速跟非洲選手硬剛,半程耗時71分鐘,最後10公里他掉速到4分30秒,雖然心裏相當不舒服,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跑出2小時32分的成績依然很贊。要知道,李少壯之前的周跑量只有25公里。

那麼在這個最適合PB的季節,你跑的成績滿意嗎?

現在很多選手對於馬拉松都有了自己的專屬計劃,隨着業餘選手水平越來越高,每個人也都有了自己的目標,而跑進3小時,實現如今大衆比較現實的目標,它既不會有像專業選手那樣的高要求,也算得上是比較切實的跑步目標。

而考慮到每個人的業餘時間不同,工作性質的差別,有些人習慣早晨訓練,有些人則喜歡晚上跑,而對於一些以慢跑享受馬拉松的人羣來說,時間的安排會更寬鬆一些,因爲他們對成績的要求並沒有那麼高。

不過,如果你是想要全馬跑進3小時的選手,那就要對訓練下一番功夫了,必要的時候則必須在輕鬆娛樂的時間上有所犧牲。

想要跑進3小時的人,已經屬於業餘選手中的佼佼者了,女子運動員如果能在3小時內完成馬拉松,就可以踏進國家水平了,她們經常會在各個大賽中斬獲冠軍或拿到獎金。

所以顯而易見,跑進3小時需要選手們擁有必要的天資和勤奮的訓練,如果在生活中不願意犧牲必要的娛樂時間,業餘選手沒有辦法完成這個成績。

通常情況下,專業運動員通過常年的訓練和大賽經驗的積累,獲得了良好的有氧耐力能力。

所以對於業餘選手來說,如果想要儘可能的早一些達到3小時以內的成績,就必須執行系統的訓練。

系統的訓練方式幾乎每天都要進行訓練,這時候,合理安排私人生活和工作就是非常重要的,並且每天都要保證睡眠質量,每週的跑量要達到100公里以上(對於沒有任何運動基礎或者說自認爲沒有天賦的選手)。

另外,全馬破三選手每週都應該有一堂超過30公里的訓練課,最後的目的就是能輕鬆駕馭長距離,當然,半程馬拉松和10公里訓練也要加入其中。

著名長跑運動員《跑步聖經》作者史迪凡尼推出了全馬破三的10周訓練計劃,小編在剛開始跑馬拉松時,也運用了其中不少計劃,現在,把它介紹給想要破三的跑友們。爲12月的廣馬,開始訓練吧!

馬拉松訓練中的真正困難並不是速度,而是無止盡的公里數,如果你想進步,那就得在其他人玩手機、喝啤酒的時候,出去訓練,這就是時間上的犧牲,長年的累積,你就會成爲別人眼中的天賦型選手。

不過,儘管馬拉松訓練意味着要大量時間投入,但是也不能無止盡的迷失在跑步訓練當中,有時候,必要的時間調整和恢復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前一天的訓練強度太大,那麼第二天慢跑30分鐘或者休息都是比較好的選擇,有時候,超負荷訓練反而會帶來負面效果。

按照上表中的訓練計劃,機體的訓練積累已經做得非常好了,在最後的兩週如何恢復,纔是能否發揮最佳狀態的關鍵,最後兩週的跑量應該要比之前減少三分之一,不過要切記:在馬拉松比賽的前十天,要進行最後一次的馬拉松配速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身體在最後階段適應一下比賽強度,產生記憶。

在最後一週,最重要的是在休息中儲備力量,訓練時間儘可能的在比賽進行的時間段進行,在接近跑步結束的時候進行一些輕鬆的活動,另外,需要更好的睡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