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奇闻有,国宝故事说不完。一段关于国宝的传奇,至今读来依然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十三年前的春天,淅淅沥沥的春雨接连下了3天。到第4天时,天气终于放晴了,家住武义县熟溪街道胡处村的农民王某吃过早饭,扛着一把锄头走出了家门。

老农

大约20分钟后,王某来到了位于村子不远处的龙王山上。龙王山是一个小土山,海拔不到100米,山上土质松软竹木茂盛,时值初春放晴,竹笋冒尖,老王就想着挖点野竹笋到街上去卖,挣点小钱买烟抽。

王某很快挖出了几个竹笋后,他突然一锄头挖出了一块青色的方形物体。王某心疼地看着被挖缺了的锄头,蹲下身去观察刨出来的东西。原来是一块青砖!

挖笋

王某继续往下刨,挖出来的青砖越来越多。他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下面可能有个古墓。于是他不敢再继续挖下去,立刻将土推回去盖住青砖,捡起挖得的竹笋匆匆下了山。

当天晚上王某找来村民杨某、徐某等4人,带着洛阳铲、铁锹等物来到了龙王山,众人将土堆挖开,果然发现了一座古墓,众人盗走了棺材里的砚台、小金印、上百枚古钱币及一套蜡封的文书等物。

当年发现宝物的小山

挖得宝物后,众人不敢出卖。直到2011年才拿出来卖,他们很快将小金印、砚台、古钱币等瓜分并卖了个精光。最后只剩下了那一套蜡封的文书,这文书是一套古卷,多达17卷。最先发现古墓的王某认为,这东西属于破烂,根本不如金印和钱币值钱,所幸随便开个价卖掉算了。

就这样,王某将古卷拿到地摊上去出售,标价50——100元不等。一天下来,王某就卖出去了10卷,赚得了1000块钱。其中有一买家买走2卷,回到家后认为古卷是假货,于是又回来找到王某,将古卷退回并痛骂了王某一顿。

被卖出去的8卷最终流入古玩市场,最后成交价格竟然多达100多万。此物竟然如此值钱,那位尝到甜头的买家再次回来收购,愿意开价1万元全部收购王某手里剩下的9卷文书。

王某等人此刻才察觉到文书的价值,于是将文书拍成照片拿到古玩市场去找询价。最后他们才知道,这是徐谓礼文书,非常珍贵的古籍,而他们所挖的墓就是徐谓礼的墓。

经过上次教训,王某等人痛定思痛,于是他们通过竞价将4卷文书卖到了北京,获得了70多万,手里还剩下的5卷文书被5人平分。

贾似道

王某等人出售宝物的方式并不高明,还是拍照片给卖家看,然后卖家再给钱。一次,王某带着照片到古玩市场卖古卷,王某见一老头看上去很热衷收藏,于是递给了老头一张照片。没曾想到,这老头是当地博物馆前任馆长董三军。

董馆长当时并没有在意,匆匆将照片往兜里一揣并没有搭理。2011年3月,省里的专家到武义考察时,董馆长无意中翻到了照片并交给了专家察看,专家一致认定此物属于重量级国宝,于是开始追查宝物下落。

宋代古卷

2012年7与5日,在博物馆专家的全力追讨下,卖出去的17卷珍贵文书也全部被追回,小金银、砚台、古钱币等物却下落不明,难以追回。

原来,这17卷文书是大夫徐谓礼一生的仕途资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个人档案,全卷5万余字,内容丰富,距今已经有800年历史。这是我国第一次从墓葬里发现的宋代纸质文书,极其珍贵。

徐谓礼文书

徐谓礼的父亲是南宋工部侍郎徐邦宪,舅舅是宰相贾似道,徐谓礼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古卷记载了他一生升迁12次从9品一直升到从6品,真实记录下了大量的南宋史实。

徐谓礼文书的出现,弥补了南宋史料的大量空白,也是保存至今的纸质文献最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徐谓礼文书最后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无价国宝,成为了武义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武义县博物馆

由此,一段宝物的传奇终于落下帷幕。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