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傷弓之鳥:趙國派使節魏加到楚國去,與楚國的丞相春申君商討聯盟抗秦的事,魏加問春申君擬派何人爲將,春申君說準備派臨武君,魏加認爲不妥,就向春申君講了一個射雁的故事:更贏是魏國著名的射箭高手,有一天,他和魏王一起站在高臺下面,看天上飛過的大雁。義不帝秦:秦國包圍趙都邯鄲,魏王派辛垣衍勸說趙國尊秦爲帝,平原君猶豫不決。

邯鄲被稱爲“成語之鄉”,據統計,直接出於邯鄲的成語有二百多條,每一個邯鄲人,幾乎都能說出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在邯鄲的趙苑公園裏,就有一個專門介紹成語的成語典故苑,裏面展示了多條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在這每一條成語背後,都有一個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向人們介紹很久很久以前古趙邯鄲人的故事與生活!

反側自安: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消滅王朗以後,在清理繳獲的文書檔案時,發現官吏與王朗勾結一起毀謗劉秀的材料有幾千份。如果追究起來,會引起一大批人逃跑或造反。劉秀根本連看也不看,把官吏們召集起來,當面一把火燒掉,並說:“令反側子自安。”使那些惴惴不安的人下定決心跟劉秀到底。表示安撫人心的措施很奏效。

傷弓之鳥:趙國派使節魏加到楚國去,與楚國的丞相春申君商討聯盟抗秦的事,魏加問春申君擬派何人爲將,春申君說準備派臨武君,魏加認爲不妥,就向春申君講了一個射雁的故事:更贏是魏國著名的射箭高手,有一天,他和魏王一起站在高臺下面,看天上飛過的大雁。更贏只拉了一下弦雁便掉了下來。魏王說:“你射鳥的技術果然很高明啊!”更贏說:“這是一隻受過傷的雁。”魏王問:“先生是怎麼知道的呢?”更贏回答說:“它飛得很慢,而且叫聲很悲傷。飛得慢,是因爲舊傷口還在疼痛;叫聲悲,是因爲離開雁羣很久了。舊傷未曾痊癒而驚心尚未消失,所以聽到弓弦的聲響,便拼命地高飛逃走,結果舊傷進發,就掉下來了。”魏加最後說:“臨武君曾被秦軍打得大敗,至今餘悸未消,就如同傷弓之鳥,所以不宜當抗秦的主將。”比喻受過驚嚇,遇到一點動靜就怕的人。

攻難守易:《藏書·九國兵爭》載:戰國時,長平之役慘敗後的趙國,想通過掠奪燕國國土,來彌補損失。趙國相國平原君就此問題,向大將馮忌徵求意見。馮忌說,秦國憑藉七戰七勝的軍威,在長平之戰後,乘勝圍攻邯鄲城,而我們只靠散兵敗卒堅守,秦軍不僅沒有攻破,反而消磨了銳氣。這是什麼緣故?就是由於攻起來難而守起來易。馮忌進而分析說,趙國既沒有屢戰屢勝之威風,而燕國也沒有遭受像長平之戰那樣巨大的傷損,拿我們疲憊不堪的軍隊,去攻打強燕,不僅佔不到什麼便宜,還會讓強秦鑽我們的空子。那樣做,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平原君趙勝覺着馮忌的話很有道理,便取消了攻打燕國的想法。

魯酒薄而邯鄲圍:魯、趙兩國爭相向楚王獻酒。楚國的主酒吏垂涎於趙國的酒味醇而美,便索賄於趙。被趙王的使者拒絕,便心懷嫉恨。於是就將趙國的好酒與魯國的薄酒調了包,並向楚王進讒說:“趙國進薄酒,分明是對大王不敬,褻瀆我楚國神威。”楚王一氣之下乃發兵圍攻邯鄲。因此比喻無端蒙禍,或莫名其妙受到牽扯株連。

脫穎而出:秦兵圍困邯鄲的時候,趙國派遣平原君請求救兵,到楚國簽訂“合縱”的盟約。平原君約定與門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備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平原君找到十九個人,還差一個,門下有一個叫毛遂的人,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希望先生就以我湊足人數出發吧!”平原君說:“賢能的士人處在世界上,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顯現出來。如今,你在我的門下已經三年了,沒聽說別人誇讚你多麼有才能,先生請留下!”毛遂說:“我不過今天才請求進到囊中罷了。如果我早就處在囊中的話,整個鋒芒都會挺露出來,不單單僅是尖梢露出來而已。乃脫穎而出”。平原君終於與毛遂一道前往楚國,憑藉自己的勇氣和謀略幫助平原君與楚國簽訂盟約!

不可同日而語:戰國時著名遊說家蘇秦,主張六國聯合抗秦。公元前333年,蘇秦來到趙國。蘇秦對趙肅侯說:我私下根據地圖來推算,六國的土地五倍於秦國,士兵十倍於秦國。六國結成一個整體,就可以打敗秦國。可您卻對秦國稱臣。打敗別人和被別人打敗,讓別人向自己稱臣和自己向別人稱臣,這兩者難道可以同日而語嗎!

嫁禍於人:趙孝成王四年,韓國上黨太守馮亭派使者求見趙王,稱願將上黨納獻給趙國,趙王非常高興,就召見平陽君趙豹,詢問他:“馮亭要把上黨納入趙國,接受它好嗎?”趙豹說:“現在秦國正像蠶喫桑葉般慢慢侵吞韓國土地,從中間斷絕了韓國,不讓韓國與上黨相通,自以爲可以穩坐而接受上黨的土地。韓國所以不把上黨讓給強大的秦國而主動送給趙國,實質上是想嫁禍給我們趙國。強大的秦國天天在打主意而得不到,弱小的趙國卻坐收其利,這是無故之利,有害無益。”趙王沒有采納趙豹的意見,派軍隊佔領了上黨,後來果然導致秦趙之戰,趙國慘敗。

義不帝秦:秦國包圍趙都邯鄲,魏王派辛垣衍勸說趙國尊秦爲帝,平原君猶豫不決。這時,魯仲連出面向辛垣衍陳述利害說:秦國是廢棄禮義而崇尚斬首之功的國家,用權詐的手段役使其士兵,像對待俘虜那樣待其民衆。他義正詞嚴地表示:如果秦王自稱爲帝,仲連寧願跳海而死,也不做秦國的臣民。他還列舉了許多歷史事例來說明尊秦爲帝的危害,經營激烈辯論,終於說服魏趙兩國不尊秦爲帝,秦軍因此退卻50裏。意思是堅持正義,不向強權惡勢力屈服。

不識大體:西漢司馬遷評價平原君曰:平原君在亂世之中雖爲翩翩公子,然不識大體,利令智昏。貪圖上黨之地而使趙國四十萬軍隊敗與長平,邯鄲幾乎覆亡。正是,卿本翩翩公子,奈何生亂世!

排難解紛:魯仲連幫助趙國解除了這次秦國的入侵後。平原君對魯仲連又欽佩又感激,準備封地給他,他不肯受,送他千金爲酬,他也不要。魯仲連說:“所謂貴天下之上者,爲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

難至節見:趙國老臣肥義,全力支持武靈王推選胡服騎射,而後被封爲相國,對新君惠文王便更是忠心不二。公子章與田不禮設計準備謀殺惠文王,便派出心腹假扮成趙武靈王使者宣稱趙武靈王要召見惠文王,爲了保護惠文王,肥義隻身代惠文王去接受召見,不幸被殺害,正應了“難至而節見”這句話,比喻只有大難當頭時,才能顯出人的節操,常比喻人們對國家對民族的忠貞。

這些源自邯鄲的成語,成爲了邯鄲歷史和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瑰寶,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和傳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