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小朋友們查看小倉鼠打洞學會另一種情懷的早晨分享,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
相較於成德和幽州二鎮,魏博的表現,最爲不老實,對中央政府最爲強硬。代宗大曆十年的吞併相衛所引發的田承嗣之亂,以及後續德宗建中二年因李惟嶽上表繼承成德節度使被朝廷拒絕所引發的四鎮之亂,魏博在其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且還有一點應當提起,那就是田承嗣和田悅兩人對藩鎮和中央的矛盾的應用,兩次挽救了魏博。
一:魏博的建立。
唐代宗廣德元年,隨着史朝義被殺,河朔藩鎮由此誕生,標誌着持續八年的安史之亂的結束,同時也宣告着一個統一的河北時代的終結。魏博與成德、幽州,登上了歷史舞臺。首任節帥就是田承嗣。
田承嗣,平州盧龍人,其曾祖父田堪官至隨州從事,其祖父田景官至鄭州別駕,都是下級文官,直到其父田守義官至安副都護,才由文轉武,移居平盧,田承嗣從小生活在邊塞地區,造就的性格脾氣也是豪邁勇武。
相較於那些從部落出來追隨安祿山起兵南下的蕃將,他在安史系統裏面不過是二等角色,《資治通鑑》中曾列舉安祿山集團的爪牙,一共十五人,田承嗣名列僅第第十三位。
在安史之亂中,他和安祿山養子,也就是後來成爲成德節度使的李寶臣一樣,擔任前鋒,一路所向披靡,驍勇善戰。在安祿山後期,駐守穎川地區。此人於李寶臣一樣,都向唐朝政府投降過兩次,即使在史朝義時,他們也被委以重任。比如李寶臣駐守恆州,而他則駐守莫州地區。
代宗廣德元年正月,隨着張忠志和薛嵩的相繼投降,他舉莫州地區也向唐朝政府投降,並且獻上了一份大禮,順手把史朝義的妻兒老小送給了唐朝政府。史朝義北撤幽州,幽州留守的李懷仙也發動兵變,史朝義準備再往北邊跑,準備去契丹和奚族人的地盤,卻被李懷仙的追兵趕上,最終自縊在平州石城縣溫泉柵林中。
而後唐廷開始進行封賞,田承嗣被封爲魏博等州防禦使,下轄魏、博、滄、德、瀛等五州。廣德元年底又升爲節度使,至此,魏博節度使便宣告成立。
二:牙軍的建立。
清人王夫之曾言道“藩鎮之強,始於河北,而魏博爲尤,魏博者,天下強悍之區也。”魏博的強悍,一則體現在實力強大,二則對唐朝政府跋扈,三則內部變亂的破壞性大。而這一切,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魏博擁有一支名震當時的牙軍。
“魏牙軍,起田承嗣募軍中子弟爲之,父子世襲,姻黨盤互,悍驕不顧法令,(史)憲誠等皆所立,有不慊,輒害之無噍類。厚給稟,姑息不能制。時語曰:“長安天子,魏府牙軍。”謂其勢強也。”
牙軍又作衙軍,實際上,在唐代的任何一個藩鎮都有牙軍,任何一個藩鎮的軍力也都是以牙軍爲主力組建的。
我們來解釋一下,何爲牙軍,根據張國剛先生的觀點,牙軍就是:“ 藩鎮主帥直屬番號軍中擔任宿衛的那一部分親軍,組成牙兵,又作衙軍。他們分佈在藩鎮的牙城內外、羅城內外,使府治所境內、管下各州縣及險要之地皆有牙兵鎮守。”
又據日本的渡邊孝先生對牙軍下的定義:“牙軍在作爲一般藩鎮的親衛軍、藩軍中抽調出來的精銳、主戰中核部隊的同時,還擔當着牙城、使牙的警備與宿衛。”。第一,牙軍的主要來源於藩鎮的親衛軍,也就是擔任宿衛等任務的軍隊中選取。
第二,都是精銳,也就是指戰鬥力強悍,戰鬥經驗豐富,而且,必須爲藩帥信任,同時,也必然要求對藩帥的絕對忠誠。第三,牙軍在各州縣以及所轄區域內的險要地區都有分佈,但會府和牙城,則是牙軍駐守的核心區域。牙軍對於藩鎮,就相當神策軍z這類禁軍於對於唐朝政府一樣。
解釋完什麼叫做牙兵,再來談談田承嗣爲什麼要創建這麼一支實力強悍的牙兵。以往的文章關注點都側重於牙兵的“驕兵”與“動亂”,卻不能指明牙兵出現的原因。
談及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魏博的地理環境,注意,他的轄區在安史之亂中,都是前線地區,即使在廣德元年叛亂結束不久前,在莫州地區的田承嗣還是與唐朝政府軍處於對峙狀態。與李寶臣的成德地區和李懷仙的幽州地區相比,田承嗣手底下的魏博地區,一直是朝叛雙方對峙的主戰場。
所以,在面對如此不利的環境和形勢下,田承嗣在擔任魏博節帥初期就把創建牙兵當作第一要務。
魏博地區傳統上又屬於文化繁榮之地,山東舊族不少出身於此,下轄的郡縣又曾響應過顏真卿,顏杲卿兄弟反抗安史的起義,並不是浸染胡風的區域,作爲一個外來者,能不能站穩腳跟,割據一方,恐怕還是要打一個問號。而且,在平叛結束後,河北諸藩鎮普遍發展自身實力,所以田承嗣“修繕甲兵”的舉措也就不難理解。
我們再來解析一下魏博初期的軍事力量,我們提到過,魏博地區是安史之亂的主戰場,那麼必然肯定是戰火紛飛,雙方你來我往,對於田承嗣手下的軍隊也是損耗過大,補充軍事力量,這對於田承嗣來說,肯定是當務之急。
其次就是,他沒有像李寶臣那樣,身邊聚集那麼多的安史之亂中的舊部,特別是高級軍將和蕃將,正因爲這些高級軍將和蕃將的加入,奠定了李寶臣在初期的軍事力量的強大。這一點,田承嗣則不具備。與成德李寶臣的精騎不同,魏博的軍隊多由步卒組成。瞭解完這兩點,我們再來看史書中對田承嗣創建牙兵,也就有了一個清晰認識。
“承嗣不習教義,沉猜好勇,雖外受朝旨,而陰圖自固。重加稅率,修繕兵甲;計戶口之衆寡,而老弱事耕稼,丁壯從徵役,故數年之間,其衆十萬。仍選其魁偉強力者萬人以自衛,謂之衙兵。”
史書稱之“練卒十萬”,可能略有誇大之嫌,但通過田承嗣的經營和發展,魏博軍事力量由最初瘠弱之勢一步步發展壯大,則是無需質疑的事實,這也就解釋了爲什麼田承嗣在大曆十年能吞下相衛,正是這一筆軍事資本,足矣讓他能發動這場吞併之戰,盤踞上百年之久。
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非常感謝你們的觀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