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開陽產的校服 賣到了美國

穿洞村法治文化長廊。

2011年起,被譽爲“天下第一村”的江蘇華西村和開陽縣穿洞村結成對子。幾年來,兩個村的村幹部和村民多次互訪,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攀上這個經濟發展全國領先的“富親戚”,穿洞村村領導和村民開闊了視野、學到了很多先進理念。穿洞村近幾年獲得了全面發展,村民安居樂業,過上了小康生活。

現在的小康村曾經很貧窮

穿洞村隸屬於開陽縣禾豐鄉,面積17.5平方公里,有14個村民組616戶2179人,森林覆蓋率73%。這片土地生活着漢族、布依族、苗族等民族,其中少數民族473人,2010年前屬於省級二類貧困村。

多年來,村支兩委帶領村民團結奮進,村民們的生活一天天見好,2011年全面脫貧。2015年,一舉邁入小康村行列。去年,村民的人均年收入達到15370元。

這些年來,穿洞村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鎮、貴州省生態示範村、精品民族村寨、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村、貴陽市農村社會治理示範點、“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衛生村寨”等榮譽稱號。

2016年年底,穿洞村被省司法廳、省民政廳、省法宣辦表彰爲“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

牽手華西村穿洞日日新

2011年,穿洞村與“天下第一村”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結成對子。結對之初,華西村就表示,願意拿出500萬元,幫助改善穿洞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這個天上掉下的餡餅被穿洞村拒絕了。穿洞村人意識到,發展還得靠自己,和華西村的結對,他們更多希望的是思想上的結對——學習華西村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新的理念。

於是從2014年起,村裏每年都會派人分幾批去華西村學習,每年達到四五十人。同時,華西村也會派人前來交流和指導,每年來的人數也達到了二三十人。

在交流過程中,穿洞村人的眼界打開了,華西村人的先進經驗,幫助穿洞村在發展的道路上少走彎路,更從容的選擇一些適合本村的發展項目。華西村人,則喜歡上穿洞村豐富的自然資源,來穿洞村的大部分華西村人,喜歡在這裏住下,享受這裏的青山綠水、自然風光。

最近幾年,穿洞村都爲華西村定製生產穿洞大米,價格高達12元/斤。與華西村的合作和結對子,毋庸置疑是一種雙贏的結果。

目前,穿洞村最大的產業項目是引進的一個服裝廠,已於2017年8月21日正式投產,現階段主要生產校服和工裝,產品遠銷美國、韓國、馬來西亞等地。僅服裝廠今年有望實現產值2000多萬元,利潤300萬元。

村民過上好日子,村裏經濟日日向好。穿洞村修建了文化廣場,搭建文化大舞臺,遇到節假日,村民們就到廣場上載歌載舞。

自治與共治“五老”促和諧

穿洞村積極完善村民自治與多元主體參與的農村社區共建共享機制,健全村民自我服務與政府公共服務、社會公益服務有效銜接的農村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在依法治理中激發社會活力,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在發展中,穿洞村堅持“羣衆參與自治、社會協同共治”,建立健全村支兩委協調機制和聯席會議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切實把農村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要求具體化、制度化。

2011年起,穿洞村充分利用“德高望重老人、退休返鄉老幹部、老黨員、離任老村幹、鄉村老教師”成立“五老促和諧”調解會、羣衆治安委員會、民事調解委員會等社會性羣衆組織,並鼓勵引導其參與各類民間糾紛化解、“兩嚴一降”巡查巡防、鄉風民俗陋習淨化、違法違紀行爲糾察等。最終實現全村治安發案率爲“0”,到省市縣上訪爲“0”,違章建築爲“0”,違規辦酒席爲“0”,幹部違紀爲“0”的“五個0”目標。

編輯:朱永娣

統籌:彭鑰嘉

編審:吳亞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