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缺什麼就補什麼,羣衆需要什麼就完善什麼,什麼問題突出就解決什麼問題——海拉爾:老舊小區展新顏

路面硬化了,管網改造了,配套設施齊全了,車輛停放有序了……通過改造提升,海拉爾區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重新煥發出青春活力,大大提升了羣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老舊小區作爲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經歷了城市成長過程中的諸多煩惱。如何爲城市發展補短板、添動力,讓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讓百姓享受發展成果,海拉爾區下大力氣開展了以硬化、綠化、美化、亮化、淨化和完善設施爲主要內容的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改造工程。

記者走進改造後的富華小區,目之所及是一片寧靜詳和的宜居景象:平整的瀝青路延伸兩側,破舊的倉房粉刷一新,小廣場新鋪設的步道板色彩亮麗,花壇內新種植的松樹蒼勁挺拔,讓進入冬季的小區依舊充滿生機。由於建設年代較長,近年來富華小區環境髒亂、基礎設施破損、物業管理缺失等問題突出,羣衆改善居住環境的呼聲非常強烈。隨着今年被納入老舊小區改造範圍,所有居民見證了富華小區的脫胎換骨,他們看在眼裏,樂在心裏。“道路拓寬平整了,菜地變成了小花園,新安的路燈照着腳下的路,照亮了我們的心……如今一進小區裏心情就舒暢。”在這裏居住近20年的徐阿姨對小區改造前後的變化感慨萬千。

而除了這些看得見的變化,一些“看不見”的變化也在悄然發生。老小區的問題不僅在“面子”,更重要的是“裏子”。海拉爾區內外兼修,改變小區外觀形象的同時,更切實解決老百姓迫切需要解決的供水、供熱等問題,在富華小區,今夏“三網”(供熱、自來水、污水)改造同時進行,特別是小區供熱管道的更換,讓這裏的居民對冬季取暖沒有了後顧之憂。小區環境改善了,不僅居民住得舒心,還喚起他們共建家園的熱情。徐阿姨說:“改變的是環境,凝聚的是人心。既然政府花錢把小區改造得這麼好,我們絕不能讓它回到老樣子!”

小區缺什麼就補什麼,羣衆需要什麼就完善什麼,什麼問題突出就解決什麼問題。海拉爾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以人爲本,精準適用,根據各小區實際,在百姓最關注的點上發力。針織小區重點對環境衛生進行整治,合理規劃小區公共停車區和公共休閒區,改變了小區以往車輛亂停亂放的現象,並針對小區實際情況製作了新的垃圾箱,小區四周的圍牆還設置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倡導和諧社會新風尚的宣傳景觀,提質升級的小區環境受到百姓的交口稱讚。

今年海拉爾區計劃投資7240萬元,對5個街道辦事處所轄的16個老舊住宅小區環境進行綜合整治。主要解決小區地下“三網”(供熱、自來水、污水)和“五化”(硬化、綠化、美化、亮化、淨化)問題。項目於8月開工建設,截至目前已基本完工,正在進行最後收尾工作。主要完成硬化面積15.74萬平方米,增設路燈290盞;爲小區維修和更換防盜門,老舊樓房樓內牆面刷膩子、外牆粉刷塗料,增設運動健身器材,清理小區垃圾等。

同時,三級供熱管網維修改造工程也在進行。該項目總投資3160萬元,對東四郵局、華銀小區、興華小區等共計29個老舊小區的供熱三級管網進行改造。項目於2017年6月開工建設,今年10月完成所有工程建設內容。

爲解決老舊小區屋面漏雨、地下三網“跑冒滴漏”等問題,海拉爾區還對農機校、富華小區、土產綜合樓等25個小區進行了搶修工程,新建道路73.5米,總投資約爲550萬元。

項目總投資約6250萬元老舊小區基礎設施綜合改造工程,對綠色家園、客運小區等47個老舊小區的污水管線、自來水管線、供熱三級管線進行改造。同時,對小區內私搭亂建建築拆除、地面硬化、綠化等環境進行綜合整治。

老舊小區改造,改是基礎,治是關鍵,管建結合才能實現百姓居住環境的長久保持。海拉爾區更加註重長效管理,讓整治後的老舊小區有人管、管得好。呼倫街道首創物業自主管理模式,成立社區物業便民服務中心,着力規範物業服務行爲,解決小區衛生環境等問題,形成社區、業主委員會、物業、居民齊心協力共同維護的管理模式。多年沒有物業的麥淇淋小區,今年在服務中心的積極尋找協調下,引進了衆誠物業對其進行管理,垃圾成山的日子一去不復返。老舊小區改造工程還對這個小區路面進行了硬化,讓昔日的菜園變成了廣場,安裝了健身器材……小區環境大變樣,羣衆生活質量、幸福指數均大幅提升,居民紛紛點贊。

本期編輯:李可

呼倫貝爾新聞微信平臺

商務合作:18047054677 聯繫人:小張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