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期待了無數個日夜之後,我們終於迎來了終極之戰。

當影片的首款預告發布之時,很多觀衆都對其大失所望。爲什麼預告裏的鏡頭都是過去系列21部電影的片段剪輯,而鮮少出現正片的新畫面。一方面,這當然是導演爲了給影片留住懸念,故意不釋放帶有信息量的片段,另一方面,當我們看完全片後,會發現這樣的預告恰恰纔是本片應該有的。

因爲終極之戰所描繪的,是對於一個時代的總結,關於整部電影中所呈現的故事及角色的抉擇和命運,都源於過去這21部電影的積累。正因爲有這些過去,才共同拼成了我們看到的現在,以及未來可能存在的無限可能。

那個曾經瀕臨破產,不得已變賣自己創作的漫畫角色的漫威公司,在短短的十一年裏,通過22部電影,三個階段,爲當代的年輕人創作了一個屬於他們的英雄神話史詩。一如四十年前那些在洛杉磯的中國劇院門口排隊興高采烈地等着看《星球大戰》首映禮的觀衆,漫威迷對於整個系列的迷戀,已經上升到近乎於信仰的高度,它會給你一種歸屬和認同感,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鳴。

“不就是爆米花電影麼,除了特效這種電影還有什麼呢?

諸如此類的問題,想必大家都聽過。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那些對流行文化無感的精英分子開始用一種極其“刻板”的方式來苛求漫威及其它相關的系列電影。似乎只要是看漫威的人,就是無法欣賞藝術,思想幼稚的人,就如卡梅隆一直以來對於漫威超級英雄電影的不屑一顧一樣。作爲大衆文化的漫威引領了一個時代,它所普及的,不單單是某個特定的階級或是人羣,而是最大程度的覆蓋所有的觀衆。既要將普世,易被理解的價值傳遞給觀衆,同時又要堅持對於作品本身的呈現和表達,漫威幾乎完美的做到了這個平衡。

在視覺奇觀和純粹的感官體驗上,無論是《奇異博士》中萬花筒式的城市空間,還是《蟻人》中着重呈現的量子領域,以及那些讓我們銘記的戰鬥的名場面,比如《鋼鐵俠2》結尾處鋼鐵俠和戰爭機器在日式風格的庭院背靠着背對抗千萬機甲,《復仇者聯盟1》中紐約大戰六元老的絕妙配合,《銀河護衛隊2》大決戰中的太空對抗等等,這些充斥着天馬行空的視覺想象和將概念化場景通過具體的實體化方式呈現,都能夠瞬間激起我們的腎上腺素,令觀者彷彿置身其中。

在其對於觀衆的認同和代入方面,漫威通過單人英雄電影將這些漫畫英雄成功的送上大銀幕。英雄皆凡人,漫威從不避諱去呈現英雄缺失的,或是自身存在的問題,甚至會有意的放大這些缺陷。正因爲這些英雄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我們才更會認同他們。

星爵對於母親離去的陰影,以及家庭的缺失,使其表面看上去自大浪蕩,但實則他是在用這樣的方式迴避內心的缺乏安全感和恐懼。奇異博士斯特蘭奇雖然擁有高超的醫療技術,但是隨着膨脹起來的自負,使其終要重新認識和尋找自我。甚至是作爲神體的阿拉斯加的雷神,他從一開始對於自我身份的特殊性的盲目自大,到墮入凡間後慢慢有了和他人的共情,神性與人性終於融爲一體,而他也才得以成爲更好的自己。

當然,還有我們的託尼.史塔克,我不止一次在涉及漫威的文章裏表達過對於這位幫助漫威破冰,成爲整個漫威宇宙功勳和殿堂級人物的喜愛。託尼整個的角色弧光,從信奉“技術主義”的科技狂人和花花公子,到逐漸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但也會在這中間迷茫和徘徊,甚至一度放棄自己。

再到後來決定用自己的凡身,撐起作爲英雄的責任,他絕非一直都堅定,而是時常猶豫不決,他不被理解,但是爲了保護大家毅然決定在《美國隊長3》中與美國隊長反目。有很多人說託尼在這一部裏的人設崩塌了,但實際上,當我們看到他一個普通的地球人,在《復仇者聯盟1》中扛着導彈上過宇宙,差點命喪其中,當他在《復仇者聯盟2》中通過幻象看到死去的大家,並在這之後,因爲自己的盲目自信而導致的奧創的失控,一次次的打擊和創傷,纔將託尼最終在美隊3中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我們愛電影,就是愛電影的豐富和多樣性,愛它給我們帶來的感動和驚喜。爲什麼一定要用一套審美的邏輯去評判所有類型的電影呢?

論深刻,也許《黑豹》沒有其它講述種族問題的電影,如《爲奴十二載》等作品討論的深入,但是就其對於黑人角色作爲英雄的塑造以及對於瓦坎達的呈現,其背後所影射的黑人百年來作爲被殖民和販賣的族裔,噹噹代仍處在被歧視的社會環境中的黑人羣體看到富饒的瓦坎達時,他們心中會沒有認同和代入感麼?

論呈現一種黑白之間的混沌狀態,自漫威第三階段的《美國隊長3》開始,觀衆可以發現,正與邪,對與錯已經不能夠去總結片中呈現出的對立,英雄們對於是否簽署管制協議的分歧,源於他們的立場不同,而不是簡單地二元對立。雙方都有自己的考量和權衡,羅素兄弟在片中試圖呈現的這種黑與白間的灰色和混沌關係,一直延續到了復聯3和4對於滅霸這個角色的塑造。

滅霸對於毀滅半個宇宙生靈的做法雖然殘忍無情,但是卻有着他自己的動機。不像一般超級英雄電影裏反派們無腦自我滿足式的稱王稱霸,滅霸的想法基於他對於這個世界能夠變得更好的角度出發,人口的超負荷確實造成了不小的問題,他處理的方式雖然是錯誤而極端的,但並非完全不能被理解的。尤其是導演還特別的刻畫了滅霸爲了完成自己的目標要付出得代價,甚至是犧牲珍愛之人,如此的處理讓觀衆也能夠理解反派的心理和角色弧光。

論對於不同族裔,性別,階級的關照,不要總說是出於政治正確的考慮,這個世界本就是多元的,女性角色不應該只做邦女郎或是蛇蠍美人,她們也可以成爲獨當一面的女英雄,英氣十足的卡羅爾,敢愛敢恨的娜塔莎,敏感但堅強的猩紅女巫,漫威爲這些女英雄找到了屬於她們的歸宿,女性從來就不應該被放在從屬的位置。

上文提到的黑豹也是如此,包括美隊身邊的鷹眼,史塔克身邊的羅德,黑白從不分高低貴賤,我們都是平等的個體,都值得被尊重,也都應該得到自我價值最大化的實現。無論是出身市井的彼得.帕克或是斯科特.朗,他們都沒有什麼特殊的背景,但這些並不耽誤他們成爲能夠幫助別人的英雄。

漫威就是這樣一個存在,它允許個體的差異性,衆生皆平等,每個人都不是孤獨的。我們總能夠找到並肩作戰的隊友,就像娜塔莎與復聯,或是火星浣熊與銀河護衛隊,他們都有悲慘的身世,但也都終找到了自己的家和歸屬。

以下部分存在劇透,如果還未觀賞《復仇者聯盟4:終極之戰》請酌情讀閱。

終極之戰,這一次最後的集結意味着太多。那些我們深愛的,曾經爲之感動和傷心過的,那些讓我們驚喜又意外的的一切,都會在這裏做一次徹底的總結。

漫威爲這部電影鋪墊了11年之久,可能這會導致很多沒有看過前面作品的觀衆看得雲裏霧裏,但這也沒有辦法,本片所有人物間的互動和其中夾帶的複雜情感都來自於這21部電影的積累。對於初代的復仇者們,這次的終極之戰是他們的最終章,也是一次傳承的開始。

影片中涉及的諸多情節包括時空旅行會到的時間點,都與過往的作品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因而這次的電影,更像是一次漫威粉們對於初代復仇者的告別,以及對於新時代的一次展望。

當然這也不是說終極之戰就完全是一次專屬於漫威粉的狂歡,其中所涉及到的對於角色的塑造,類型的某種顛覆和創新,以及對於系列電影本身的自反性,都讓本片在“情懷消費”之餘,仍存在着很多值得讀解和分析的角度和空間。

生爲凡胎,終成傳奇

英雄並非完美的代名詞,他們也有屬於自己的靈魂暗夜。就如終極之戰中,復仇者聯盟的諸位在經歷了薩諾斯一個響指消滅一半生靈之後,均處在悲傷和無助的氛圍之中。

託尼因爲小蜘蛛的死深深地自責着,他在泰坦星與薩諾斯一戰後,身負重傷,又被扔在宇宙流浪。觀衆在影片開場看到的託尼就不再是那個自信而又張狂的鋼鐵俠,而更像是一個被嚇壞的孩子。美國隊長親眼看着自己的夥伴和兄弟,以及他所珍視的一切化爲灰燼,卻無能爲力。索爾本有機會阻止一切悲劇的發生,卻因爲憤怒錯失了良機。

由於自身的選擇,英雄們都付出了慘痛的大家。託尼選擇讓小蜘蛛加入復仇者,美國隊長選擇率領衆人抗擊薩諾斯,雷神憤怒的選擇砍向薩諾斯的胸口而不是頭顱或是帶着無限手套的手臂。

因爲有了失敗的經驗,讓英雄們無法再義無反顧的嘗試新方法拯救地球,這也就解釋了爲什麼當蟻人一行向託尼提出時空旅行的主意時,被信任科技的託尼一口回絕的原因,因爲他怕了。這裏令我們頗驚喜的是,託尼竟然有了自己的孩子,這個曾經缺愛,不知如何去愛的男人,終於在擁有愛人之後,有了自己的親生骨肉。那句我愛你三千遍,對於託尼來說,真的意味着太多,他終於有了可以完全付出去愛的人。

當觀衆看到角色所看重的,在意的,也自然會代入他們之中,因爲我們都有着珍視之物。當託尼終決定爲了挽回一切時,小辣椒沒有阻攔,因爲她知道,託尼如果不做,會後悔一輩子。時空旅行的種種,薩諾斯的最終迴歸,當復聯的各位終於通過集齊寶石復活了衆人,看似一切都有了轉機,但薩諾斯的突然襲擊才正式開啓了終極之戰。

就在千鈞一髮之際,當託尼知道自己必須拿起手套,承擔起拯救一切的重任時,他看向了奇異博士,當斯特蘭奇舉起那個一的手勢時,託尼終於明白,在無數個結局中,唯一勝利的方法,就是自己的犧牲。無論我們是否能夠接受,這就是英雄最後的歸宿。託尼最後的那句“im iron man!”看得令人心碎,卻又無比感動,一個響指,拯救了蒼生,但也奉獻了自己。

託尼.史塔克之所以能成爲所有人最爲愛戴的角色,不止因爲他放蕩不羈的性格,更是因爲我們看到了他的成長與擔當。或許結局已定,但這並不是宿命,而是我個人意志的體現。如果終究需要我犧牲,那我將義不容辭,因爲我必須保護我所珍重的這一切。當託尼打動響指,奄奄一息的躺在地上時,飛來的彼得無助的喊着託尼的名字,他是託尼最看重的繼承人,雖然鋼鐵俠的故事暫時落幕,但是他的精神將會在小蜘蛛這裏延續下去。

一如託尼最後的終點,史蒂夫在《美隊1》時仍處在對於自我身份的迷失之中,70年的時間,阻隔了他與愛人卡特的相連,隔絕了他與巴基之間的羈絆。美國隊長是美國精神的象徵,他意味着自由和民主,史蒂夫自始至終貫徹着這一切,直到終極之戰的最後,當薩諾斯終被消滅,他終於有機會過一次自己想要過得人生。當那個在岸邊的白髮老人將盾牌寄託給獵鷹,我們知道屬於史蒂夫的傳奇結束了,但美國隊長的故事,纔剛剛開始。

其他的復仇者們,娜塔莎爲了換回靈魂寶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她不忍心讓鷹眼赴死,不惜犧牲自己。作爲最早出現在漫威電影宇宙裏的女性超級英雄,自《鋼鐵俠2》的第一次出場便驚豔四座,雖然常被吐糟戰鬥力欠佳,但是娜塔莎卻有着極爲堅強的靈魂。當時光跳轉五年後,是娜塔莎一直堅持不放棄尋找希望,尋找可能的解決方案。

雖然娜塔莎沒有見過自己的父母,但是她卻幸運的在復聯中找到了自己的家和方向,她的犧牲就如託尼一樣,令人心碎,但又同時寬慰自己,這個一生飽受摧殘的孤獨的人,終於有了可以爲之付出一切的信仰和深愛的家人,那一刻就是屬於娜塔莎的高光時刻。

生爲凡胎,終成傳奇。英雄的旅程從不註定只有大團圓,這其中也會有很多的遺憾。託尼和娜塔莎的逝去自然是令人心碎的,但又恰是他們的犧牲,賦予了一切更深的意義和價值。和平來之不易,而所謂英雄,也絕不僅僅是一個代號,而要有它該承擔的責任。

請忽視槍版的弱智翻譯,正片是“託尼史塔克 有顆溫暖的心”

傳奇的誕生,不僅是對於英雄而言,也有關英雄對於其精神的傳承,從這一點上來看,上文提到的託尼和彼得,史蒂夫與獵鷹以及雷神與女武神,都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一次傳承和精神的延續。

平行宇宙,發現關於未來無限的可能

影片開場,英雄們迅速行動起來前往薩諾斯所在的星球將其抓捕,進展之快超出了所有人的心理預期。而我們看到的薩諾斯,並非是那個野心和陰謀家,他甚至沒有想過反抗,只是接受了自己被抓捕的事實,因爲他已經達成了最終的目的。當雷神將其斬首,似乎故事無法進行,直到五年後蟻人出現在了復仇者大廈的門前。

因爲平行宇宙的設定,使得角色們能夠改變過去,從而對現實進行修正。令人欣喜的是,對於時空旅行的設定,本片並沒有將穿越的維度定爲線性的時空,而是分裂開了多個宇宙空間,也就是所謂的平行宇宙。

也就是說,改變過去,不意味着現在會消失或是受影響,而那些在自己時空死掉的人也不會因爲時空旅行而復活,因爲時間是不可逆的,平行宇宙之間並不共享時間線。當時空旅行開始,影片真正有趣的地方來了,角色間的互動與情節的編織,充滿了創作者對於自身作品的解構和致敬,形成了一種有趣的銀幕內外,系列作品之間的互動。

比如令人尤爲印象深刻的兩個部分是發生在美隊身上的,一個是美隊在去追被九頭蛇帶走的無限寶石時,當時從氛圍到美隊被一羣敵人包圍的場景設計上,都像極了《美隊2》中經典的電梯大戰,但此時美隊靠一句“九頭蛇萬歲!”機智的避免了衝突,這不但給了觀衆超出預期的驚喜,同時還致敬了長久以來被粉絲不斷熱議的漫畫中出現的屬於九頭蛇組織的美國隊長的橋段。

另外一個情節是當美隊與復聯1時期的美隊對打的時候,後者說出了那句經典的“i can do this all day”,而美隊的回覆是“i know”,諸如此類的小設計都很好的回應了之前作品中的情節,也很好的展示了角色的成長。包括隨着附送的一個小彩蛋,美式翹臀,在復聯1就有人調侃美隊的緊身衣把臀部凸顯的很好,這裏就是回應了這個。

再來一些比較解構的部分,比如星雲和羅德去找被星爵偷走的無限寶石時,看到了帶着耳機跳舞的星爵,這裏其實處理的很有自嘲的意味。當年看銀護1的時候,開場因爲是從星爵的主觀視點出發的,所以觀衆聽到的音樂也是很主觀的。

但是從旁人看來,帶着耳機跳舞的星爵就是像傻子一樣的存在,而且醉心於跳舞的他輕而易舉就會被在那裏埋伏的敵人打暈。羅德和星雲就是這樣在後面隨便一揮,便在星爵之前拿到了無限寶石。

平行宇宙意味着在不同的時空還有很多個你,但那不意味着那個人就是你。當你在自己的世界犧牲時,就是犧牲,時間是不可逆的。這規則雖然殘酷,但是卻反映出了作爲個體的“獨特性”。雖然存在着不同版本的我,但是在自己所在的世界裏,這個有着過去一切記憶的我就是獨一無二的。量子領域和平行宇宙,勢必爲漫威打開一扇更爲廣闊的大門,而屬於漫威的未來,從這裏可能在真正打開。

致所有漫威粉絲的一封情書

“choose love,not war!”當斯坦.李開着豪車,一身嬉皮士打扮,嘴裏念出這句臺詞時,心中真的是萬千感慨。這可能會是老爺子最後一次在漫威電影中以真人出演的形式客串,這位從漫威電影開始真人版就在客串陪伴我們的老頑童,就彷彿我們身邊的一位老友,他一直都在,即使是在現在,他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他所創作的這些豐富的人物和故事還會陪伴着我們。

終極之戰有太多讓我們淚目和感動的時刻,巴基和史蒂夫的擁抱,浣熊擋在格魯特的身前,蟻人與黃蜂女的對視,奇異博士對託尼比出的一的手勢,復聯一時間線上初代復仇者的集結時刻,美隊在終極決戰時喊出的復仇者集結,以及獵鷹通過無線電說的讓美隊往左看,接下來就是千軍萬馬飛奔而來。

當史蒂夫最後以老年的模樣出現,他終於度過了原本應該屬於他的一生,結尾處他與卡特的深情擁吻既令人感動又感慨十分,尤其是在美隊獨立電影中美隊親眼見到了卡特之死,這一世紀之舞尤爲令人淚目。

當託尼的女兒說自己想喫蛋黃堡時,我們的記憶被一下拉回了鋼鐵俠2中那個坐在快餐廳標誌上穿着盔甲喫着漢堡的託尼,那也是他最愛的食物。

當索爾終於有機會和母親告別,當他將王位繼承給女武神時,那一刻他不在拘泥於所謂的王,而是開始重新上路,不是重複上一代,而是過屬於自己的生活。

漫威電影作爲當代流行文化的代表,它所承載的遠不僅僅是關於電影本身,更是關於我們的記憶與過往的。角色間的互動幾乎不用臺詞我們就能通過他們地反應感受到,一個眼神,一個微笑,其中都蘊含了太多太多。我們不能接受託尼的死,正是因爲我們對他深沉而狂熱的愛。

我想說,託尼.史塔克,我們愛你一萬次。

我更要說,一生無悔入漫威。

歡迎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