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出去走走,你会以为眼前的就是全世界,这是《天堂电影院》的台词,也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写照。

很多年前,我不信七年之痒,但入行地产的第七个年头,我决定离开。当我把这个决定告诉北漂多年的好友时,她尤为不解地问我:“你真的要离开这个相对光鲜、赚钱容易的行业吗?” 对于外人来说,地产这一行业,极为造富。但与此同时,无尽的加班,房企大裁员、中介倒闭潮、地产高管跳楼等屡见报端…… 这一行其实没有那么光鲜,也没那么惨。身处这个社会物质化的年代,谁还不是拿命在赚钱?

地产行业说到底也是一座围城,外面人想进去,里面人想出来

2011年3月,我怀揣一腔热血踏入地产行业。当时,面试官告诉我:“你多年后会庆幸自己选择了地产这一行业,因为你的奋斗,会使你和同龄人拉开差距。”面对1200元的实习工资,我没把这句话当真,满心只想着开单赚钱。总有人说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抛弃一切去追寻,接着不断被现实打脸。真TM疼!当自己的努力没有结果时,当自己的辛苦被别人轻视的自那一刻,我醒悟了。这个世界真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单纯,理想终归是理想。在现实面前,能够站直赚钱就已经很不错,还谈什么理想,那是我们的美梦。

在地产行业坚持一年后,我跳槽到了房企营销部,做策划的这些年,见证了铁锅是怎么练成的。要问地产哪个部门被锅砸中的次数最多,毫无疑问是营销,多到大概可以写一篇《被锅砸中的1000种原因》。有时候躺很远,锅还是长了眼睛一样飞过来。接锅的财务见招拆招:“销售回笼慢,资金紧缺。”把锅甩给了营销。眼神厮杀过之后,营销还是那个背锅侠。可以说,除了开发拿证,其它一切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营销能力有问题。种种销售目标的压来,从营销总到底层的销售顾问都背负着重大的压力,我跟过一个项目,短短半年时间,营销总换了4任。有人说,70%营销总的离职源于做了“背了黑锅”,剩下的30%,因为没有兑现当初吹过的牛逼。干地产营销的,到头来都会领悟一个道理:没有谁比谁能力强,只有谁比谁更幸运。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地产圈不相信没病,见过一个30出头的代理公司策划狗,集肩周炎、胃炎、轻度脂肪肝于一身,最多的时候他的办公桌上放了4种药。每次,我去中医馆做理疗,医生总会告诫我“你这腰肌劳损够厉害的,千万不要久坐,要多锻炼。”然而,作为地产策划狗,能站着撸完30页PPT吗?轻微的病痛让我们心存侥幸,并且不断透支着这些侥幸。突发心肌炎的同事,在医院只躺了一晚,就回来上班了!他说“客户没盘完,不安心啊!”今天有人跟你说,到35岁还没混到中层你就废了,明天有人跟你说再过5年你的岗位将被智能化取代,地产人已经走入穷途末路。也许,地产人最大的病,不是疼痛,而是焦虑。地产人治病最好的药不在医院,而在自己。这个圈子似乎永远都在加班,午休加完晚上加、晚上加完周末加、周末加完节日加,节日加完猝死了……呸!节日加完,当然是从头再加一遍。说起加班,无非三种原因,一种是事情做不完要加班,一种是别人觉得你该加班,还有一种是你觉得自己要加班。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家希望不变的成本让机器创造叠变的价值。错不在资本家,错在你是机器,错在你选择了地产这个资本堆砌的行业。在拼规模、拼销量,一个月开工,三个月开盘的快节奏下,谁关心你一天睡几个小时?但也不是所有的班都值得加,有些时候,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人加班在做事,有些加班在作秀。销售晚会拖到晚上八九点开,销售、策划、渠道齐上阵,一开两三个小时。开就开吧,还要把一群人吃盒饭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公司群,然后配文:感谢团队,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使命必达云云,不知道的还以为发现了传销窝点。然而,第二第三天就跟没开过会一样,来访依旧冷冷清清,认筹量依旧不见起色。 这种不出成效的班有没有必要加?到底是加班,还是为秀加班而加班,心里没点数吗?一切不以出业绩为目的加班都是苦情戏,都是在浪费自己、浪费团队小伙伴的生命。努力加班和奋斗成功不能划等号,千万不要陷入一种盲目的自我感动里。地产人,生活很美,能不能少加些无谓的班。

的确,地产行业易于造富。中国富豪榜一半搞地产,但那是boss,他们拥有的是一个商业帝国。随便定个小目标都能赚它一个亿。年薪千万,那是顶级的职业经理人。佣金百万,那是二十个销售人员中才出一个的销冠。在地产圈确实有很多人挖到金,更多的是千千万万用青春搬砖的人。贫富差距悬殊,收入分化才是这个行业最真实的写照。二八现象才是行业规律。同样干营销,策划收入不如渠道,渠道不如销售。一个二线城市销售人员,市场好的时候年佣金中位数在五六十万,而策划大概是三分之一。同样在房企,工程不如设计,设计不如营销。同样干地产,广告公司不如代理公司,代理公司不如甲方爸爸。最早入行的那一批地产人,一路走来也算享受到了黄金白银时代的红利。如今大环境遇冷,即使是赚钱最快的销售,收入也大幅缩水。随便走个售楼处,像六七年前一家独代、自销的寥寥无几,如今两家甚至三四家联合代理大行其道,最直接的影响是僧多肉少收入腰斩。光景好的年份,开盘一次够吃三年,现在可能是开盘三次才够吃一年。如《花样年华》的台词所言,一个时代结束了,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都不复存在。

有良知的医生,救死扶伤却治不好自己的病。

有操守的老师,育人无数却没空教导自己的孩子。

有梦想的地产人,日夜兼程但也买不起自己设计的房子。

你说,这是自己的无能,还是时代的悲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