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現在的中國足球正處於一個極端撕裂的狀態。自從中國足球開啓金元模式以後,我們的中超聯賽是蒸蒸日上,因爲大量資金的流入,我們的俱樂部挺直了腰桿子,開始在國際轉會市場掀起風浪,於是一個個歐洲一線球星來到中超,不僅提高了影響力,而且還讓中超在亞冠的成績越來越好。以往只能打個小組賽的中超俱樂部,現在至少兩支隊伍出線,且每年都能夠進入8強,我們的最強豪門廣州恒大甚至兩奪亞冠冠軍,創造了歷史。

但是與中超聯賽直線上升不同,我們的國字號卻出現了全面崩盤的現象,國家隊在亞洲已經墮落到三流水平,面對亞洲前十的隊伍最近兩年一場沒贏過,面對印度、菲律賓和巴勒斯坦這樣的球員也拿不下,就是因爲這樣,40強賽那麼好的分組如今我們出線都難了。與此同時,我們的國奧、國青、國少,在亞洲也是全面落敗,國奧現在進個球很難,國青、國少連亞青賽都進不去了。

俱樂部和國家隊走向兩個極端,讓很多球迷都認爲,是金元模式害了中國足球。但真的是這樣嗎?最近前中超老牌勁旅上海申花的外國助教,透露的中國足球水平停滯不前的原因,不是金元模式本身,而是我們的俱樂部走錯了方向,太過急功近利。

前申花助教米歇爾-亨克在接受採訪時對於中國足球這樣說:“獲得國際影響力是積極的事,但中國的做法有點荒謬,他們購買了錯誤類型的球員。我一直都對俱樂部的董事說,如果你想在外籍球員身上花這麼多錢,那就可以把錢花在那些能讓中國球員變得更好的球員身上,而不僅僅是想要進球。不需要去買南美的前鋒,而該買斯堪維亞北歐那邊的後衛。你可以看得出來,很多外籍球員來中國踢球就是爲了賺錢。登巴巴和馬丁斯都是非常優秀的外籍球員,在團隊中備受大家尊敬。但也有兩名哥倫比亞球員,他們把在中國踢球當作放鬆機會,不想再去挑戰自己的極限,引進這樣的球員對中國足球沒有幫助。”

可以說亨克這句話是一針見血,金元模式帶入大量資金,其實是給了中國足球更好的發展環境。但是我們的很多俱樂部卻選擇了走極端,把大量的資金都花在了買外援前鋒上。當這些個人能力超強的外援前鋒來到中超,當他們在前場用個人能力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的球員唯一能做的就是給他們傳球。久而久之我們的球員就沒有了創造力和靈魂,整個中軸線全交給外援老踢,中國球員全打起了輔助。到了國家隊還有誰能挑起大梁呢?

其實亨克所說的買正確的外援,就是以前甲A和中超初期的時候模式,根本不會花費那麼多資金去砸外援上,而是買一些彌補自己陣容不足的外援,讓整體實力進步。想想那些年我們的中超射手榜不都是國安前鋒嗎?而且當時的國足並沒有鋒無力的情況。

所以說,金元模式本來給中國足球發展提供了資金,但是很可惜我們走錯了方向,把自己都揮霍了,還讓自己更加沉淪。你怎麼認爲呢?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一起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