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管是什麼變法,首先觸及的利益自然是貴族,秦國商鞅變法也不例外。秦國商鞅變法補缺了申不害變法弊端,做到頒佈法律,按照法律執行變法。

變法,顧名思義是對國家法令制度做重大的變革。在我國曆史上,從春秋戰國變法最爲頻繁,相繼出現了李悝變法,吳起變法,商鞅變法等一系列的改革,給當時社會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變法帶來的效果也非常顯著,少則改變了一朝君臣的命運,多則改變了一個國家的命運。

戰國時期,可謂是百家爭鳴,變法最多的中國古代時期。那時候剛經歷了春秋時期的戰亂殺伐,存活下來的國家都是在春秋諸侯國中有實力的角色。到了戰國時期,各大諸侯爲了生存和發展,都想奮發圖強與兼併他國爲目的,於是尋求立於不敗之地的方法。

在這種目的的驅使下,各國之間相繼展開他們的變法之路。在戰國時期的七大國中,都有屬於各自特點的變法,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從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秦國的商鞅變法,趙國的胡服騎射,燕國的樂毅改革,韓國申不害變法和齊國的鄒忌改革

戰國變法代表人之一李悝,商鞅變法可以說是參考他的

在戰國時期,各國爲圖強,變法已經成爲必然的選擇了,打破舊制度迎來改革也是衆多君主希望看到的事情。在春秋時期士人還不被看得起,到了戰國時期士人都成爲變法的主力人物。各國變法勢必會觸及貴族利益,士人對變法的情緒高漲程度明顯高過貴族大夫。

七國變法中,最爲成功的當屬秦國了,和其他六國變法相比較,秦國變法力度大,改革徹底等特點就顯現出來了。從具體來看,秦國變法實施背景和六國不同之處?爲什麼秦國能在戰國變法浪潮中能脫穎而出呢?六國變法有哪些致命弊端呢?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秦國變法實施背景和六國不同之處

與六國相比,首先秦國變法在實施阻力方面相比六國較小。

當時山東六國與秦國相比,實力強大,貴族勢力掌握朝廷大權。不管是什麼變法,首先觸及的利益自然是貴族,秦國商鞅變法也不例外。如魏國李悝變法中就有觸犯貴族利益的一條“選賢任能,賞罰分明”,主張改變舊的世卿世祿制,這對舊貴族利益打擊非常大,也會遭到衆多舊貴族的反對。

秦國變法雖然也觸犯到了舊貴族的利益,但是與六國相比,阻力小了很多。因爲當時雖然遭到了以甘龍爲首的舊貴族勢力的反對,但是由於秦國貧窮,舊貴族的勢力範圍沒有六國那麼大,顯然當時的秦國舊貴族日子也不是很好過,反對變法的強硬態度不如山東六國。

秦國君主贏渠梁是商鞅背後的支柱

商鞅變法最大的後盾在於秦國君主贏渠梁的絕對支持,君主成爲商鞅變法後的最大護盾,這讓商鞅變法得以展開和實施。秦孝公贏渠梁對商鞅無條件的支持,和其他六國君王之間存在着差距。

六國變法有哪些弊端(舉例韓國申不害變法)

舉例韓國申不害變法來談,申不害變法和秦國商鞅變法類似,都是在弱小的時候尋求變法。申不害認爲韓國之所以落後是因爲官場腐敗,再加上氏族架空了王權,所以申不害的變法主要針對中央集權來改變。

申不害變法確實給韓國帶來了一些改變,官吏貪污腐敗現象減少了很大,很多貴族權力也被下放,王位中央集權也得到了發展。但是申不害變法存在很大的侷限性,他同樣也遏制了韓國的發展。

“今夫弒君而取國者,非必逾城郭之險而犯門閭之閉也。蔽君之明,塞君之聰,奪之政而專其令,有其民而取其國矣。”《申子•大體》。

在申不害變法中可以看出,希望通過術治牢牢控制住羣臣,以避免國家出現“上逼主,而下虐民”的蠹蟲奸佞。但是申不害本人卻過於強調術治,忽視了一些其他的東西。而這些其他東西中有一個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法律制度。

韓國申不害變法推崇術治,取得效果的同時存在弊端

在後來的法家韓非子指出了申不害變法存在的弊端,有術無法是韓非子的四字評價,可謂是一語中的,四個字就概括了申不害變法存在的問題。在韓非子認爲,沒有法律制度作爲基礎的術治完全是錯誤的,因爲沒有依據,且沒有統一的條文,非常容易改變的變法讓大家術無所依,久而久之會自我矛盾,大家就都不遵守法律規定。

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說申不害變法存在弊端

“晉之故法未息,而韓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收,而後君之令又下”

這是韓非子對申不害變法產生弊端的概述,按照申不害變法來看,在短期內確實能湊效,官員不敢貪污,王位中央集權能控制士大夫貴族。但是由於沒有法律依據可以依從,使得韓國在變法後期君臣之間關係非常微妙,君臣之間的猜忌心和勾心鬥角的思想越來越嚴重,從而導致了韓國人相互之間不信任,喜歡坐山觀虎鬥,這不得不說是變法帶來的副作用。

秦國商鞅變法補缺了申不害變法弊端,做到頒佈法律,按照法律執行變法

商鞅變法開始後,秦國頒佈了很多法令,其中就包括

廢除井田制度,實行土地私有制;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統一度量衡;獎勵軍功,實行二十等爵制;廢除“世卿世祿制”,鼓勵貴族建立軍功;建立嚴密的戶籍制度,制定連坐法;普遍推行縣制;制定秦律。

上述商鞅變法的措施,不管是從農業,商業,軍隊,還是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有相關的明文規定,都是有法可依且頒佈法律實施下去,秦人們就可以通過頒佈的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爲或者按照法律許可的範圍內做事,做到了有法可依。

商鞅變法改革多方面,包括軍事,農業

和申不害變法相比,商鞅變法以法律爲基礎,申不害以君主術治,兩者之間的差距正是正反兩極,一個被廣大羣衆接受,另外一個朝令夕改,捉摸不透君主的“術”治具體指的是什麼?讓百姓相互之間產生一些疑問和猜忌,久而久之,韓國的謀權術之道無法被拋棄,寧可丟土地也不願意丟棄,以至於最終兩個變法走向兩種不同的路。

商鞅變法成功因素

除了上述提到了秦孝公的支持和士大夫阻力相比六國不大之外,商鞅變法執行以來能獲得全國支持和執行並非單單靠這些,爲廣大羣體帶來利益的變法才能讓人擁護。那麼商鞅變法爲那些羣體帶來了利益了?

基數羣體最大的農民

商鞅變法對貴族和農民都有很多限制,例如貴族子弟沒有戰功不得授勳,農民的父子分家增加人口等諸多限制。但是與此同時,商鞅帶給農民的利益也是無限大的。

首先是土地私有化,農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種植,增加了勞動人民的積極性,也讓農民能分到田地過上好日子,只需要收納一定的糧食,自我溫飽問題還是可以解決的。商鞅變法前農民手裏沒有土地,只能依靠地主的施捨才能活命,土地私有化和分田讓農民得益頗多。

商鞅變法讓絕大多數農民受益,農民是最大羣體

其次是按軍功授勳,秦國向來好戰,自秦孝公前多任秦國君王爲復仇奪取河西經歷了數十次戰爭,造成了民不聊生的局面。在商鞅變法前,秦國農民是戰時參軍,閒時候務農,軍民不分開。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農民參軍即使斬殺很多敵將都沒有功勳,戰爭結束之後依舊是農民,富貴和他們註定無緣。

商鞅的軍功制度讓普通百姓有了晉升的通道,戰場長殺敵多者也能向貴族發起衝擊,這給了農民很大的希望和衝擊感。老一輩的農民在戰場上受傷回家即使殘疾,在商鞅變法前的秦國是不管不問的,但是商鞅改變了這種現象,讓農民參軍情緒高漲,參軍士兵質量得到提高,軍隊戰鬥力得到加強,最重要的還是農民獲得了利益,對生活有了盼頭。

商鞅變法圖強得到了驗證

商鞅變法前,秦國雖然和魏國多次交戰,但是都是敗多勝少,經過多年大戰秦國國力虧損厲害,魏國卻因爲掠奪了秦國大片土地得到了加強。吳起的魏武卒一直是秦國難以逾越的障礙,秦國變法的目的就是爲了圖強,戰勝外敵,奪回失地爲目的,而這些在商鞅變法後多年,都得到了實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