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通過《劍王朝》這部影視劇來了解下,戰國時期那些刺客和刺殺行動。跨國刺殺行動在戰國末期被利用很頻繁,秦國在吞併六國過程中,先是祕密派謀士,遊說六國,攜帶大量金銀珠寶,收買各諸侯國大臣,遇到無法收買的,就派刺客殺死他們,秦國就是這樣採取威逼利誘的手段,軟硬兼施,達到離間六國君臣的目的。

導語:看《劍王朝》,瞭解戰國那些刺殺君王的刺客?爲主復仇,刺殺權臣,跨國刺殺行動,李園刺殺春申君,荊軻刺秦王

《劍王朝》的影視劇中,蘅國擁有天下第一宗門,擅長劍法;賢國比較擅長煉製兵器,重兵家之道,精於謀略的將才極多;默國擅長幽冥之術,離國擅長以劍畫符,最強門宗爲仙符宗;千國擅長水上功夫,烈國則擅長短劍,惠國以丹藥聞名。

而真實的歷史上,韓國兵器獨霸天下,趙國崇尚武力,楚國確實人才濟濟,齊國經濟發達、國力強盛,秦國是虎狼之師,魏國挑撥離間、首鼠兩端;燕國好刺殺之術。當惠國、烈國、千國被蘅國滅亡後,其遺留勢力大部分淪爲刺客,想通過刺殺蘅王的方式,爲國復仇,爲主復仇,或者尋找復國的一線生機。


《劍王朝》中,有這樣的一個片段,丁寧去魚市以刺客的身份,刺殺宋神書;長孫淺雪爲了家族復仇,更是潛伏在鳳鳴,在修煉的過程中,弄出一連串的刺殺行動;夜司首在梧桐落調查刺客的屍體,發現其身上有虎狼軍刺青……,此外劇照還出現了大小几十個門派,例如巴山劍場,靈虛劍門,青藤劍院,岷山劍宗,錦林唐,兩層樓,雷雨堂,白羊洞……,這些門派或組織,或多或少都會進行刺殺行爲,這些刺殺大多都與君王有關,由此可見,戰國時期,刺客的刺殺行動是很普遍的。我們通過《劍王朝》這部影視劇來了解下,戰國時期那些刺客和刺殺行動?

戰國時期,社會變化比春秋時期更爲激烈,在各種力量此消彼長,重新分化組合過程中,形成了一個“士”的階層。當然戰國時期士階層的興起有很多原因的,有政治和軍事鬥爭的需要,各諸侯國君主爲擴充實力,戰勝敵人,都爭相網羅人才,比如秦孝公、燕昭王、魏文侯、齊宣王等。

此外,傳統的宗法制度不斷瓦解,井田制逐漸被破壞,許多人失去了土地,相對寬鬆的社會環境,爲士人提供自由活動空間戰國時期的士,大都有極強的功利之心,爲了實現自我目標,奔走各諸侯國投奔權貴門下,他們憑智謀、或憑勇力博來功名利祿。與春秋時期的士相比,春秋時期多是文武全才,而戰國時期的士,多具有一技之長。同時,戰國時期又是俠的活躍時代,俠對政治有相當的影響力,得勢的諸侯和權臣,爲了不被對手壓倒,也競相養士,抬高地位,壯大實力;這都是刺客、遊俠產生的深層次原因。

此外,戰國時期,整個社會都瀰漫着尚武風氣,而隨着劍術的發展,大批劍客湧現到社會上,這些劍客從軍征戰,在沙場立功;或投靠諸侯權貴,爲主人效力,他們平時保護主人的安全,必要的時候也會奉主人之命,威脅或者暗殺主人的政敵,這個時候,他們就轉變了刺客。

那麼戰國時期都有哪些著名的刺客呢?由於篇幅有限,本文只講述那些曾刺殺君王的刺客。戰國時期的刺客,根據行刺目的可以分爲知恩圖報、爲主復仇;刺殺權臣,爭權奪利;諸侯爭雄,刺殺敵國君臣等三類。

知恩圖報,爲主復仇

豫讓刺殺趙襄子,晉國人豫讓,曾經事從範氏、中行氏,不受重用後,他又臣事智伯,受到智伯的優待,當智伯討伐趙襄子未成,反被韓、魏兩家聯合剿滅;豫讓逃到山中,爲感謝智伯知遇之恩,決定爲智伯報仇。豫讓經過周密準備後,兩次刺殺趙襄子都失敗了,最後在趙襄子面前伏劍自殺;豫讓雖然沒有爲智伯成功報仇,但豫讓的所作所爲已經是仁義至盡了,這就是“士爲知己者死”,豫讓執意爲智伯報仇,就是爲了報答其知遇之恩。


聶政是戰國時期著名刺客,聶政殺了人,爲躲避仇家,帶領母親和姐姐逃到齊國避難,隱居於市井之間,以屠宰爲業。韓國嚴仲子與韓國俠客有糾紛,害怕被殺,於是想找勇士保護自己。嚴仲子知道聶政是一個勇士,於是想方設法拉攏聶政,曾多次到聶政家登門拜訪,甚至以百金贈與聶政,聶政以爲母養老的理由,拒絕了嚴仲子,但內心非常感動。

聶政在母親去世後,親自到濮陽拜見嚴仲子,願意爲他報仇,嚴仲子告訴他仇人是韓相“俠累”;聶政獨自一人仗劍入韓,徑直進入俠累之府,刺殺了俠累,自己也自殺身亡;聶政也以生命爲代價報答了嚴仲子的知遇之恩。

刺殺權臣,爭權奪利

戰國時期的卿相,任期不定,來源廣泛,有王孫貴族,也有出身卑微的說客遊士,他們背後都缺乏強大的家族作後盾,而當時各國普遍都實行君王制,國君權力很大,隨時能撤換卿相,卿相地位的不確定性,各家加劇了卿相之位的爭奪。戰國時期,上層社會養士之風盛行,例如,著名的戰國四公子,秦國的呂不韋,手下都有數千門客。這些身懷絕技的門客,既有縱橫遊說之士,也有武功高強的俠士刺客,更有雞鳴狗盜之徒,在爭奪相位的過程中,刺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李園刺殺春申君

李園是戰國四公子之一春申君手下的門客,此人工於心計,善於投機鑽營。楚王沒有兒子,春申君很少擔憂傳宗接代問題,他選了很多子女送給楚王,最後還是沒有兒子。李園知道後,想把自己的妹妹獻給楚王,後來聽說楚王沒有生育能力,於是先把妹妹獻給了春申君,當妹妹懷孕後,又勸說春申君把妹妹獻給楚王。

後來,李園的妹妹生了一個男孩,被立爲楚國太子,李園的妹妹被立爲王后,李園由此飛黃騰達,受到重用,地位顯赫。得志後的李園害怕春申君泄露祕密,又想奪取春申君之想位,於是暗中收養刺客想除掉春申君。

李園的陰謀被春申君的門客識破,他勸春申君先下手爲強,但春申君對李園過分輕視,又仗着對李園有恩,沒有對李園下手;當楚王死後,李園最先得到消息,在宮內埋伏好刺客,待不知內情的春申君入內後,被埋伏的刺客殺死。


刺客朱亥刺殺晉鄙,幫助信陵君奪得兵權

戰國四大公子之一,信陵君有兩件事最爲值得稱道,一是竊符救趙,另一個是破秦救魏;信陵君這兩件事靠的都是門客,竊符救趙中,門客侯贏和朱亥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這兩個人一個是門衛,一個是屠夫,信陵君對這兩位地位低賤的人,禮遇有加,極盡謙卑之事。

正是信陵君禮賢下士的品質爲自己帶來了豐厚的回報,當秦軍在長平之戰大敗趙軍後,繼續圍困邯鄲,趙國危及,平原君向魏王和信陵君求援;魏王派晉鄙率領十萬大軍前去救趙國,但在秦昭王的恐嚇下,魏王怕得罪秦國,又改變了主意,讓晉鄙停止前進,作壁上觀。

平原君見魏國不肯救援,就責備信陵君見死不救,無計可施的信陵君甚至打算帶領手下門客與秦軍拼命,侯贏不贊同信陵君的盲目行動,他給信陵君設計了一個“竊符救趙”的主意。信陵君如願以償地從如姬手中盜出了兵符,然而事情僅僅是成功的一半。

候嬴擔心晉鄙不肯交出兵權,於是向信陵君推薦朱亥,如果晉鄙不交出兵權,就讓朱亥殺死晉鄙。事情的發展果然如候嬴所料一樣,朱亥殺死晉鄙,信陵君奪取兵權,解除了趙國邯鄲之圍,在這次行動中,刺客朱亥功不可沒。


跨國刺殺行動

荊軻刺秦王

跨國刺殺行動,最著名的要屬荊軻刺秦王,在秦國即將統一的前夜,燕國太子丹爲了挽救六國滅亡的命運,精心策劃一次刺殺秦王的行動;這次刺殺雖然失敗,但刺客荊軻的壯舉,千百年來一直激勵着後人。

燕國太子丹與秦國嬴政既有私仇,又有國家利益衝突;嬴政出生在趙國,太子丹曾經也在趙國做人質,此時兩人關係非常好;當嬴政被立爲秦王時,在秦國做人質的太子丹受到嬴政的冷遇,從此太子丹懷恨在心。太子丹一直想報仇,無奈燕國力量太小,心有餘而力不足,當秦國不斷侵蝕諸侯國時,燕國感到脣亡齒安的恐懼,在田光先生的建議下,決定利用荊軻刺秦王的行動,來挽救燕國,事情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荊軻失敗而身亡。

跨國刺殺行動在戰國末期被利用很頻繁,秦國在吞併六國過程中,先是祕密派謀士,遊說六國,攜帶大量金銀珠寶,收買各諸侯國大臣,遇到無法收買的,就派刺客殺死他們,秦國就是這樣採取威逼利誘的手段,軟硬兼施,達到離間六國君臣的目的。秦國之所以能夠統一天下,其反間計和暗殺手段功不可沒。

參考文獻:《史記》、《韓非子》、《戰國制度考》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