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之前,清朝跟袁世凯有沟通,签订皇室优待条例,袁世凯也答应协调,给清朝统治者跟在位时相差无二的待遇,包括按时发放年俸,按时分福利,特别是原属于宗室成员的“私房钱”,国民政府给予保护,不会没收。

其实他们哪有什么“私房钱”,有的不过是一箱箱文物而已。皇室贵族们和满清老少爷们,都喜欢附庸风雅,平时收藏古董,也写写字画,甚至将皇帝御赐的字画挂在家里,再就是王爷写的字画,这些都是身份和荣誉的象征。

如果有朋友来,你告诉他,这是哪个皇亲贵族赐给你的画,朋友都得膜拜你,人脉这么广,竟然能得到此人的青睐。

满清灭亡后,这些字画却成了活命的“金口袋”,文物更是如此。国民政府并没按时发放年俸,只是早年末的时候,给点补助,但这些钱远远不能满足曾经贵族奢侈生活的需要,到最后,甚至连老百姓的生活水准都无法维持。

因为老百姓会种地,守着庄稼饿不死,满清贵族可就不行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就是个人字形的废物。

王爷们有一个活命的秘方,那就是变卖祖产,倒卖古董。就连溥仪都干过这种事,从宫里偷文物出来卖,想想也是心酸,皇帝是多么尊贵的身份,竟然从自己家偷东西,在外面摆摊卖,想想也是醉了。

宫女太监也闲不着,也都将文物倒腾来倒腾去,赚点体己钱。当时有一种人,故意压低文物价格入手,等到行情好的时候,一出手,百万富翁就成了。

溥仪说,宫里偷盗的事一直很多,那些下人胆子都很大。确实如此,宫里的宝贝太多了,所以拿也拿不完,这些人都会见缝插针,顺走几个,开始只敢顺走一个小的,后来顺走两个大的,后来越来越多,宫廷很快成了“文物走私场”。

溥仪大婚的时候,刚刚行过大婚礼,皇后凤冠上镶嵌的珍珠、宝石和翡翠,竟然整个都换成赝品。溥仪气愤地在内宫清点,严厉制裁偷盗,但这个彻查库房的计划还没实施,库房突然起火,无数珍宝和秘籍灰飞烟灭。

有人说这次故宫文物的焚毁,罪魁祸首是溥仪,简直是无稽之谈,罪魁祸首是那些太监和宫女。

不过,溥仪下台时,偷盗文物的事也没少看。

那时他最看重的不是文物,而是书籍,溥仪开始以“赏赐”其弟溥杰为名,趁溥杰、溥佳二人每天上午进宫伴其读书之机,将珍贵的宋、元版善本书偷运出宫。

盗运范围逐步扩大,屡禁不止,直到溥仪被逐出宫去,宫里才安全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突然站出来说,他有一件来自宫廷的文物,哦,不对,是三件。一副宋代张先的《十咏图》,这幅图是慈禧的至爱,慈禧没拿到坟墓里去,却被一老头收藏了很多年。

还有《乾隆南巡图》,还有陈白阳的花卉手卷。

老头的子女为分家闹得不可开交,他们小时候看见父亲藏古董,所以让父亲把古董交出来。

老头无奈,只得交到文物局,说这幅图是真迹,必须拿八百万才能换。

文物局说:“老大爷,您狮子大开口,说笑话呢,这幅画最多值一万。您赶紧拿钱走人,不然就送一面锦旗给您?特制的,专门绣你的名字,也是个纪念。”

老头摇摇头:“这幅画是溥仪给我父亲的,一万的价格太低。”

文物局说:“谁知道是不是偷的呢?”

老头说:“一没偷,二没抢,真的是溥仪亲手给我父亲,让带出宫去。”

后来国家说,这么珍贵的文物不能外流,就在中国拍卖,拍卖的价格说了算。拍卖会后,各地富豪蜂拥而至,最终成交价格为一千八百万,比老人出价整整高了一百万。

专家验画

这事在当地传为笑谈,轰动了整个收藏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