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和親這件事,相信很多人都會在心底裏看不起這種行爲。對於泱泱華夏來說,這的確不是什麼光榮的事情。畢竟,大好男兒這麼多,卻將和平的重任壓在一個弱女子身上,難道不是十分無能的表現嗎?所以,千百年來,大多數人都很同情這些成爲和親犧牲品公主,那些遠赴塞外和親的女子。
談到遠嫁異域的和親公主,在我們的腦海中,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大名鼎鼎的王昭君。但實際上,漢朝的兩位公主,劉細君和解憂公主的影響力絲毫不遜色王侯將相。尤其是解憂公主,她是中國和親歷史上最成功、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沒有哪位和親公主的功績能與之媲美,連王昭君和文成公主都不能。
和親這件事,首先出現在漢朝。
劉細君是第一位遠嫁西域的公主,這位公主帶着對家鄉的無限思念,來到了陌生荒涼的西域。語言不通,風俗習慣不適,可是,她還是堅持了下來。作爲漢朝和烏孫之間的友好使者,劉細君先後嫁給了兩代烏孫王,積極的爲實現兩國的和平友好奔走。
最終,在她的努力下,烏孫和漢朝之間初步達到了軍事聯盟,共同打擊匈奴。但不幸的是,塞外的生活條件實在太差,所以,劉細君出嫁烏孫五年之後便離世了。這位公主在烏孫時曾作《黃鵠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爲室兮氈爲牆,以肉爲食兮酪爲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爲黃鵠兮歸故鄉。
一腔思鄉之情令人動容,甚至,連漢武帝聽完都心有不忍。隔年便派遣使者前去慰問她,後人所創的漢曲,也大多以此曲爲基調。到了公元前102年,爲了繼續與烏孫聯盟,漢朝在劉細君死後,再次將解憂公主送上了和親的道路。
對於和親公主來說,且不論丈夫待其如何,單單是遠嫁到一個完全陌生、不知禮數的地方,就已經是一件極爲痛苦的事情了。
如花似玉的天之驕女們,遠嫁之後只有兩種下場:要麼,忍受着痛苦和屈辱,在漫長的歲月中漸漸凋零;要麼,化悲憤爲力量,從逆境之中拼出一條光明之道。而解憂公主就是後者,歷史選擇了她,而她也無愧於歷史的選擇,可以說,只有這樣的女子纔有資格千古流芳。
解憂公主十八、九歲來到烏孫,先後嫁給了三位烏孫王,膝下有四子二女。其中,她與烏孫王翁歸靡的結合時期,是歷史上烏孫最爲強大的時期。解憂公主從漢朝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烏孫王翁歸靡在她的輔佐和協助下,全面提升了國內的政治、經濟、軍事水平,使得烏孫國變得國富民強。
並且,這位解憂公主的豐功偉績,還不僅僅只限於烏孫國內。解憂公主時期,西漢政府正在努力實現西域的統一,解憂公主作爲漢朝的公主和烏孫國的王后,憑藉着其出色的政治才能,積極的活躍在西域的政治舞臺之上。爲了進一步加強鞏固西域各國與漢朝的聯合,作出了巨大貢獻。
最終,在她的全力配合之下,絲綢之路順利打通,爲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團結融合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解憂公主的西域生活,也不是全然一帆風順的。
相反,因爲身份的原因,她其實常常處於危險之中。昭帝末年,匈奴聯合車師向烏孫進攻。初期,戰事幾乎一面倒,強大的匈奴聯軍直接打到了烏孫的腹地,併吞並了烏孫東部的大片土地,還要求烏孫國交出解憂公主,徹底與漢朝斷絕往來。
在匈奴聯軍的武力威逼之下,烏孫王庭人心惶惶一時之間謠言四起,很多人都有了向匈奴投降的想法。但是,作爲謠言中心的解憂公主,卻無所畏懼。擁有着堅定信念的她,說服翁歸靡繼續烏漢兩國的聯盟,絕不向匈奴低頭。接着,解憂公主上書漢昭帝,詳述此時烏孫國的危難情勢,請求派兵支援烏孫。
只是,事不湊巧,當時,朝堂之上都在爲昭帝死後皇位的歸屬問題爭鬥不休,哪裏有精力去管千里之外烏孫國的死活呢?好不容易,漢宣帝登基了,解憂公主便再次向朝廷求救。不過,考慮到當時的漢宣帝剛剛繼位,朝堂內外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處理,所以,漢朝還是沒有派出援兵。
解憂公主不愧是巾幗英雄,世間難得一見的奇女子。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解憂公主仍然堅持了三年,不僅保護了自己,而且,還團結了烏孫國的所有力量,將匈奴大軍死死抵擋在伊犁河谷以外。
不得不說,這位公主的政治手腕十分了得。
宣帝三年,朝堂終於穩定下來,於是,皇帝下令出兵救援烏孫。
公元前71年,烏漢兩國聯軍開始反擊匈奴。烏孫王翁歸靡率軍直搗匈奴王庭,俘虜貴族無數。此後三年,匈奴在兩國的打擊之下,元氣大傷,一蹶不振,再無力與漢朝相爭。在烏孫和中原王朝此後長達五百年的友好關係中,解憂公主和她的後代對烏孫的影響,則是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也只有這位公主,真正的達到了和親的目的——和平。
參考資料:
【《漢書·卷五十三·景十三王傳第二十三》、《漢書·卷九十六下·西域傳第六十六下》、《遠嫁的罪人:兩位和親西域的“公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