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孩在初中以前,我只去學校開過兩次家長會,就是一直到小孩子上六年級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孩子問題的嚴重程度,而這兩次家長會的時間都比較短,匆匆忙忙地並沒有聽到什麼內容,後來孩子上了初中,每次家長會都是我自己去參加,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我越來越覺得必須要自己花時間下功夫,這樣纔能有更好的親身體會用於教育自家的孩子。

今天下午,我家孩子的初二第一次月考已經完成了,下午我家孩子回到家,幾乎快要哭了,一個男生,臉皮很厚的男生,以前什麼也不在乎的男生,我講的不在乎是指孩子以前的那種“無慾無求”漫無目標的精神狀態,我告訴他要好好地讀書,他反問我人爲什麼要讀書?我告訴他喫飯的時候要注意舉止,要端正坐姿,他一副無所謂的態度;我叫他一定要好好刷牙,他很不在乎地說:“反正人的牙齒最後都會掉光的!”

而如今,曉得每天早晚要刷牙,飯後要漱口,飯前要洗手,這些本應該從小就應該養成的習慣,如今才被他體會到;喫飯的時候有時坐歪着或者斜着,我們提醒的時候,他也能及時地糾正;讀書學習也比以前認真一些了,可是畢竟以前的底子太差了,文科把他的時間消耗的實在太多了,語文這一次的作文又沒有寫好。

習慣成自然,太可怕了,如果我們不提醒小孩子刷牙漱口,他時半時的會忘記,如果我們不提醒孩子的坐姿和站姿,他時半時地會彎着腰或者佝僂着背,可是讀書習上面,要糾正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一篇作文有時間寫3-4個小時,我們讓他多讀課外書,堅決不讀,就算讀書,也只是一目十行,不走心。

這是過去留下的老問題,如今,還會遇到更多的新問題,就是後天下午的家長會,老師讓我們家孩子上臺發言,但是我家小孩子覺得這一次考得可能不理想,用我們家孩子的話來講:“這樣上臺發言,不是沒臉麼?”我跟小孩子解釋,是他理解錯了,以前家長會上各科的第一名出來分享,是給大家講經驗,這一次考試成績沒有出來就開家長會,讓幾個同學上臺發言,那是讓這幾個孩子上臺懺悔,因爲懺悔可以讓人放下壓力,找清楚問題的根源,本意是不同的,但是,不論考得好與不好,發言的時候都要注意分寸,這個就是修養,是每個孩子代表每個家庭的修養,有一句話講得好:鍋頭飯能喫,過頭話不能講。

爲了教育孩子,我們家每次在掀起電飯鍋蓋子的時候,第一勺子的飯肯定不能盛給小孩子喫,就是每次提醒小孩子“過頭話不能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