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思路

學校堅持德育爲先、育人爲本、能力爲重、全面發展的培養思路,全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初步構建了具有無錫太湖學院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一是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學校落實“地方性、應用型、特色化”辦學定位,充分把握應用型與學術(研究)型人才的差異,在知識結構上強調根據職業能力需求構建模塊化知識體系;在能力培養上強調實踐能力培養;在職業導向上強調培養面向生產、經營、管理一線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堅持“本科水平、一專多能”,進一步明確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本科水平”強調在《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框架內辦出特色,重視學生人文科學素質的培養。“一專”強調精準化的職業定位,與公認的行業資格認證、引領企業的技術標準相銜接;“多能”強調將學生潛能需求、學校平臺建設、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相結合,使學生在基礎能力和專業能力上實現某一項或某幾項見長。

二是優化人才培養方案。首先,學校推進人才培養方案由“知識輸入型”向“能力輸出型”轉變,堅持成果導向教育(OBE)和以學生爲中心,反向設計培養方案。在課程建設上,實行開發引領、分類優化。其次,重視加強平臺建設,加強校內創新創業平臺與專業實驗實訓平臺相融,校內平臺與產學合作平臺、國際合作平臺相通,實現學生能力培養系統化。第三,合理分配學分學時,強化專業核心課程,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精簡冗餘課程和課程內容。

三是創新人才培養過程。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學校推進教學過程由“以教爲中心”向“以學爲中心”轉變,切實改革教學方法、改革考覈評價方式、適度增加學生學習負荷。學校以開放、協同理念促使育人機制由單一校內平臺向校內平臺、產學合作平臺、國際合作平臺三個平臺相通轉型。

四是建立健全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建立健全科學、高效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以學生和社會兩個滿意度爲依據,建立健全決策科學、調整適時、內外結合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形成從人才培養目標規格到人才培養質量的閉環、從社會需求到社會需求滿意度的閉環,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水平持續提升。

五是注重學生個性發展。一是按照“本科水平、一專多能”的要求,明確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一專”是共性要求,“多能”是個性化要求,學校多措並舉爲學生的個性潛能發揮加強指導,提供平臺。二是在不斷擴大選修課程比例的基礎上,對數學、外語等公共課教學實施分層分類,推進“平臺+模塊”教學改革。三是鼓勵不同院系、專業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例如,會計學專業的“理論學習+模擬仿真實訓+會計工廠”培養模式等。四是積極探索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教學模式,部分課程和能力訓練以賽代考,以賽促考,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落到實處。

產學研合作教育

學校把產學研合作作爲實現 “兩突出”目標任務的重要支撐和有效載體,主動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引導行業企業全方位參與學校人才培養工作全過程,努力構建校企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校企合作平臺,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成果。

建立健全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學校建立了由業界專家參與的校院兩級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形成了校企按需組合、協同發展的良好發展格局。學校先後出臺了《關於推進校企合作工作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建立了內部以學校爲主導、二級學院爲主體、專業爲基礎,外部以行業爲指導、產業爲依託、企業爲載體的校企合作運行架構,形成了由校企合作辦公室歸口管理,相關職能部門分工負責,各教學單位具體實施的內部運行機制。

積極推動人才培養從學校單一主體培養模式向校企雙主體多平臺培養模式轉變。

(1)學校把校企合作作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積極打造校企“辦學共同體”。2018年,學校在深入企業開展廣泛調研論證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各專業應用型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校企共同組織完成了32個本科專業2018版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將相應職業標準與崗位能力要求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引導和推動各專業與行業企業聯合實施能力培養模塊化課程體系建設。

(2)學校按照不同功能將校企合作基地分爲實習實訓基地、工程實踐基地和協同創新基地,充分發揮基地 “育人共同體”作用。2015年以來,學校與紅豆集團、中興通訊、洲際酒店集團等知名企業共建三類校外基地215個,其中建成實習實訓基地196個,累計吸納13290名學生到基地實習實訓;建成工程實踐基地13個,通過實施“五個共同(共同制定培養標準和培養方案,共同建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共同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共同實施培養過程,共同評價培養質量)”,有效提高了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建成了物聯網應用技術實驗室、智能製造實驗室和蘇南產業轉型創新發展研究中心、蘇南資本市場研究中心等6個協同創新基地,校企共同實施了“高架橋微變實時感知物聯網應用系統研發”“基於雲計算技術的智慧物流系統的建設”等二十餘項應用性科研項目。

(3)學校大力實施教師“雙聘雙掛”行動,積極構建校企“師資共同體”。學校支持和引導教師到企業掛職鍛鍊,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幹參與教學和指導學生實踐活動。近三年來,學校累計聘用來自行業企業的外聘教師258人,教師到企業一線考察學習和掛職鍛鍊592人次,師資隊伍的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很好地滿足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4)學校採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靈活模式,有機整合行業企業資源,建立了行業企業專家庫,打造校企“發展共同體”。2015年以來,來自行業企業的134位入庫專家通過參與發展規劃論證、組織專業建設調研、召開校企合作座談會、開發課程與教學資源、舉行行業報告會、指導畢業論文(設計)等形式多渠道參與學校各項業務工作,開設專題講座162場次,爲學校事業發展和學生成長成才起到了很好的“導航儀”和“助推器”的作用。

(5)學校與行業企業共同投入,逐步加大校內實踐教學條件建設。2016年,學校與中興通訊分別投入500餘萬元建成“教育部—中興通訊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2017年,全球工業自動化領域龍頭企業羅克韋爾公司向學校捐贈價值達1500餘萬元的設備設施和軟件平臺。

無錫太湖學院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往期精彩內容:

評估知多少  第九期丨辦學思路與領導作用

物聯網工程學院師生代表團前往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進行調研學習

評估知多少  第八期丨教師隊伍

記者節特輯丨向陽而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