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与赵惠文王会盟于渑池,秦国解除了后方的威胁,白起得以从容调集秦军主力进攻楚国。秦昭襄王为了冲破韩魏两国的封锁,准备调兵出征,在穰侯魏冉的建议下,秦昭襄王大胆启用青年将领白起为秦军主将,率领秦军与韩魏联军交战于伊阙。

“起翦颇牧,用兵最精。”南朝史学家周兴嗣在《千字文》之中曾这样说道。
白起、王翦、廉颇、李牧,这四个人便就是我们熟知的“战国四大名将”,而白起则是我们公认的四大名将之首。
那么,对于秦国来说,这个身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拥有杀神之名的白起究竟有多重要呢?
白起登上历史舞台是在秦国为了打开东出争霸的大门,与韩国展开的战争之中,担任了攻打韩国新城的主将,率领秦军攻陷了新城,给予了韩军重创。
公元前293年,韩国迫于秦国的压力,转而与魏国联合,两国合兵一处,扼守崤山要道,意图阻止秦国东出。秦昭襄王为了冲破韩魏两国的封锁,准备调兵出征,在穰侯魏冉的建议下,秦昭襄王大胆启用青年将领白起为秦军主将,率领秦军与韩魏联军交战于伊阙。白起鉴于韩魏两军皆不愿主动出击的现状,采取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策略——先是歼灭了配合韩军作战的魏军,擒杀了魏军主将公孙喜,随后围歼作为联军主力的韩军。
在此战之中,白起率领秦军全歼了二十四万韩魏联军,为秦国打开了东出争霸的大门。
在伊阙之战后,白起又数次担任秦军主将,南征北战,无往不利。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与赵惠文王会盟于渑池,秦国解除了后方的威胁,白起得以从容调集秦军主力进攻楚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白起不断向楚国进攻,先后攻占了楚国重镇邓城、鄢城,随后又攻陷了楚国国都郢城,史称“鄢郢之战”。在此战之中,作为楚国统治核心的鄢郢之地落入了秦国手中,楚国国力大损,白起因功被封为“武安君”。
公元前273年,魏国与赵国联手进攻韩国,魏赵联军包围了韩国重镇华阳,韩国不敌,向秦国求援。秦昭襄王命魏冉挂帅,白起担任秦军主将,率军驰援韩国。白起进行了一场闪电战,率军星夜前行,仅仅数日便抵达了华阳之战,趁联军不备之时,发起了进攻,全歼了魏赵联军,使得魏国元气大伤。
公元前271年,范雎入秦,语激秦昭襄王,使得秦昭襄王驱逐了以穰侯魏冉为首的秦国“四贵”,清算了他们在朝中的党羽,而白起因战功赫赫而未遭到清算,仍旧是秦国大良造,官拜上将军,由此可见秦昭襄王对其的重视。
公元前262年,秦赵两国的决战——长平之战爆发,王龁率军进攻赵国,与赵国名将廉颇对峙于长平一线。在相持了一年多之后,赵国国力不继,秦昭襄王在将白起秘密派往长平战场后,又施展了反间计,使得赵孝成王以年轻的赵括换下了老成持重的廉颇。结果赵括轻敌冒进,使得四十五万赵军被围,最后被秦军全歼。
此战之后,白起想要一举灭掉赵国,而范雎出于嫉妒之心,向秦昭襄王提出了撤军的建议。秦昭襄王在权衡之后,采纳了范雎的建议,白起率军班师还朝后,怒而告病不朝。
白起一生歼灭了敌国百万大军,而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战国时期,各国损失的兵力也不过只是两百万左右,也就是说,白起一人便独占一半,“杀神”之名,名副其实。
公元前257年,因数次拒绝秦昭襄王率军出战的命令,被秦昭襄王罢官削爵,驱逐出咸阳城,在行至杜邮之时,白起又被赐死。
白起自刎于杜邮的一个月后,秦军在邯郸前线一败涂地,秦将郑安国降赵,主将王龁被迫率军退保函谷关,白起此前取得的战果,几乎都在这一战之中丢了个干净……
你说,白起对于秦昭襄王来说,有多重要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