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习惯太快,是一种灾难

图|蒙奇奇的色影 ©

物道君语:
人人都说,这个时代太快了。
殊不知,快并没有过错,毕竟社会要发展,人要为生活努力。
错的是,人们把快当成习惯,于是一切皆快。

最近《清平乐》热播,讲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的故事。随剧情展开,可以看到他与百官如何共治天下,范仲淹的直言进谏,晏殊的顾全大局。

有人喜欢宋代气氛,也有人嗑“帝后cp”,有人喜欢士大夫的迎来送别,也有人喜欢晏殊雨后赋诗词。然而比较多的评价是“节奏太慢了。”

“一集也讲不了什么事,我真的急了。”

“节奏过于慢,2倍速看刚刚好,70集相当于35集。”

值得庆幸的是,也有网友说出了,很多人无法接受“慢”的缘故。

“或许我们都只是习惯了快节奏,还未能静下心来去看。”

当然我也认为,剧有爽剧,以放飞心情。这个时代也需要快,科技发展要快,动车要快,快物流,快外卖,快流量......

这些都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简单与便捷。

但不能“习惯快”。

图|yy怡然 ©

快是为了什么?

二十一世纪,快无可避免,生活注定无法低档。

但我们要清楚,快节奏之快是为了什么?

孔子有一句话:“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是说生活应当松紧有度,有快有慢。而在当下,恰恰是一部分的快,成就另一部分的慢。

这让我想起春节与长辈的一次聊天。她们年轻时回娘家,没有火车,一家三口一辆自行车,骑到汽车站,自行车就绑在车顶上。到站后,再骑一个小时,到家却已经入夜。

图1|野马视觉 ©

图2|不知所以然 ©

五六年以后,有汽车可以直达,又通了火车,一天可以两个来回。车的提速让她们省下许多时间,与家人团聚。有更多精力与家人聊天,一起准备晚餐,结伴散步,或跟小朋友玩耍。

站与站之间的快,成就了到站之后的慢。

到现在,有很多的快,物流一日达,蔬果半日达,或闪送,或5G提速,省下我们等待的时长。

快是对时间的节约。

图|蒙奇奇的色影 ©

若以前一天只能买菜,骑车上班与休息。那么现在可以节约买菜的时间,缩短上班途中的时长,换来的是增加了休息的厚度,聚焦在热爱的事情本身,或发展一些爱好,写字画画与读书。

人生存在的两种节奏,快节奏成就慢生活。

图|Yi杨一 ©

生活允许快,但不能习惯快

但“快”习惯的养成,太容易了,只要一个动作。

这个发现来源于一次看电视剧,不小心碰到播放器某一个键,画面倍速播放,后来才知道这是点开了“2倍速播放”功能。

从一个媒体的调查中得知,现在有超过七成的年轻人喜欢“倍速”看电视剧。

其实我很能理解倍速看剧,且不论剧情拖沓,集数过长等问题,这样看剧还真挺“爽”的,快速浏览剧情,能获得一种充实感。

可是人对快是不断进阶的,也就是阈值提高。当1.25倍习惯了,去追求1.5倍,1.75倍速,最后“只看TA”。潜移默化地,人对快越来越习惯。

图1|Chiyu ©

图2|Steveking ©

但这个习惯,很坏。蒋勋在东海大学当系主任时,教学忙任务重,平时很少有时间画画,于是每到寒暑假,便飞到巴黎画画。

他说那时画画,有一种逼迫感,要求自己把整个学期没画的都补回来,于是一画就是十几小时,连续几年,可是画来画去却依然觉得心空落落的。

“快”字,一边是心,一边是夬(同怪音)。夬字有缺口,是心在不断寻求突破。

一时的快当然可以追求,它是一种释放。但是一直求快,习惯快感,未来又有多少可以存在心里的满足感呢?

我们可以二倍速看剧,但不能习惯二倍速,生活可以快节奏,但不能习惯快节奏。

图|壹铭 ©

习惯快,将失去慢能力

《老子》中写道:“五味令人口爽。”意思是说酸甜苦辣咸的味道,吃多了吃重了,人会丧失味觉,很难再去品尝平淡的食物。

而当快成为习惯,习惯二倍速、五分钟,便很难再慢下来,直至丧失慢的能力。

慢能力,也就是品味的能力,沉浸的能力。

想起蒋勋曾说,品字的三个口。第一个口是人要吃饭,要裹腹,但是他说:“人类的文明不应该只停在这里。”

所以就有了第二个口,这是一种选择。选择喜欢的食物,选择自己的爱好,甚至是自己的生活方式。

最后才是感受。细微地品尝,仔细地体会爱好带来的幸福,从胃部上升到心灵。

图|其弈工作室 ©

图|其弈工作室 ©

可见,品需要付出的耐心很多。相比之,快可以囫囵吞枣,可以五分钟刷完抖音剧情,五分钟看完一个短视频。

快的心灵刺激让人容易得到满足,便很难再去体会慢的滋润。渐而,人不再留心所做的事,和这件事里遇见的人,走过的路,见过的风景……

快并不是过错,毕竟要工作要为生活忙碌。问题在于,把快养成习惯,养成生活正常的步伐。

再者,我们说要过“慢生活”,难道是割离所有的快去享受吗?

如果可以,自是最理想。

如果不能,无论时代的齿轮多快,也不能习惯,更要记住:快,是为了成就慢生活。

图|慢大鑫 ©

文字为物道原创,转载请说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