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汽車網 文化頻道】得益於這段時間宅在家中的時光,也算重新喚起了當年做模型的些許衝動,機緣巧合有機會通過圖文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一臺模型的製作過程。由於模型製作可以接觸到很多抑或停產、抑或經典的車型,所以在這邊也幸運和大家分享從零開始製作一臺車的體驗。   這次我挑選的車型是一臺馬自達的RX-7,也是著名動漫《頭文字D》裏高橋啓介的御用戰車。接下來就跟隨我來看一看這一臺國內基本無妄見到的車型,從動漫裏走出來,是什麼一種模樣。
 
RX-7歷史速覽和模型工具準備

  能和這臺RX-7相遇其實也頗爲有意思,本來我已經挑選好了一臺三菱Lancer Evolution X,然而種種原因導致板件缺失,一氣之下我就直接殺到模型店,同時由於此類模型大多數是由日本進口而來,年末庫存不多,現在港口又大量封閉,所以店內的“預上色”模型僅RX-7能夠吸引我的目光(手造模型的分類以及品牌,有機會和大家進行另外分享)。   1978年3月RX-7面世,開發代號爲X605。底盤代號SA,搭載12A型雙轉子、自然進氣轉子引擎。爲了應對石油危機,馬自達採用可將排氣再循環系統(thermal reactor),燃料消耗率比以往車型提升了40%。   1983年,小改款的RX-7在日本地區追加12A型渦輪增壓轉子引擎,最大馬力可達165hp / 6,000rpm。1984年至1985年的RX-7則搭載1.3L的13B-RESI型燃油噴射轉子引擎,最大馬力135hp、最大扭力183N·m。根據原廠的說法,從0加速到50mph只需6.3秒。   1991年10月馬自達發佈第三代RX-7最爲世人熟知,此代車型的13B-REW型轉子引擎採序列式雙渦輪增壓系統(sequential twin turbocharged system),並降低壓縮比,使得最大馬力達255匹。   這臺發動機由兩顆渦輪增壓器組成:一開始先將所有排氣集中於第一顆渦輪,使該渦輪在低轉速時(約1800rpm)啓動,減少了渦輪遲滯現象。當接近第一顆渦輪的最大工作轉速時,排氣開始被導入第二顆渦輪,一旦引擎轉速達到其工作範圍(約4,000rpm),所有排氣被集中在第二渦輪而全力工作。往後的小改款RX-7陸續提升馬力,1996年1月的版本爲265ps(手排版),1999年1月的版本更一舉攀升至日本車廠出廠馬力的上限280ps。   靜態模型的分類一般由材料構成,樹脂類的模型一般都需要用上膠水來粘連。我上圖擺放的一些工具僅僅是作爲最最基礎的配置。像筆刀、水口剪鉗、膠水、打磨塊這些,都是製作一臺模型必須的。   畢竟“祖傳手藝”生疏,所以挑選了一臺預上色的模型,這樣一來,免去了模型的上底漆、色漆、光油、打磨的步驟,工具層面也暫時能夠省下上色的一系列必備用品。別看一臺小小的樹脂模型,製作起來的工具和準備完全可以單獨寫一篇長文。

 
一臺RX-7的誕生記

  對於我個人內心來說,此類樹脂模型板件的組合度還是有個排名的。在這邊爲了避免打廣告,一般無上色的售價在200左右一套板件,整體組合度還是挺高的。我這一臺預上色的本以爲能夠有不錯表現,然而卻一言難盡,總之大家看下去吧。   一臺1:24的樹脂模型板件一般爲6~9大塊,每個小零件大概有百來個。在模型注塑之前都會有模具,而流道就會形成一根根實心細管子,也就是構成了板件的支撐。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用水口鉗將零件從板件上剪下。   而對於水口鉗,我習慣將平整一側貼近零件,但不會緊貼,因爲極有可能在剪鉗的扭轉力作用下,使得注塑的塑料件形成凹陷或者斷裂,這個就得不償失了。   做到這一步前,我理應將外覆蓋件,也就是車殼、仿玻璃塑料件和底盤進行一個預組裝。這一點其實非常之重要,因爲如果有一些縫隙過大或者組合不服帖的,我們可以通過一種叫補土的材料,你也可以直接理解爲實車會用的“膩子”,來進行修補,之後再進行上色步驟。那由於我這臺車是預上色版本,所以我也就省略了這一步。   對付這種樹脂類拼裝模型,膠水也有紛繁複雜的分類,對於新手來說,一瓶溜縫膠水和一罐速幹強力膠是必須的。溜縫膠水能夠在你組裝好零件後,用細小毛刷將膠水灌入縫隙間,再用手或者夾具加固,就能做到很好地不留膠水的痕跡了。   對於青島社的這一套板件,我覺得組合度相較於另一個日本模型巨頭來說,水準還是差了有百分之30~40。板件之間的縫隙和底盤高度的還原,以及前後懸架的真實度呈現,都讓我覺得不是很滿意。(未調整任何原板件結構情況下)   不過對於預上色的漆面表現,我覺得還是相當滿意的,拋開色差,沒有明顯橘皮,光油的噴塗也算均勻。這樣一臺預上色車模對於沒辦法噴漆的消費者,還是不錯的選擇。

 
總結

  就在我完成這一臺略帶懷舊的車型時,國內對於國三車型下放了主動報廢補貼。嗟嘆之餘,枉然覺得要形成一個美好而又經典的汽車文化可真難啊 。誠然這僅僅是一臺模型,它的比例僅僅是1:24,它的材料僅僅是樹脂。但這些著名的手造模型廠家,往往聚集在我們的鄰國:日本。

  用製作模型向大家介紹一些經典車型,也算是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畢竟在大張旗鼓推廣新能源的大環境下,我不奢求以後的孩子們能夠駕駛到多麼熱血沸騰,都麼經典優雅的車型,我只希望他們能夠知道曾經有這些榮光留存在汽車長河中,而這或許就是模型,能帶來的最大溫柔了吧。(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蘇侃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