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期6天的首屆世界進口博覽會結束了。新聞晨報前方報道團隊一共採寫發佈130多篇現場報道,包括視頻、圖文等多種形式。今天收官之前,9位記者一人一文,用不同的視角,和讀者分享所見、所得和所悟。

11月9日夜9點多,走出進博會的新聞中心。人,已比前幾日顯得稀少零落。

還有一天,就可以說收工了,心裏不免有點輕鬆,纔有心思閒看點周邊的風景。

8號門口,一大堆工作人員正在等着下班的班車,3輛電動大客車正悄無聲息地開過來。

有一片“小葉子”還孤獨的站在那裏,拿着“媒體班車”的牌子,默默地做着指引。每個晚上,收工走去地鐵車站的路上,他們一直在,每個轉角都有,風雨無阻。我從不會迷路。

這幾天,這條收工的路,走得已頗有心得。誰都知道,“四葉草”有多大,每天的進出場之路,真的是一種折磨。團隊工作羣裏,大家每天都在嘗試着不同的線路,有好的再分享之。

我自己也是,坐過一天媒體班車,結果發現再倒地鐵不方便;坐過2天2號線,結果發現進站安檢太麻煩;於是就按照媒體手冊上的指引去坐71路延伸線,就在地鐵站旁的P1停車場。雖然沒有2號線快,但不用安檢,也不用等候,基本是隨到隨走,還能坐到71路獨有的“副駕駛”座位,看城市的夜景真是無敵。

這幾日我一直把進博會的證件吊在胸前,一方面到處進出都需要檢驗,一方面也感覺是一種時刻的提醒,略帶着點小得意的光榮。

■巴士發佈圖片

71路車開了,離開P1停車場。

整個場內停放着無數的新款公交車,長得特別有氣質,和2號館裏的未來概念車有一拼。這些車都是爲進博會接駁擺渡準備的,全部是電動車,聲音很輕。

■其實,進博會上也有許多航司的展臺

在車上,終於可以休息喘口氣,每天走個2萬步很正常。想着此時的珠海,正是今年航展的最熱鬧時刻,看着網上圖片——殲-20編隊通場、殲-10矢量發動機的驚豔表現,心裏有點失落。

是的,爲了進博會,放棄了去航展“打卡”。許多朋友在問:你爲啥不來呢?

是啊,我是多麼想去呢。

這時候,有位小夥站到我座位旁邊,說是我文章的粉絲……我的神,在這裏都能被認出來啊。心裏不失落了。

細聊之下,才知道他是航空公司的員工,剛纔就在71路這裏做志願者,幫助維持秩序、解答疑問。他是公交迷,和這裏的公交職工都很熟悉,他是完全自發,下了班就來幫忙。他也經常看我寫的自媒體文章,所以在我上車時,認出了我。

看着侃侃而談的小夥,我立馬多了敬佩之情。是的,爲了進博會,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持和參與。

我又想起新聞中心裏的“小葉子”。每天在那裏忙出忙進,雖然身累心煩,卻沒有感到不方便。新聞中心裏還有書吧,可以去找本小人書調劑;還有每天蓋章業務,就當是“打卡”吧;還有人臉識別的儲物箱,很暖科技……有什麼不明白的,方圓十步內必有“小葉子”的幫助。

她們是沒有時間去任何場館看一看的,每天都是摸黑出發、又摸黑回去。我每天都會看見一位東華大學的學生,她證件的吊帶上掛滿了各種徽章,一天比一天多。此情此景,讓我想起8年前的上海世博會,那時徽章、蓋章、看館,大家樂此不疲。我把手頭的徽章給了她,之後每天路過,都會把收到的徽章送給她。

71路車還在公交專用道上飛奔着,司機開得很穩。明天還有一天,就可以完成進博會的報道任務。中午我和大家一起喫的工作餐,緊鎖幾日的眉毛,都舒展了不少。我模擬着採訪大家,明年進博會還願意來採訪嗎?結果答案很一致:不想!爲什麼不想?太累了!請把這樣的機會給更多同事分享……

是的,真的很累,神經一直要繃緊着。走在路上,隨時要看手機,隨時要審覈稿件,我在地鐵上已經坐過站3次了!走在路上,要不停停下來,回覆微信消息,雖然廣播裏不斷在提醒着:上下扶梯請留意腳下,請不要看手機……

好吧,感覺大家說的是實話。擦擦嘴巴,我說準備繼續開工吧……大家停止了相互取笑,開始認真。一個說,下午還想去國家館看看,一直沒去過,感覺好有風情;一個提議說,最後一天我們給新聞中心的“小葉子”拍個視頻吧,表達下我們的感謝;一個在自言自語說着還未完成的稿子篇數……

我笑了,其實我知道大家說的又不是實話。進博會許多人想看,但因爲名額有限,大部分人只能眼饞。而做爲持證記者的我們,很珍視難得的這個機會,都在抓緊分秒,觸摸着這個世界的脈動……

71路穩穩地停在上海展覽中心站,我到站了,耗時50分鐘。比坐地鐵是久了點,但看到的風景卻是大不同。而在進博會的舞臺之上,也是如此……

進寶,明年見。小葉子們,明年見。如果明年我還有機會帶隊來採訪,我不會讓給別人這樣的好機會的……嘿嘿。

收工!今年不去珠海,今年我在上海,爲你報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