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葆三捐資在定海組織臨時時疫醫院,從上海聘請西醫來舟山施醫,開診10日,收病員500餘人。目前,正開工建設的葆三公園以定海籍名人朱葆三先生的名字命名,旨在紀念弘揚朱葆三先生自強不息、勇立潮頭的奮鬥精神,愛國愛民、熱心公益的崇高品德和心繫家鄉、造福桑梓的赤子情懷。

“上海道臺一顆印,不如葆三一封信”,這句大白話,評價的是舟山人朱葆三,在清末民初的上海灘一直流傳。

朱葆三,名佩珍,字葆三(1848~1926年),14歲離開定海,攜一舊竹箱一舊鋪蓋至上海當學徒;至30歲自辦慎裕五金店,從此一發不可收,一生開辦了四五十家工商實業、銀行等,其中兩家還是中外合資公司,涉及製造業、航運業、金融業、保險業和公用事業等領域;歷任定海旅滬同鄉會、寧波旅滬同鄉會、上海總商會會長和全國商會聯合會副會長之職;1911年支持辛亥革命,出任上海都督府的財政總長、中華銀行董事(孫中山先生任總董),第二年被推舉爲董事長。當年上海還有一條以他名字命名的路,這條朱葆三路就是現在的溪口路。

■致富以後不斷造福桑梓

作爲舟山人,朱葆三始終不忘造福家鄉人民。他樂善好施,造福桑梓,普濟天下,遠及海外。他在致富之後致力於慈善和公益事業,爲家鄉定海做了許多公益好事,惠澤定海人民,先後捐資興辦定海公學(舟山中學),資助修撰《定海縣誌》;捐資修復祖印寺,修建成仁祠、南珍橋、狀元橋;九次運糧賑災,捐資組建定海醫院;組建“舟山輪船公司”“舟山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一生的業績行事,彰顯了一種好學敬業、創業創新的精神,熱心公益、廣做善事的愛心,支持革命、熱愛民族的胸懷,回報家鄉、造福桑梓的情懷。

在定海古城,南珍橋是人人皆知的一座橋樑,它位於人民南路北端,長12米,寬30米,無論位置和作用都似城區的“心臟”,是城內通往海濱道頭的“咽喉”。在定海生活或者過往定海的人都繞不開這座橋,該橋附近很多建築也以“南珍”命名,如南珍大廈、南珍菜場。

民國初年,朱葆三回鄉省親,帶領邑人共同捐資將簡易石橋改建爲雙拱石橋,暢通了城內到道頭的交通。其中南珍橋的修建投入資金最多,故而朱葆三自己投入資金的同時,還鼓勵定海籍商人樂南庭一起出資,兩家共同修建。樂南庭的“南”與朱葆三的大名朱佩珍的“珍”合起來,便是“南珍”。1922年,朱葆三又出資將雙拱石橋重建爲鋼筋混凝土橋樑。1967年,因歷史原因,該橋名被改作勝利橋,1986年,該橋又得到改建,恢復了南珍橋名,並加寬至30米。其實,朱葆三不單單曾經出資修造過南珍橋,就連定海東門外的東美橋、西門外的西安橋、北門外的北寶橋,都與他有密切關係。

1902年,朱葆三在定海建立舟山第一所小學——申義小學。該小學於1945年被併入城關鎮第一中心國民學校,即現定海小學。1998年,朱家後人捐資27.5萬元成立定海小學朱葆三教育基金會,並設立朱葆三教育基金獎,助推定海區教育事業發展。朱葆三曾孫朱全卿近年來,每年都會回來看一看。

1919年,舟山境內時疫流行。朱葆三捐資在定海組織臨時時疫醫院,從上海聘請西醫來舟山施醫,開診10日,收病員500餘人。1921年由朱葆三、陳箴堂、丁紫垣等人發起成立定海旅滬同鄉會,朱葆三任會長,以敦厚鄉誼、圖謀公益爲宗旨。1922年,岱山瘟疫猖獗,死者枕藉。朱葆三捐助銀圓4000元,在岱西橋頭資福寺辦岱山醫院,聘醫3人,歷時兩月,日夜拯救災民,分文不收,邑人稱德。同年朱葆三、劉鴻生、朱嵐沁、王啓宇等捐資創辦定海醫院,在定海成仁祠旁邊建兩層樓房一座,平屋五間,設牀位二十張,開設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藥房,化驗室有顯微鏡一臺。每年春秋兩季施種牛痘,夏季打防疫針,貧者求醫只收半費,住院全免濟於膳食。

九十餘載,光陰悠悠,朱葆三的行跡依然如空谷足音。

■從小學徒成長爲“上海灘”商界第一人

14歲那年,朱葆三父親因病去世,家道中落,母方氏只好託人帶他到上海一家賣罐頭食品兼小五金的協記商號當學徒。

朱葆三初來乍到什麼都不懂,見了洋人更是張口結舌,成了掌櫃眼中最沒用的夥計,被分派到庫房幹苦力活,其他夥計見他呆頭呆腦,當面叫他“阿木林”。朱葆三雖然外表有些呆,可是心底瓷實,他也明白在這家洋貨店,要想出人頭地就必須學好英語。可是,去夜校學習英語,每月需繳不少的學費,朱葆三哪裏付得起學費,到哪兒去拜師學藝呢?終於被他發現了一個好機會,洋貨店的臨近店家有一個學徒,家道比較殷實,家裏人爲了讓他能早日發達,於是拿錢讓他去夜校補習英語。朱葆三於是想方設法和這個“小開”套近乎,把自己不多的零用錢都拿出來進行交際,趁機從他那裏學了不少英語,同時他也留心聽店裏的掌櫃與洋人之間的對話,有機會就私下練習,練到兩眼發直,別人取笑他,他也聽不見,這下子大家更當他是個傻瓜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朱葆三掌握了一口“洋涇浜”英語。有一次掌櫃恰巧請假回家了,一筆大買賣談不下去,把東家急得火上房,這時候朱葆三挺身而出,操着流利的英語與洋人交談起來,這一幕把東家和所有夥計都瞧傻了眼。東家當然是識貨的,他了解了朱葆三苦學英語的經過後立時對他刮目相看,着意培養他來挑大樑。

除了英語朱葆三還攻讀語文、珠算、記賬、商業尺牘等有關商業知識。他求知若渴,好學不倦,得到了店主的讚賞,誇他“勤敏樸誠,殊於常兒”。學習專業知識,不斷“充電”“吸氧”,成爲這個定海來的學徒日後之所以成功的邏輯鏈上第一環。

勤於學習的朱葆三白天跟師傅照看店堂,晚上抽空自學。17歲那年,“協記”的總賬房去世,店主破格讓尚未成年的朱葆三擔任了總賬房和營業主管。第3年,經理病故,店主幹脆聘朱葆三擔任經理一職。在協助經營“協記”期間,朱葆三分得不少紅利和額外酬金,也積累了許多經驗。

在短短7年中,一個學徒被提拔爲總賬房乃至經理,雖然是店主對他的賞識,但不可否認,也與他平日勤奮工作、生活節儉、刻苦學習和掌握經營管理知識密切關聯。朱葆三再也不是那個傻乎乎的“阿木林”了,經過幾年的歷練,他的眼光已經從一家小小的洋貨店看到了整個大上海的生意場。

1878年,“協記”因店主去世而關門歇業,30歲的朱葆三用積攢的資本,在上海外灘新開河地區開設了屬於自己的“慎裕五金店”,從此開始了長達50年的創業之路。

慎裕不同於協記,專營建築所用的大五金。十里洋場,當時正起步興建。朱葆三又是行家裏手,店夥又全是精心挑選的有用之才,請來富有經驗的顧晴川當總賬房。顧晴川爲人精明,民國外交名流顧維鈞就是他的兒子。朱、顧聯手,一變以往“守株待兔”式的專靠門售辦法,主動承接大建築包工頭批銷。“店小生意大”,不到兩三年,搞得紅紅火火,幾千兩銀子的股本,一年中做出了幾十萬兩的買賣,這在上海灘成了新聞。朱葆三由此掘得了“第一桶金”,引起了上海中外客商的注目。

■100多年前朱葆三是“寧波幫”的核心人物

晚清時期的上海灘,寧波幫早已形成一批非常有影響力的工商鉅子,他們經營有方,又熱愛鄉梓,辦學校、辦醫院,大行慈善。寧波幫還建立了四明公所,俗稱寧波會館,作爲同鄉集會的場所,又是寄柩的公益場所,還造起土地祠等殿堂,規模宏大,爲滬上同鄉會館之翹楚。第一家近代意義的中資銀行、第一家中資輪船航運公司、第一家中資機器廠等,都是寧波商人所創辦。

在100多年以前,朱葆三是寧波幫的核心人物。

慎裕不僅讓朱葆三賺得第一桶金,更重要的是讓他結交了一位極爲關鍵的人物——人稱“五金大王”的葉澄衷。葉澄衷長他8歲,朱葆三尊他爲長輩。葉澄衷爲人古道熱腸,看重同鄉之義,見慎裕地段不好,就將他在福州路和四川路口13號的一棟大廈租給朱葆三用。慎裕搬到該大廈後,朱葆三將店名改爲慎裕五金商行,擴大經營業務,生意越做越大。

1890年,在葉澄衷的引薦下,43歲的朱葆三成爲上海“英商平和洋行”的買辦。

雖然當年用盡心思學習英文,當了買辦之後,朱葆三卻不講英語了,有時外商只能爲自己帶一箇中文翻譯,也恰恰是因爲這樣的怪脾氣,朱葆三獲得了更大的聲譽,一句歌謠,“牛頭朱葆三,平和做買辦”,在寧波街頭傳唱多年。

當時的朱葆三在上海商界已經是舉足輕重的角色,寧波幫買辦也已經成爲上海買辦的中堅,因爲寧波買辦多半出於朱葆三的引薦,他在同鄉之間被稱爲“買辦中的買辦”。同時,作爲舟山人,他一直爲定海同鄉商人進軍大上海提供擔保等便利,拉開了定海籍商人攜親帶友闖上海的盛大帷幕。據史料記載,當時美孚洋行在國內找代理人,希望朱葆三推薦幾個人選。選擇推薦人選時,他把學徒都叫到慎裕五金行,當時就規定學徒如果把美孚洋行的煤油的生意做成功了,必須把自己的舟山老鄉都帶出去。

隨着經濟實力的增強,朱葆三先後投資於寧波、漢口、長興、馬來西亞等地,並陸續開辦或投資金融、交通、公用、工礦等企業。其間,他長期擔任寧波旅滬同鄉會和上海總商會會長,成爲早期寧波幫的重量級人物之一。

■定海葆三公園正是爲紀念他而建

目前,正開工建設的葆三公園以定海籍名人朱葆三先生的名字命名,旨在紀念弘揚朱葆三先生自強不息、勇立潮頭的奮鬥精神,愛國愛民、熱心公益的崇高品德和心繫家鄉、造福桑梓的赤子情懷。公園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將結合綠道、森林氧吧、休憩平臺等,建設環山自行車道、環山櫻花步道、臺地花園、屋頂花園、綠道驛站等設施,打造集學習、生態、休閒、健身等於一體的綜合性體育、文化公園。葆三公園是定海五山公園綠道的首個入口和重要的休憩點,位於城東畚斗岙。整個綠道全長22千米,將串聯起整個定海城“城市、山體、海岸、海灣、海島”五大界面。今後,這裏將成爲一處集綠道、森林氧吧、休憩平臺等於一體的高品質城市公共活動區域。

目前,記者從定海區城市管理局瞭解到,葆三公園山頂廣場的建設正在按原定計劃實施,預計在幾個月以後,山道將能貫通,大部分建成設施能供市民使用。

來源丨舟山市僑聯

無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