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歡律詩,但律詩可不只八句詩行那麼簡單,它有太多嚴格的限制。就說對仗吧,就有嚴格的要求。

律詩共四聯八句,一二句首聯,三四句頷聯,五六句頸聯,七八句尾聯或末聯。頷聯、頸聯兩句要求對仗。對仗是什麼? 就是詞性的對稱。名詞對名訶,形容詞對形容詞,虛詞對虛詞,等等。另外疊字處也要對稱。一般的首聯和尾聯不必對仗。對仗是讓詩有形式整齊之美,如果四聯皆對,則容易顯得呆板凝滯。都說一首律詩的優劣成敗主要看對仗。什麼是好的對仗呢? 寫作時各聯本身的詞性相同、平仄相反,而且要注意兩聯之間句式的互不雷同,體現參差美。儘量避免兩句一意、兩句一式的呆板單調的句法,要懂得詞法變化、句式開合、上下異意、境界開闊有詩意,能啓發人的聯想。

古人在五、七律的對仗上有許多苦苦推敲的追求,創造了太多的佳對。在這方面,以唐朝的杜甫、宋朝的陸游作得最好。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如陸游的遊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對仗是漢語固有的規律,在近體詩定型之前,古典作家就已經自覺地將它運用在詩文之中了。有許多古體詩,也用對仗,如這首杜甫的五古《望嶽》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皆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中間兩聯也是對仗的。這首詩常常被誤看成一首五律。其實是否是律詩,主要看它平仄是否諧和。這首詩第一句除了“岱”字是仄聲外,其餘四字皆平聲,只此一點就可判定它不是律詩。另外,此詩押仄聲韻,也不符合五律規則。所以,近體詩格律的核心是平仄諧和,排偶對仗倒在其次了。有些唐宋人的律詩,中間兩聯也常有不對仗的情況,但只要平仄和律仍然是律詩。

一般初學寫詩的人在對仗運用中,主要弊病有:對仗模式呆鈍呆板。過於求工求正,七拼八湊晦澀拗口。句式類同、單調平板。語言修辭簡單,缺乏意蘊。上下句之間內容重複、同類連疊、語言拘束、詩意乏饋。

律詩頷、頸二聯對仗,這是一般必須遵守的規則屬於正格。但古人律對中變格也很多,如:

蜂腰格:僅頸聯用對仗。(常見於五律)全詩僅一聯對仗,又稱貧對仗。

偷春格:即首聯對仗,頷聯不對,頸聯又對。一首詩中仍保持兩聯對仗,只不過改變了一聯對仗的位置。

藏春格:指一、二聯不對,三、四纔對仗。

這些特殊的對仗形式,在杜甫的詩中都有表現。所以寫律對時不要刻意求工、求正,這反而束縛了全詩的思想,儘量多用寬對、反對和流水對。一般來說,宋詩不及唐詩,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宋詩往往比唐詩纖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