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江疏影主演的電視劇《清平樂》正在播出。在《清平樂》最新的劇情中,張妼晗(王楚然飾)再一次生撲宋仁宗(王凱飾),表示自己只想做官家的女人。雖然宋仁宗的後宮既有曹丹姝(江疏影飾)這樣出身高貴,美貌與智慧並存的皇后,又有從小青梅竹馬,不爭不搶,溫柔可愛,並且爲宋仁宗誕下趙徽柔的苗心禾(許齡月飾),但是張妼晗卻憑自己在宋仁宗面前的大膽出位,迅速成爲宋仁宗最心愛的女人,連帶着她的驕橫跋扈,在宋仁宗眼裏都顯得特別天真可愛。

也難怪,宋仁宗(王凱飾)性格謙和,時刻要求自己做一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曹丹姝、苗心禾等後宮女子都基本上是按照完美后妃的標準選拔的。這一方面可以保證大宋基業不會被后妃帶偏,另一方面又會讓宋仁宗難免有一種負重前行,身不由己的壓抑感。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以爲宋仁宗是一個內侍也對宋仁宗朝思暮想,念念不忘的張妼晗出場,她的直白和深情,讓宋仁宗體會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柔情,難怪張妼晗之後會迅速上位,會成爲寵冠後宮的女子。不過,結合宋史和《清平樂》原著《孤城閉》,我們會發現張妼晗雖然是長時間裏宋仁宗專寵的女子,但是她依然經歷了先後失去自己年幼的孩子,最後年紀輕輕就抑鬱而終。這樣高開低走的結局,也許是張妼晗(王楚然飾)從來沒有想到過的。

仔細分析《清平樂》原著和劇版的劇情,我們會發現,張妼晗的結局成全劇最強伏筆,暗示曹丹姝、趙徽柔這兩大主要女性角色的命運。

宋仁宗是一個成長背景比較複雜的皇帝。生母李順容(車曉飾)一生都沒有等來宋仁宗名正言順地爲她正名,對李順容的愧疚,是宋仁宗一生揮之不去的痛。養母劉太后(吳越飾)堅毅果敢,足智多謀,可惜因爲她稍顯強勢的性格,讓宋仁宗長期以來把她視爲阻礙自己親政的假想敵。直到多年以後,劉太后離世,貴爲天子的宋仁宗才發現之前心生隔閡的劉太后實際是自己的精神依靠。正是因爲生命中有這樣兩位特殊的女子,對於和生母一樣出身貧寒的苗心禾(許齡月飾),宋仁宗會有一種本能的憐愛。相反,面對性格剛毅,完美得無懈可擊的曹皇后,卻常常給宋仁宗一種恍如見到劉太后的錯覺,讓他始終對曹皇后親近不起來。

即便是這樣,宋仁宗對待這一衆後宮女子都還不敢隨心所欲地去寵愛或者冷落。先不要說大臣們時刻關注後宮動向,時刻勸諫讓宋仁宗以大宋爲重,就連那些後宮女子,也會謹守本分,提醒宋仁宗不能失了皇家的規矩。而張妼晗是一個例外,她時刻提醒宋仁宗自己對他的動心,只因他這個人,和皇帝的身份沒有半毛錢關係。這些話,對於人到中年,地位顯赫的男子,就是最動人的情話。在張妼晗面前,宋仁宗立馬覺得自己只是一個摯愛自己的女子的唯一依靠。連帶着多年以來作爲皇帝的隱忍和剋制,都被宋仁宗拋到了九霄雲外。

在宋史上,宋仁宗爲數不多的幾次任性,大多和張妼晗有關。可惜,這樣的寵愛卻是一把雙刃劍,張妼晗變得越來越驕橫跋扈,後宮的其他女子對宋仁宗也越來越寒心。等到最後張妼晗離世時,才發現自己最大的錯就是明明嫁了一個心懷天下的男子,卻期待過世間男女最平凡的相守相伴的日子。張妼晗早逝既和她連續生育又經歷喪子之痛有關,也和她因爲她各種無理要求都被宋仁宗滿足,意外成爲諫官口中的紅顏禍水導致的心理壓力有關。畢竟,嫁入帝王家本就意味着必須把國放在家的前面,張妼晗的所作所爲註定讓她不斷地成爲諫官攻擊的對象。

可以說正是宋仁宗的一再縱容讓張妼晗越發自以爲是,唯我獨尊,這樣的性格即使不早逝,張妼晗都註定不得善終。畢竟,作爲一個負責任的男人,從小深知身在皇家有很多身不由己,宋仁宗(王凱飾)本該在讓張妼晗(王楚然飾)明白自己對她的寵愛,只能在不違背原則和大義的情況下,而不是一味縱容讓張妼晗多次面對諫言官的指責。可以說,張妼晗的悲劇固然有她本身性格的原因,同樣也和宋仁宗的優柔寡斷,沒有原則脫不了干係。

同樣地,宋仁宗對愛女趙徽柔(任敏飾)的寵溺也和對張妼晗類似。趙徽柔從小就是宋仁宗最珍愛的女兒,宋仁宗一直想讓趙徽柔成爲大宋最快樂的姑娘,把趙徽柔養得天真爛漫不食人間煙火,格調不俗。但是,在對待趙徽柔的婚姻大事時,宋仁宗卻把趙徽柔嫁給了資質平庸的李瑋。宋仁宗選擇李瑋做駙馬有兩個原因,一是李瑋是生母李順容(車曉飾)的親侄子,讓公主嫁到李家,也算是爲了彌補宋仁宗對李順容的遺憾和愧疚,另一方面李家根基淺薄,不至於會因爲公主過門權侵朝野,威脅大宋的基業。說到底,宋仁宗看似最愛趙徽柔和張妼晗,實際上最愛的還是他自己和大宋。趙徽柔雖然貴爲公主,骨子裏其實和張妼晗一樣,只希望和自己傾心的男子相伴一生。可是,身在皇家,這種看似簡單的願望也註定無果。趙徽柔最後也和張妼晗一樣年紀輕輕就鬱鬱而終。

這樣看來,皇家本來就是一個理大於情的地方。張妼晗、趙徽柔這樣性情的女子,若是在民間,說不定也是一個傳奇人物,但是在皇家她們對真愛的渴求就成了原罪,悲劇幾乎成爲她們的唯一結局。哪怕是最後成爲三朝太后的曹丹姝,看似笑到了最後,也不過是因爲礙於皇后的職責不斷壓抑自己內心的悸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