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少人说,要是换成慈禧太后早逝,慈安太后掌握清朝政权的话,清朝之后也不至于那样的残局。后来,慈安太后较早地就去世了,慈禧太后开始全权掌握清朝的政治大局。

一提到慈禧太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中国的罪人,因为她使中国沦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女皇武则天在死后留下了一块无字碑,功过后人评。而我在读完慈禧的一生后,却觉得这个实质掌握中国政权长达47年之久的无冕女皇实在不简单。慈禧一生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期间,她两次决定皇室,两次发动政变,三次垂帘听政,可以说在权利的掌握上是极为成功的。他将王公大臣,甚至皇帝都玩弄于股掌之中。

慈禧

慈禧与慈安的恩怨瓜葛

在电视剧中,后宫争宠无数,而要想得到皇上长久的恩宠,那就必须生下皇上的孩子,这样在皇宫才有了立足之地,因为子女才是后宫妃子的后半生依靠。可在清朝有这么一个女子,她毫无皇上的子嗣,但却能得到帝王的长久宠爱,甚至地位比慈禧太后还要高。

这个女子也是太后,称为慈安太后,她和慈禧太后相比的话,根本远远胜过慈禧几分。慈安比慈禧要早入宫好几年,不过年龄要小几岁。慈安很幸运,因为她一入宫,就得到皇上的青睐,被封为了贞嫔。不过看似幸运的她,可能也是因为她有一个不错的身世。没想到半年过后,慈安从小小的嫔妃就成为了万人之上的皇后了。慈安当时可以说的上是咸丰帝最宠爱的女子,而且作为一个女子,慈安所有的不只是女子的温柔贤惠,她更有着许多女子所没有的政治手段,在政治上能给咸丰皇帝很多参考意见。

慈安

而慈禧就不一样了,她命运比较坎坷一点。慈禧入宫被封为兰贵人,但是慈禧等了五年,才升为贵妃,在这期间她经历了很多困难,因为她的身世没有那么显贵,能力方面也不够突出,所以相比慈安来说,慈禧根本就不是她的对手。

不久慈禧就怀上了咸丰帝的皇子,便是后来的同治帝,所以在咸丰去世同治继位后,慈禧和慈安都被封为太后了。此时皇宫中出现了两个太后,被叫为东西太后。当时同治帝还小时,对政权没有实际的掌握权,所以政权就全部落在了两个太后手里了。一山不能容二虎,虽然皇帝是慈禧太后的亲儿子,但政权却不如慈安太后掌握的多,因为朝廷的势力主要倾向于慈安这边的。

咸丰

同治继位时间短,等到他去世后,光绪帝又登上皇位了,这时两位斗到老的太后依然健在,她们又开始掌握自己的政权了。说实话两个太后的处事风格完全不同,慈安属于那种深谙礼教的大家闺秀,做事讲究分寸和规矩,而且拥有忠厚善良的传统美德,获得不少老百姓的称赞。后来,慈安太后较早地就去世了,慈禧太后开始全权掌握清朝的政治大局。不少人说,要是换成慈禧太后早逝,慈安太后掌握清朝政权的话,清朝之后也不至于那样的残局。

同治

有很多人将慈安太后的死都归于慈禧。都说是慈禧害了慈安太后。

然后,事实并非绝对。

慈安与慈禧形成鲜明的对比,她是位德高望重的好皇后,因此众人痛惜其暴崩,并对其死产生了怀疑。东太后当时45岁,小西太后慈禧两岁,“体气素称强健”,而当时西太后慈禧正病卧在床。所以听到噩耗,很多朝臣都以为是“西边出事”了,等得知结果后惊诧不已。许多官员顿生疑惑,特别是左宗棠,立马大喊有鬼。翁同和的《翁文恭公日记》中记载说:“则昨日(初十日)五方皆在,晨方天麻、胆星,按云类风痫甚重。午刻一按无药,云兴脑混乱,牙紧。未刻两方虽可灌,究不妥云云;则已有遗尿情形,痰壅气闭如旧。酉刻一方天脉将脱,药不能下,戌刻仙逝云云……呜呼奇哉!”仅12小时便由发病至死,岂不“奇哉”?

据说,慈安太后在暴卒的当天还曾经视朝。

而当时枢府王大臣奕欣、大学士左宗棠、尚书王文韶、协办大学士李鸿藻等觐见慈安,都见慈安面无病状,仅是两颊微红,犹如醉色,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午后,军机诸臣退,内廷忽闻孝贞太后驾崩,命枢府诸人速进议,诸大臣惊诧不已。因为以往帝后生病,总是在军机检视之下传御医用药。而此次忽然传太后驾崩之消息,确实非常奇怪。诸臣入至慈安宫,见慈禧坐矮椅,目视慈安小殓,十分镇静地说:“东太后素来健康,怎会突然死去?”语时微泣,诸臣皆顿首慰藉,均不敢问其症状。最后草草办完了丧事。

《清代野记》中说,咸丰在热河临危之际,曾经密授一纸朱谕给慈安太后“如果某人恃子为帝,骄纵不法的,,你到时即可按祖宗家法惩治。咸丰驾崩后慈禧太后果然热衷于擅权,,甚至宫闱之中也传出了荒淫丑闻。更有慈安太后在慈禧房中抓出名伶的传闻。因此很多人怀疑是慈禧下的毒手。以至于后世传闻越传越邪乎,并衍生出多个版本,无一例外都死是慈禧所为。慈禧太后一下成了邪恶的化身。

虽然野史写的生动有趣,但终究经不起推敲。事实上,慈禧和慈安关系很好,一直比较融洽,并没有尖锐矛盾。在共同垂帘和执政的若干年中,两个女人一直保持着相对和谐稳定的关系,并不像外界传闻的那样勾心斗角,暗中下绊子。有学者认为慈安为“自然死亡”,徐彻的《慈禧大传》则倾向于“病死”说。首先,作者认为慈安不善理政,例如召见臣子时说的话分量不足,只会询问其身体状况、行程远近等等,所以她根本不会妨碍慈禧在政治上的权力,慈禧也没必要害死她。

后来在翁同龢的笔记中,人们找到了当时的记录。上面写到慈安一直身体不好,并且伴有失眠,晕眩等症状。在去世当天的上午突然栽倒,中午神志不清,不能言语,而且口鼻歪斜,口水频流。御医开药无效,诊断为风痫。下午开始出现遗尿,晚八点前后,崩逝。按现在医学说,这是严重的脑中风,加上她身体虚弱,因此去世很正常。并且在清宫档案中,专家找到在此之前慈安犯病的记载。最早的一次记载,是慈安26 岁的时候,曾犯过一次跟死前一样的症状。所以通过这些记载,不难发现,慈安有这个病脑血管疾病很久了,只不过前几次都逃过了鬼门关罢了。

慈禧出殡

慈禧出殡

慈安死后,葬礼由慈禧负责,办理的风风火火。另外野史传闻慈禧给慈安只准备了一口薄皮小棺材的事也是谣传,事实上慈禧为慈安准备的是皇后金棺。,这点已经被证实。

对于慈禧太后的一生,后人褒贬不一,但历史终究是历史,历史也无法重演。但从慈禧身上反映出的不仅是她那短暂的一生,更能反映出的是清朝从衰弱与走向灭亡的过程。这不仅仅是给统治者看的,作为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如何做人,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许慈禧所给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个反面教材。俗话说忆苦思甜,回想当时人民的食不果腹,与我们如今的衣食无忧,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是否更该去珍惜呢?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战火洗礼的中华大地上,我们如今的和平年代是否更可贵呢?这都是我们从中所应该去思考的。慈禧只是那历史长河中逝去的一颗流星,而我们现在也正在书写自己的历史,虽不求光辉灿烂,但只求问心无愧。

明日将发布文章,关于朋友夜晚在故宫真实遇到的一些“事情”,你懂得噢。

喜欢个朋友请点个赞,来波关注~ 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