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李鴻章啊,小編覺得歷史對他的評價有些太過於片面,並沒有綜合去評價這個人,小編表示十分心疼他。歷史上記載了在甲午戰爭之後,清政府派出李鴻章去簽訂《馬關條約》。而李鴻章在簽訂的時候,由於喫了日本人一顆子彈,所以日本人減去了要求中國賠償的一億白銀,但是李鴻章並沒有因此而被世人理解與感動,那麼他到底是爲什麼洗不掉那污名呢?

李鴻章是清朝末期以致中國近代史上的核心人物,很多近代聞名遐邇的大事他都有參與過,並且這些大事件跟他本人都有密切的關係。大家對這些事件也都是十分熟悉的,小編就不一一列舉了。其實他還真是無處不在,在太平天國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在建立淮軍的時候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在鎮壓攻打起義軍的時候也有他的身影。同時他也爲近代中國的發展做了很大的努力。

在洋務運動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在民族工業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包括建立北洋水師他也是有參與的。當然了他做的以上這些事情都是對中國好的,都是有利的,但是人們想到他往往不會將他往這方面去想。人們想到他的事情都是那些有辱中國尊嚴的大事件。就比如李鴻章在中日劍拔弩張的時候,他代表中國與日本簽訂了不平等的《馬關條約》。

同時呢李鴻章還在帝國主義列強入侵新中國後代表滿清政府和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小編也沒想到李鴻章竟然參與了這麼多中國近代時期的大事件。其中有很多大世界還是以他爲核心的,怪不得有一位名人會說:“李鴻章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極其主要的一個人。”下面小編就講一講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李鴻章代表中國簽訂《馬關條約》時發生的一件事。

戰爭失敗了,請政府呢被迫之下與日本簽訂條約,但是這個人要選誰去呢?再三考量之下,清政府派出了李鴻章。李鴻章在簽訂條約的時候呢,也是有一個非常激烈的過程的。他與那些日本人進行了一場激烈的辯論賽,最後在那場辯論賽中李鴻章中了一位日本軍官的一顆子彈,由於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日本人怕中國翻臉不認人,於是就答應可以減少1億的賠償軍費的要求。

儘管李鴻章這樣做了同時也減少了清政府的負擔和全國人民的重擔,但是他還是沒有換來人們對他的同情與瞭解。他在人們的印象中還是十分的不好,其實李鴻章的心裏也是十分的明白,即使他因爲這件事差點失去了生命,但只要是自己給中國簽訂的條約,那麼第一個被人民痛罵被人民恨毒遭到百姓責備的人了就是他自己。儘管他自己本身對這些事情也是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但沒人看到又有什麼用呢?

李鴻章在中國與日本的談判中也曾詳細的與當時的日本首相說明自己的難處:“我來到這裏簽訂條約實在是迫不得已,然而卻沒有人能夠明白我的難處,這件事我辦完回去後可以說我就是全國人的敵人,所有人都會攻擊我的!”這件事被當時的一個記者記錄了下來。從這段言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李鴻章當時是多麼的無奈,他冒着生命危險去與兇惡的日本人談判也是情非得已啊!

事情果然就像李鴻章自己說的那樣,當他身受重傷回到中國後,中國人並沒有同情於他他們認爲李鴻章是罪該萬死的出賣國家的人。並且有很多想要變法的人趁機借李鴻章爲由向光緒皇帝提起變法之事,當他臉上纏着繃帶出現在光緒的面前的時候,我們親愛的光緒皇帝那是一臉的假惺惺的對他噓寒問暖啊,問他的傷勢如何,要不要緊。之後光緒帝又開始責怪他簽訂了一份喪國辱權的不平等條約,心裏巴不得李鴻章去死。

李鴻章不僅受到了皇帝的責怪,還受到了其他官員的謾罵,民間百姓更是恨死了他,說他是日本人的走狗。更有說他是清朝第一大漢奸。小編表示李鴻章真的好無辜啊,他只不過是清政府的替罪羊,卻兩面都不討好。國家的統治者又不是他,去籤條約也不是他要去的,那是慈禧太后做的決定。而且即使他不去也總是要有人去的,何況他還爲了中國人民減輕了一億白銀的負擔。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