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想要高效地利用時間,在工作中做出一些成績來。

我想多學習一些技能,爲自己充電,可每天忙得不行,壓根沒時間學習

我想多花點時間陪陪家人。

你是不是也經常這樣想?

一天24小時,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但爲什麼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在能力、收入、工作成績各個方面有那麼大的差距?爲什麼別人在工作之餘有時間學習,陪陪家人?

歸根結底,其實就是因爲每個人對時間管理的方法不同。

每天工作那麼多,想抽出時間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並不容易,但如果你在時間管理上下功夫,相信可以提早完成工作,走出“忙殺”的狀態。

今天這篇文章,就爲大家詳細地介紹一些很實用的時間管理方法,希望帶給你啓發。一、根據人體機能,在適當的時間做適當的事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工作的時候需要完成一篇分析報告,或者是一篇文章,但動筆的時候卻總是想不出下一句要怎麼寫。

而有的時候居然有心血來潮的感覺,一下子就把文章寫完了。

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實如果多加留心,你就會發現,那個讓你心血來潮靈感爆發的時間段,很多時候是集中在上午的,不信你回想一下,對不?

爲什麼呢?

因爲上午是大腦的黃金時間,這時候人的頭腦清醒,沒有疲憊感,無論專注力還是記憶力都是一天當中的巔峯。

因此,從人的精力這個角度來看,一天24小時當中,時間的價值並不是相等的。

正如《爲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裏所講,早上1小時的價值,大約是晚上的4倍。

專注力與一天各個時間點的關係

這也解釋了爲什麼很多知名作家和企業家都有上午工作的習慣。

毛姆上午寫作,下午逛街看書,晚上會客;海明威上午站着寫作,下午和晚上就讀書、做採訪;村上春樹從早晨一直寫到下午,獨自悶在屋裏,有時狀態連貫甚至不喫午飯,自稱“罐頭工作法”。

而像比爾蓋茨、蘋果ceo庫克、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等知名企業家,也都有早起的習慣。

如果說,這些人都離我們普通人太遠了,那你觀察身邊的學霸,是否也都是早起讀書的。“早起的鳥兒有蟲喫”,這句諺語並非空談。

相比我們普通人,很多時候早上的時間,大家要麼在睡覺,要麼在通勤的路上,要麼到公司了就處理一些雜務,總之做的都是一些不太需要專注力的工作。就這樣把最好的時間白白浪費了。

我們日常的工作可以分爲兩種:專注性工作和非專注性工作。

專注性的工作,比方說寫作,製作策劃書,閱讀英文資料,寫論文,寫預算等。這樣的工作適合在上午頭腦清醒的時候做。

而非專注性的工作,比如查看郵件,打電話,複印文件,開會,接待客戶等。這樣的工作可以安排在下午和晚上做。

分清楚後,在適當的時間做適當的事,我們對時間的利用效率纔會有大幅提高。

當然,在做專注性工作累了的時候,可以穿插做一些非專注性的工作,當做休息。二、對事情的輕重緩急進行分類

上面我們講到,要把工作分爲專注性和非專注性兩種,是基於精力管理來進行分類的,但這遠遠不夠。我們還需要從事情的輕重緩急來進行分類排序。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作者史蒂芬•柯維提出,“重要事”和“緊急事”的差別是人們浪費時間的最大理由之一。因爲人的慣性是先做最緊急的事,但這麼做會導致一些重要的事被荒廢掉。

我們每個人都有“重要的事”和“緊急的事”,但時間有限,要把每件事做到最好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在保證收益最大化的情況下,對事情進行分類。

時間管理四象限

如圖所示,這裏我們引入四象限分類管理法,把工作分爲四類:

1、緊急重要的事;

2、緊急不重要的事;

3、重要不緊急的事;

4、不重要不緊急的事。

對於第一種,又緊急又重要,那麼這時候就要第一時間立刻完成;

第二種,對於緊急不重要的事,我們可以委託他人去做;

第三種,重要不緊急的事,要有計劃地做;

第四種,不緊急且不重要,最好別做。

這樣分類處理,就不會手忙腳亂,再與上面所講的兩種分類(專注性和非專注性)結合在一起,就可以讓你不浪費時間,並把精力發揮到點子上。三、列出待辦清單

好了,上面我們已經把事情進行了完整的分類,接着就要列待辦清單了。

爲什麼要這麼麻煩去列清單?

你想啊,一大堆事擠在你腦子裏,壓力有多大可想而知,這時候還能好好集中精力去做你要做的麼?況且人都是有惰性的對不,把清單列出來,不僅可以有條理不忘記,而且可以鞭策你自己呀。

該如何列清單,也是有學問的。這裏介紹一個大名鼎鼎的方法:GTD(Getting Things Done)時間管理法,可以分爲五個步驟:收集

顧名思義,就是把你腦海裏要做的事,全都寫出來,形成待辦列表。整理

整理上一步的待辦列表,並進行分類。

分類的方法我們上面已經講到:專注性和非專注性,輕重緩急四象限。可以把兩個衡量標準融合在一起再進行分類。

對了,這裏還要提一個小竅門,也就是兩分鐘原則:任何在兩分鐘內可以處理完的事,立刻去做,不需要列入待辦清!記住哦,兩分鐘內能做完的事,直接幹掉就好。組織

組織的分爲四個步驟,即“下一步行動、形成項目、等待處理、將來處理”。這個辦法要用到比較複雜的事情當中,如果是很瑣碎的事,就不需要了。

具體應該怎麼操作?且聽我說:

1、下一步行動:顧名思義,就是把你要完成的這件事的下一步寫下來。

2、形成項目:對於步驟比較多,沒法立刻完成的事,可以轉變爲一個項目來進行管理。大到公司項目,小到比方說我寫這篇文章(這篇文章並不是一次性寫完,而是分爲好幾個時間段進行),都可以用這個方法。

3、等待處理:如果你已經指派或委託別人去辦,那就只需要追蹤事情完成的情況就可以了,並且在適當的時候做出提醒。提醒一下,這裏要設置一個ddl(deadline,即在這個時間之前必須完成任務)便於管理。沒有一定的期限,你會一直拖延。適當的時間限制可以激發你的潛力。

4、將來處理:即你將來要做的事,比如說,你要學ps,要學英語,那現在沒空去學,就先記錄下來。回顧

回顧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步驟。需要按日回顧、週迴顧、月回顧來總結你的GTD系統。

如果你不進行回顧,那麼GTD系統的作用就會大幅度減小。回顧,可以檢查你任務的完成情況,鞭策你對自己進行監督,可以爲下一個決策作出判斷,避免堆積事務,是治療拖延症的一個很好的辦法。執行

最後一點,執行。這個沒什麼好講的了,just do it!執行完一件事,就在這件事上打一個勾,多有成就感。

你看,堅持把待辦清單列出來,是不是頭腦已經清晰了,不會覺得一大堆事堆着等着你去做,變成了一個可控的過程,壓力也減少很多。

到了這裏,我們已經講了兩個事情分類法和GTD時間管理系統,市面上所有的時間管理方法,都由此衍生,只需要把上述的方法變成你的潛意識,對時間的利用效率就可以擊敗大多數人。四、提升專注力

學會時間管理的一般方法之後,接着我們講講,如何將時間利用得更有效率。

我們一天的工作,本質上可以用一個等式來表示,即:

專注力(效率)* 時間=工作量。

工作量不變的情況下,要減少工作時間,就只有一個辦法,也就是提升專注力。

要提高專注力,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需要經過長期的專業訓練,普通人是沒辦法做到的。

但是,如果把工作時已經下降的專注力提升到正常水平,那還是可以輕鬆辦到的。

我們知道,很多人在工作中拼命努力,一整天埋頭苦幹,結果呢?

越是努力,效率越低,工作就做不完。接着便壓縮睡眠時間,加班加到很晚,進入惡性循環,結果把自己累垮了。

晚上熬夜之後,對第二天的工作會產生極大的影響,我自身也深有體會。

以前帶項目的時候,如果做不完我就會熬夜拼命硬幹,年輕人熬個一兩天沒事,但再熬更長點的時間,是喫不消的。結果可想而知,工作做完之後我就發燒了,影響到了後續的工作。相信經常熬夜做項目的你也會有這個問題。

其實,提高專注力的最簡單的辦法,不過就是睡覺。

睡眠與專注力的關係

縮短睡眠時間來用於工作,是很不划算的。每天睡夠7小時以上,纔是保持一天的專注力的最佳方法。

到這裏可能你會問,休息是休息夠了,那前面我們說到在早上做專注性工作,如果早上的時間不夠用怎麼辦?

別慌,我來給你現身說法。

打個例子,我寫文章,一般都不是在早上完成,因爲早上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那麼這個時候就得讓下午和晚上也能夠完成一些高負荷的工作。

根據《爲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提議,再加上我自身的實踐經驗,

中午的時候睡個半小時,在睡前喝點茶,半小時後起來就會神清氣爽。一是因爲讓大腦得到休息,二是因爲茶多酚的提神作用一般在半小時後開始生效。

而下午累了的時候,出去運動一個小時,晚上就會恢復精力。運動的時候,頭腦會分泌一種叫BDNF的物質,它對腦神經的發育和正常運轉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頭腦還會分泌一種叫多巴胺的神經遞質,它可以使人興奮。

這樣,適當運動適當休息,就可以保持你在下午和晚上大塊時間內的專注力。

而在工作時候的小塊時間呢?

這裏推薦使用相對於GTD更微觀的時間管理方法。番茄工作法:選擇一個待完成的任務,將番茄時間設爲25分鐘,專注工作,中途不允許做任何與該任務無關的事,直到番茄時鐘響起,然後在紙上畫一個X短暫休息一下(5分鐘就行),每4個番茄時段多休息一會兒。

也就是說,每工作25分鐘就休息5分鐘,但在工作期間內,你一定要保持最高的專注度。做完四個週期之後,再休息個25分鐘。

當然,也不必拘於形式,90分鐘是一個成年人保持專注的極限。你也可以像在學校上課一樣,每工作45分鐘就休息10分鐘。

總之就是不要吝於休息,適當的休息可以更高效,最後工作用時反而減少了。最後

最後,總結一下。

要高效地進行時間管理,可以通過四個步驟完成。

第一,根據人體機能,在適當的時間做適當的事

第二,對事情的輕重緩急進行分類

第三,列出待辦清單

第四,提升專注力

通過這四個步驟,你基本可以對自己的時間有個良好的把控,工作和學習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進而減少工作時間。

當然,還是要提一句,上面講的方法不過是一種工具。時間管理的本質,其實是人對自我的管理。你的自控能力,決定這個工具有多大的效用。

而通過各種方法擠出來的時間,可以去學更多的知識,可以陪陪家人朋友,但不要再次用於工作上,人不是機器,需要詩和遠方。作者|言念 :知乎萬粉大V,職場、心理、思維話題高贊回答者。講思維方法,講社會運轉。歡迎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