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

  文末留言區可見獎勵碼(可兌換2枚赫茲印章)赫茲印章可以用來夾娃娃喲~

  詳見:10000只小赫茲娃娃,夾到就帶走!還有新iPhone!

  南方電網的這個職業

  鏡頭下言辭灼灼、神采飛揚的是他們

  鏡頭外日夜顛倒、奔波忙碌也是他們

  可是無論鏡頭裏外,

  他們的筆端必定有磅礴的力量

  他們是南方電網的記者

  一直以來,他們都用鏡頭、筆尖記錄無數個精彩瞬間,卻極少留下自己的影像。這一次,我們必須要把“曝光”的機會留給他們!

  在南方電網當記者

  採訪最多的就是抗冰、抗風!

  2008年初,特大冰雪突襲南方,貴州省都勻市是這場冰災的重災區,我用鏡頭和筆頭紀錄來自四面八方的支援隊伍與一線員工共同奮戰的感人畫面,深夜迷失在冰天雪地中、雙手緊抱攝影攝像器材、坐在冰硬的石路上從山頂一直梭到山腳等等經歷至今還歷歷在目。不知不覺,已跟隨南網走過了10年防冰路(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 王春山)

  2015年國慶假期,南方電網廣東肇慶供電局受命前往湛江麻章區,支援超強颱風“彩虹”受災搶修覆電。由於腳都起泡了,肇慶鼎湖局通訊員劉少旋顧不上形象,只好脫掉鞋子,坐在桌子上,採訪施工負責人。(南方電網廣東肇慶供電局譚永潔)

  2018年臺風山竹搶修覆電期間,南方電網廣東肇慶四會供電局通訊員陳敏霞爲了搶拍石狗供電所隊員連續搶修24小時涉水歸來的瞬間,來不及穿上水鞋,她就衝進水裏,叫都叫不住。(南方電網廣東肇慶供電局黃國強 攝)

  風來了,化身追風少年。沒有250斤,也要迎風而立。(南方電網傳媒公司 林蓉蓉)

  山竹登陸後第二天,輸電管理一所組織工作人員前往黃埔區一地線斷股處處理故障,我在現場拍攝完畢後立馬通過電腦處理資料,實時發佈信息。(南方電網廣州供電局張潔妍)

  席地而坐,盒飯在手!從女漢子”一秒變“女土著”。女神?形象?不存在的!(南方電網傳媒公司 甘麗莉)

  10月6日,颱風“彩虹”過後,正在家裏準備着“過大禮”的記者伍嘉陽,與未婚妻短暫的告別後,馳聘800裏來到湛江東海島,成爲了颱風“落跑新郎”。圖爲伍嘉陽到達東海島給未婚妻報平安的照片。(南方電網廣東江門台山供電局伍嘉陽 攝影:譚雅雲)

  “彩虹”過後的一天中午,太陽很大,我們正在湛江的鬧市區尋找拍攝素材,遠遠的走來一位中年女士,她一手拖着糕點,一手拿着水,穿過人羣來到我們面前,把糕點和水遞給我們說:“喫點吧!”當時我心裏就酸酸的,彷彿什麼被觸動了。我們推辭說大中午的,塔上作業的才最辛苦,她聽完便急衝衝的去給塔上作業的小夥伴送去。當時,我腦中就想起一句話:“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這份職業,讓我感受到了太多的感動。(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 周卓英)

  冰天雪地,烈陽暴雨,奔波來去

  哪裏有新聞,哪裏就有他們的身影

  2016年1月24日,超強寒潮席捲全國大部分地區,有貴州屋脊稱呼的梅花山已經低於零下12攝氏度,地上的雪層已經堆積有20公分左右,裝上防滑鏈的搶修車都無法行駛,記者跟隨供電員工徒步趕往搶修點,在冰冷大風的高山上行走。(南方電網傳媒公司 賴增鵬)

  2015年1月10日,±800千伏楚穗直流雲南嵩明沿線大雪紛飛,超高壓公司昆明局新聞專責楊兵在深山中拍攝線路人員特巡,圖爲在皚皚白雪中,楊兵抱着攝像機。(南方電網超高壓公司 朱開品 攝)

  無論身處什麼環境

  始終熱愛,心懷熱情

  15年我參與抗冰保電報道工作,跟隨輸電人員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金紫山,採訪他們巡視線路覆冰情況,那天山上氣溫只有零下四五度,山頂風很大,路面結冰非常滑,我爬到山頂後一身汗水,顧不上疲憊寒冷立刻開展拍攝。(南方電網廣西桂林供電局 莫曉姣)

  每一幀“大片”都來之不易

  清遠連南供電局通訊員張曉菲脫掉鞋襪,好不猶豫走進湍湍流淌的河流中,拍攝正在開展10Kv排肚線路升級改造工人工作的精彩瞬間。(南方電網廣東清遠連南供電局 張曉菲 黃富勇 攝)

  2015年8月,攝影記者李志傑在海南拍攝南方電網紀念抗戰勝利七十週年專題照片。(南方電網傳媒公司 李志傑)

  (南方電網廣東東莞供電局 顧萱 圖文:杜麗娜)

  長槍短炮,十八般武藝

  隨時隨地寫稿,超長續航能力

  在加入南方電網大家庭之前,我也是新聞戰線上的一名“老記”。如今雖然已不再是媒體人,但我如今仍然奮戰在宣傳戰線,是那段值得回味的職業磨練給予了我新聞的嗅覺、觀察問題的視角和思考問題的方式,而“記者”仍是我最願意聽到的別人對我的歸類標籤。腳下有泥,心中有光,痛並快樂着。做過記者後,你就會記着,爲了心中的那份責任,我們永遠在路上……(南方電網國際公司 阮曉光)

  學醫的人,把草藥入詩,詩歌就是治癒人心的良藥;搞電的人,把電流入文,宣傳就是溫暖人心的燈火。標題是一見鍾情,導語是自我介紹,主體是真情告白,結語是有始有終,每一條稿件都是我和讀者一次深情的“戀愛”。這是我作爲一名基層通訊員的寫作情懷。(南方電網貴州貴陽開陽供電局 範茂剛)

  “9.17”元謀特大泥石流發生時,我剛從幹了6年的生產崗位來到企業文化宣傳專責。在應急值守的10天時間裏,我記錄了災區第一盞燈點亮,見證了南網人抗災保電一個個感人溫暖的瞬間。在現場呆了第七天的我鬍子拉碴的,但內心卻充滿感慨。(南方電網雲南楚雄元謀供電局 朱玉超)

  外語交流也沒有任何問題!2018年10月18日,南方能源觀察雜誌社記者蔡譯萱在蘇州國際能源變革論壇採訪德國能源署署長Anders Kuhlmann和德國能源智庫Agora負責人Patrick Greichen。(南方電網傳媒公司 蔡譯萱)

  靈感的爆發,情感的傾訴,投入須臾沒有懈怠,頃刻間搶修車輛成爲了寫字檯,南方電網貴州銅仁印江供電局田桂蘭同志在印江縣古鎮節保供電現場一幕。(南方電網貴州銅仁印江供電局 李軍 攝)

  沒當記者前,走個山路都會害怕

  當了記者後,哪裏荒無人煙往哪裏跑

  幾年來,輾轉南方五省區幾十個地市的大小山川採訪,最難以忘記的,還是兩次地底的探尋——地下巡線和瓊中抽水蓄能地下斜井的拍攝,悶熱難耐,危機四伏,是對地下工作的最好詮釋,在屬於我們的節日裏,祈願每一位“地下工作者”健康平安!(南方電網傳媒公司 宿雪晶)

  2015年8月,攝影記者李志傑在雲南曲靖蔣家溝泥石流帶拍攝曲靖會澤供電局工作人員巡查線路。這裏是全世界最大的泥石流衝擊扇,在這裏拍攝無法站立,停留數秒雙腳就會陷進泥裏。(南方電網傳媒公司李志傑)

  2018年9月16日,大魔王臺風“山竹”登陸,第一次受命到沿海臺風前線採訪。風大雨大,前方沒有路,和搶修人員一起,深一腳淺一腳踏過勾機臨時開的泥路。只顧在風雨中前行,等到搶修任務全部結束恢復供電,才驚覺長期負重的雙肩發麻到無法正常伸展,雙腳已是泥濘,然而無悔,身爲記者,就是要眼到,腳到,手到,心到。(南方電網廣西合山供電局 甘露)

  危險面前

  無所畏懼

  2018年,我跟隨輸電線路工來到亞洲第一斜塔下,採訪報道他們在懸崖峭壁上清理導線下過高的數目,爲了很清楚地拍到他們艱辛的場景,我用繩子一頭綁住自己,一頭系在鐵塔上,來到懸崖邊對他們進行拍攝。(南方電網雲南曲靖供電局 趙新平)

  2018年11月1日,南方電網海南瓊海供電局通訊員盧傳隆在瓊中縣原始森林山區,爲拍攝輸電所巡視最難巡視的5座杆塔,他同巡邏人員穿叢林,翻高山,在趟河水時腳下的河牀上佈滿青苔,若是一不小心腳下打滑,後果將不堪設想。(南方電網海南瓊海供電局 盧傳隆)

  記者“爸媽”們,辛苦了!

  做記者不易,做一名電力行業女記者更難。我們是一羣奔跑在新聞一線的“拼命女郎”.我9歲的女兒最“怕”颱風來了,因爲一到打颱風,媽媽要外出採訪抗風,她就要一個人在家了。2016年臺風“莫蘭蒂”在中秋節前夕登陸,我在單位忙了一天一夜,深夜回到家裏,發現她房間門口有張紙條,寫着“祝福爸爸媽媽中秋節快樂,希望莫蘭蒂颱風快點走,萬家燈火,南網情深!” 我的眼淚瞬間就流下來了。(南方電網廣東中山供電局 譚茂茜)

  去年冬做一期關於農網改造《豐順彩虹》的報道,見證了廣東梅州豐良鎮阿周伯家告別38年電壓不穩、用電隱患的歷史性變遷的故事。去採訪不下10回,阿周伯家的旺財都能認出我來了……燃鵝,誰能看出照片裏的我懷孕8個月?!(南方電網廣東梅州豐順供電局 陳銘銘 肖晏鵬 攝)

  那是與寶寶24小時相處的一段日子,有她給媽媽加油鼓勁,寫個當天要發的頭版消息也不在話下~(南方電網傳媒公司 彭文蕊)

  颱風“山竹”襲擊那天,我發了60多條微博,滾動發佈深圳局的搶修動態,女兒在旁邊哭也顧不上了。看到市民在微博底下的叮囑我們“要小心”、“等風雨小了你們再去搶修吧”等評論時感到特別滿足,感覺這些微博打通了市民與一線搶修人員之間溝通的橋樑。(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 劉星)

  風景再美,他們眼中也只有

  工程現場、設備和員工

  (南方電網廣東韶關仁化供電局 張鑫 攝影:潘躍鵬)

  眼中只看到一線師傅們,在認真仔細地進行設備的維護工作,汗流浹背,我都忘了自己也身處場地溫度超過40°C的變電站。(南方電網廣州供電局 付雅婷)

  始終在路上……

  2014年8月,全網萬人跨海抗擊超強颱風“威馬遜”。南方電網報記者吳思在文昌、海口受災一線採訪了8天,在報道現場度過了難忘的25歲生日。(南方電網傳媒公司 吳思)

  一路走來遇到很多人

  他們不知道我是誰

  我卻記住了他們的故事

  我想起好些採訪過的人,一位年近50歲還要考高級工的老師傅,一位結婚當天還忙着報報表的新娘,一位爬電杆爬了20多年的女電工,還有當選過第四屆感動南網人物的李克恩,他一年走的路相當於繞海南島27圈,卻沒出過小鎮,始終奔波在工作的路上。記者這個崗位得以近距離地傾聽電網人的人生故事,他們在這個企業裏成長的酸甜苦辣,這有情衆生,便是我們字裏行間的情懷,是我們對這份職業的敬畏。(南方電網海南電網公司 伍昭靜)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對於經常在外面奔波的職場媽媽來說,如何平衡工作與育兒的關係,確實是一個難題。由於工作需要經常出差,但我在工作間隙會努力擠出時間和孩子視頻通話,讓他多瞭解媽媽的工作,也聽他分享各種悄悄話,母子倆就像好朋友一樣無話不說。別人問起他“媽媽是做什麼的”,他會很大聲地回答:“我媽媽是南方電網的記者!”於我而言,這是一種鞭策,也讓我更加努力積極向上,也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其實真的很感謝我有個很堅強的後盾,每次出差,家人都毫無怨言地接過了幫忙照顧孩子的擔子,讓我能安心工作。(南方電網傳媒公司 林丹丹)

  有時候,我們記者

  也會有“另一面”

  南方11月依舊炎熱,小赫茲的穿扮者黃昕被悶出一身汗,在活動間隙,他摘下頭套緩一口氣。(南方電網傳媒公司 黃昕)

  有人說,你的氣質一看就是跑新聞的……馮乃華 攝

  我覺得,這種與身俱來的氣質,不是想有就能有的。伍昭靜 攝

  小赫茲想對所有

  奮戰在新聞崗位上的記者們說一聲

  你們辛苦了!

  策劃/執行:李潔 黃雅熙

  鳴謝: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南方電網雲南電網公司、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南方電網海南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廣州供電局、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南方電網超高壓輸電公司、南方電網國際公司、南方電網傳媒公司

  部分內容來源於@人民日報、@澎湃新聞

  喜歡我,就星標一下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