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博古紋的由來及含義

博古即古代器物,由宋《宣和博古圖》一書而名,因全書收錄宋微宗宣和內府所藏商至唐代銅器,集宋代所藏青銅器之大成而名博古。後來,博古的含義被加以引伸,凡鼎尊、彝、瓷瓶、玉件、書畫、盆景等被用作裝飾題材時,均稱爲博古其含有博古通今崇尚雅趣的意思。在各種工藝品上常用這種題材作爲裝飾,寓意高潔清雅。具有典型的中國民族文化特色。

2、博古紋作爲古代瓷器裝飾圖案的起源與發展

博古紋是瓷器裝飾中一種典型的紋樣之一,自宋代產生後博古紋這種裝飾題材就廣泛地出現在各種工藝品上,但是博古紋在瓷器器物上裝飾的歷史並不長。據現有資料記載博古紋作爲瓷器裝飾紋樣興起於明末。因明代早中期時,瓷器繪製主要是以反映宮廷文化,富有吉祥寓意的圖案裝飾的官窯器物而此時的民窯主要是適應平民大衆的瓷繪爲主。直到明晚期時,博古紋爲順應文人世大夫的需要,在民窯的生產極爲興盛。

清初由於受明末戰亂的影響,景德鎮的瓷業生產處於恢復期,博古紋的總體藝術水平不高。清康熙時期開始由於天下大定,對漢文化高度重視而康熙帝本身具有極高的漢文化修養和濃厚的文人情懷,使得具有濃郁氣息的博古紋飾成爲官窯瓷繪的裝飾題材之一得到發展。而康熙帝對儒學的推崇使得民間文風大盛。文人士大夫羣體迅速壯大,從而對民窯瓷繪博古紋產生了極大需求。

3、清博古紋瓷器的裝飾特點

由於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清代官窯和民窯瓷業都得到了很好的恢復和發展,此時的景德鎮制瓷業也臻於鼎盛,博古紋的發展同瓷器盛衰的命運緊密地連在了一起,康乾盛世的出現使得博古紋在瓷器上的裝飾運用也進人了其發展史上的黃金時代。

清朝博古器物較前朝多,而且各朝器物裝飾風格特徵明顯。如順治時期官窯器物沒有博古紋的出現,在民窯器物中以青花爲多,畫風遺有明末誇張變形的風格。博古紋飾在清康熙朝時廣爲盛行,官窯、民窯、外銷瓷上均出現博古紋飾的五彩、青花五彩瓷器物等。博古紋飾多體現在民窯器物之上,官窯器物較少。而且裝飾題材都多爲吉祥富貴的寓意,如有凌波仙子梅開五福太平盛世、金錠、如意等。開光裝飾在康熙民窯器物中較多,體現了康熙時期典型特徵。博古紋與冰梅紋結合是當時康熙瓷器裝飾中的一大特徵,藍白相間,呈現出較強的文人畫意。如右圖清康熙青花冰梅開光博古紋罐,罐身紋飾是冰梅地三開光,開光內畫的是博古紋和八吉祥紋所繪博古紋飾工麗細緻,開光外的冰梅地也是典型的康熙冰梅畫法。

雍正朝時官窯民窯博古器物均較前朝甚少;民窯粉彩博古紋飾較青花爲多,構圖舒展,題材沿承吉祥。

嘉慶民窯僅見青花、粉彩博古器畫工落後於前朝構圖仍呈有乾隆之風但是在構圖形式上有所新意。道光年間的博古紋官窯器物較嘉慶時有所增加承襲傳統並多有創新,此時的博古紋器物畫工精細,常見的開光、通景設色勾描,工麗細膩,吉祥博古紋飾寓意更爲明朗。

道光民窯以瓷雕藝術成就爲高,博古則以雕和堆相結合,器面與器物功能結合,博古紋飾內容通俗易懂裝飾味濃郁;咸豐朝則出現喜加金彩同治朝少開光裝飾而多通景式,光緒朝多圖案式,畫面滿,多通景少開光,且多與鐘鼎紋組合裝飾。同治時期首創了以繪製宮廷建築爲主富有極濃韻味的界畫的裝飾題材的器物,發展到光緒年間更加完善精美,是別具一格的博古紋。

4、結語

博古紋早在明末時已出現,直到清康熙時才呈現出興盛之勢。博古紋在清代各朝瓷繪藝術中的裝飾特點各異,既有對傳統的繼承,又有新的創新,爲博古紋的發展注人了新的元素,使得博古紋的風格趨於多樣化。篤藝堂長期徵集瓷器,並常年聘請鑑定專家坐鎮篤藝堂總部爲藏友提供古董鑑定服務,藏友如果有瓷器要出手可聯繫篤藝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