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文又爲文體名,指用文言寫成的散體文,六朝時期盛行綺麗、頹靡的駢體文,初唐時陳子昂主張發揚漢魏風骨,到中唐韓愈、柳宗元時更加大力反對流行於當時的浮豔文風,稱秦漢之散文爲古文,倡導“古文運動”。在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說:“宣王太史籀着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這裏是指古代文字。

學文學的都要學習古文,但你知道古文一詞的由來和它最早的出處嗎?古文一詞,最早見於《史記·太史公自序》:“年十歲,誦古文。”這裏的古文指用古文字轉抄的古代書籍。在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說:“宣王太史籀着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這裏是指古代文字。其有廣狹兩種:廣義指小篆以前各諸侯國所用的文字;狹義是說古文經籍中的文字。
古文又爲文體名,指用文言寫成的散體文,六朝時期盛行綺麗、頹靡的駢體文,初唐時陳子昂主張發揚漢魏風骨,到中唐韓愈、柳宗元時更加大力反對流行於當時的浮豔文風,稱秦漢之散文爲古文,倡導“古文運動”。後來古文遂成爲散文之專稱,亦成爲與時文(如唐宋律賦,明清八股)相對立的概念。
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非常感謝你們的觀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