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則新聞:廣東珠海某物業公司一名新員工發現懷孕,被公司告知:不用再回公司上班了。

爲此新員工將公司告上法庭,最終法院判決物業公司需賠償孕期工資損失2064元,未休產假工資1875元,精神損害撫慰金1萬元。此事引發了網友的熱議,作爲女性羣體來說,好像家庭與工作是水火不容的局面。

01 女人,你太難了

社會對女性還真是滿滿的要求,要貌美如花,要勤儉持家,要生兒育女,還要溫順聽話。

出去風風火火的工作,被說成不顧家;不出去工作,又被diss成沒見識的家庭主婦;生孩子沒人帶,不生孩子被外界的眼光所暴力:“你都30多了,還不生娃?”。

上午查出懷孕下午就被解僱:生娃不生娃?女人該選哪一個

女性本來在社會上,無論是資源還是人脈,都屬於弱勢羣體,而且對女性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所以女人想要把家庭與工作都能做到兩全,特別不容易。

而事件中的新員工是在工作了一個多月後發現自己懷孕被公司勸退的行爲,也引發了很多女性的共鳴。不生娃吧到年齡了,生娃吧,又害怕丟了工作與職位。

活在當下,生或不生,都難抉擇。

02 女人該不該生孩子

有人說女人老了就沒資本了,要趁着年輕挑個好男人,再生個娃,然後歲月靜好。

只不過催生娃與催婚有着異曲同工之處,很多人打哈哈把問題轉移過去,或者直接回懟:我結不結婚,生不生娃與你有什麼關係!這兩種方式一種是逃避,一種是對抗,都是消極的應對。

每個人都有權利按自己的意願過生活,然而意願也只是一個僞命題。隨着年齡的增大與周圍人的對比,那些獨身主義以及丁克都在捫心自問:到底要不要結婚?要不要生娃?貌似結了婚,生了娃也沒有那麼差。

其實生不生娃不是關鍵問題,關鍵問題得問問自己以下3個問題:

上午查出懷孕下午就被解僱:生娃不生娃?女人該選哪一個

第一,不生娃是怕疼,還是因爲壓根不想生;

第二,不生娃是因爲無法面對未知的生活,還是不想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第三,明確自己真實的需求,傾聽內心的聲音,然後再決定。

衡量得失,學會取捨,做到心態均衡,其實選擇題沒那麼難做。

03 爲什麼要生孩子

作爲一個兩個孩子的母親,我從沒後悔。這種感覺特別奇怪:不是完人,而是超人與苦命人。

那些在書上讀到的字眼,比如說勤勞、偉大、無私、披星戴月、含辛茹苦完全的風馬牛不相及。而生活中媽媽大多數是會偷懶、會賴牀、會咆哮、自私、心眼小、粗心、丟三落四而且笨,這纔是接地氣的媽媽角色。

上午查出懷孕下午就被解僱:生娃不生娃?女人該選哪一個

以我生了2個娃的經驗來說,關於爲什麼生孩子的問題,就像爲什麼要活着一樣自然。生有無數的理由,比如外因:傳宗接代,婆婆想抱孫子;內因:孩子很可愛,很懂事,會逗你笑,和他們相處不覺得孤單;不生也有無數理由,比如:不想生、養不起、太累人、不自由等等。

只不過到一定階段,特定情況及時過境遷下,該經歷的一個都不會落下,只要你願意發自內心的做一件事,那不叫奉獻,而叫樂意。

其實當媽的就是一個特稀鬆平常的角色,沒那麼可怕,也沒那麼神話。只要你想,誰都能做好一個媽媽。不會怎麼辦?學唄,學費教多了,自然就會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