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针对近年来涉电商平台知识产权恶意投诉频发,损害平台经营秩序,浪费司法资源的现象,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法)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强调既要依法免除错误下架通知善意提交者的责任,督促和引导电商平台积极履行法定义务,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又要追究滥用权利、恶意投诉等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就最高法的这一表态,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是司法机关将对“知产流氓”现象进行更严格规制的信号,恶意投诉者将被更加严厉打击、整治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司法机关将通过制裁恶意诉讼、规范知识产权诉讼秩序,以营造诚实守信的营商环境。 知产流氓手段不断翻新,多地法院表示“必须严惩”

据最高法通报,2019年,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稳中有进,审判质效持续向好,但案件数量急剧增加。这反映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与此同时,针对知产领域的恶意投诉也在不断上升。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围绕知识产权的恶意投诉频发,恶意权利人为了非法获利,虚假陈述、伪造凭证和恶意抢注商标等,手段不断翻新,这些人也被称为“知产流氓”。

据媒体报道,中国最大的艾灸产业带之一的河南南阳,艾灸企业自2017年以来,遭遇大规模涉专利权诉讼。河南南阳宛艾产业协会介绍说,王某将市场上早已在使用的艾灸底座申请专利,自2017年以来以侵权为名,以起诉为手段,“血洗”南阳艾灸企业,“仅在2017年,就有超过100家南阳艾草加工、销售企业被起诉,两年间,这个人拿走上千万元所谓赔偿款。”好消息是,2019年4月,涉诉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无效。

尚法新闻(ID:zgsbfzzk)记者梳理发现,面对汹涌的涉知产恶意投诉司法案例,近期,浙江、北京的多个法院发声:必须严惩。

3月31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判决一起伪造判决书恶意投诉电商平台案件,认定恶意投诉者侵害平台秩序,须赔偿电商平台经济损失。该案中,被告持伪造判决书进行恶意投诉,致电商平台卖家商品链接被下,两个多月无法销售。而北京朝阳法院在查明本院三起案件被伪造判决书用于恶意投诉之后,在相关司法建议函中痛斥恶意投诉者“浪费司法资源,损害司法权威”。

而浙江余杭法院在近日的一次庭审中,发现原告安徽爱道格公司为证明其实际使用涉诉商标,伪造多份证据向商家索赔306万元。为此,余杭法院开出新年首张大额罚单:对爱道格公司处以10万元罚款。爱道格公司在造假行为败露后撤诉。

余杭法院法官表示,爱道格公司的造假行为折射出其漠视诉讼制度的自大轻妄,是对司法资源的严重浪费,必须严惩。 最高法:通过制裁恶意诉讼,营造诚实守信营商环境

“恶意的知产投诉行为,不仅损害被投诉商家的个体利益,更为严重的损害是造成整个知产保护体系的信赖丧失,并‘挤占’本该用于正当权益的有限的知产保护资源。这种体系性的损害不仅伤及以阿里巴巴知产保护平台为代表的社会保护体系,同样损及以法院为代表的司法保护体系。”阿里巴巴法务专家介绍,仅2017年至2019年,阿里巴巴遭恶意权利人连带起诉的案件就达千余件,有时候一个团伙就会带来上百件诉讼。为了维护平台经营秩序和商家合法利益,阿里也主动联合商家进行知产维权,狙击知产流氓。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9年1月1日《电子商务法》实施后,对于涉电商平台知识产权案件审理中如何认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过错、如何规制恶意投诉等问题,备受关注。

在司法层面,如何规制恶意投诉及诉讼?今年4月上旬,浙江高院知识产权庭负责人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指出,涉电商恶意投诉不仅严重扰乱他人经营活动,而且破坏了平台内的正常经营秩序,同时也是对司法资源的极大浪费。

“随着大量案件涌入法院,司法资源也已不堪重负,恶意投诉现象也令人担忧,如不加以规制只会愈演愈烈。”上述负责人表示,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同时,也要加大侵权及恶意诉讼的惩戒力度,推动知识产权领域诉讼诚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审判的司法公信力。

知产领域的恶意诉讼现象,也引起了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并加大司法制裁力度。尚法新闻(ID:zgsbfzzk)记者梳理发现,在最高人民法院于4月21日公布的2019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典型案例中,涉知产恶意投诉或诉讼的案例就有5起。

当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江必新表示,要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制裁恶意诉讼,规范知识产权诉讼秩序,营造诚实守信的营商环境。

(图说:4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江必新表示,要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制裁恶意诉讼,规范知识产权诉讼秩序,营造诚实守信的营商环境。)

(记者 李海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