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走遍祖國大好河山,領略無數綺麗風景,一路行走,一路成長。世界上有195個主權國家,38個地區,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民族種派。在我們看來,只要是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人類,都應該有自己的國籍,有些甚至還有多重國籍,我們稱這些人爲某個國家的公民。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世界上還存在一種沒有國籍的人呢? 其實,這種沒有國籍的種族確實是存在的,他們就是生活在東南亞的一個小規模民族-巴瑤族。

沒有身份,沒有來源

在馬來西亞仙本那周圍有幾個小島,因爲那裏優質的海水資源,每年都吸引了全球無數的潛水愛好者前往。然而,在這邊海域裏生活着一羣天生的自由潛水高手-巴瑤族。

巴瑤族被稱爲“世界上最後的海洋遊牧民族”,但是沒有人,包括他們自己,其實也不知道自己是從何而來,又爲何只能在大海之中生存。不過,最廣泛的記載是這樣的:巴瑤族的祖先是菲律賓或者印尼某個國王的護衛隊,有一天他們丟失了公主(在送嫁路上被搶、遭遇洪水被捲走、被鄰國綁架),國王震怒,下令他們出海尋找,但久尋不獲之後,這些人怕回國受到懲罰,便切斷了跟陸地的因緣,世世代代流放在海洋中。自九世紀起,菲律賓的棉蘭老島就有了關於巴瑤族的記載。根據生活的海域,巴瑤族有多個分支,但語言信仰不同,他們不屬於任何國家,很多人終生都不曾踏足陸地,生老病死都是在海洋中。

物資匱乏,確是天生的潛水者

既然生活在海洋,那他們的喫住是怎麼解決的呢?這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在海上建屋。這些水上屋是由木頭搭建而成的,先用長且細的木杆支撐起整座水上屋,爲了減輕木杆的承重,水上屋所用的木材都是很薄的。但是即便如此,木杆經常泡在水裏使用壽命也不長,因此他們要經常換地方搭建房子,沒有一個固定的居住場所。另一種方式就是他們會以木船爲家,不過,木船也是他們的生存工具,這種木船一般比較寬闊,通常長5米,寬1.5米,足夠他們生存。

巴瑤族非常擅長潛水,在不帶任何設備的條件下可以潛入深海20~30米下捕魚,爲了減少下潛時帶來的痛苦,他們從小就故意把鼓膜刺穿,這也是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

小結:巴瑤族雖然沒有國籍,但是生而爲人,每個人都應該互相尊重,互相關愛,而不是因爲他們的生活習性與我們不同而遭到排斥。對此,你們怎麼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