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濃縮的過去和不可預知的未來 ——電影《空天獵》背後不爲人知的故事

又是一年國慶電影季,又是一部反映飛行的電影,在《沖天飛豹》首映18年之後,空戰影片《空天獵》重磅來襲。我是電影《空天獵》點映與路演的受益者,一次次的錯過,但最終還是在電影公映前得以提前觀看。

其實我不是最有資格的影評者,《空天獵》反映的部隊作戰訓練生活離我曾經的試飛職業還是有一定距離的,但作爲電影愛好者、作爲一名曾經的飛行者,看完《空天獵》後我有太多與衆不同的感受。

所謂與衆不同是因爲我曾經親歷過影片《沖天飛豹》的拍攝。1999年初,《沖天飛豹》劇組來到閻良,當編劇曹寶林拿着劇本採訪我時,我脫口而出的是飛行的風險。幾天後,當紅小生胡軍來到閻良,他見到我的第一個請求,就是能看看我的試飛筆記。半個月後胡軍把揉得有點褶皺的筆記還給了我。

“比剛來的時候有感覺多了,但你筆記中描述的風險究竟是什麼我依然難以理解。”胡軍說。

他這樣說或許是因爲我把風險描寫得太過玄幻了吧,我在文章《安全之門》的結尾處這樣寫道:

“我們渴望飛行安全,然而安全是一扇半掩的門,門的這一面,恍然若現的是安全的曙光;但在不可預知的門的那一面,當你一旦推開那扇大門,便是可怕的猙獰與只有血腥。”

彷彿是印證我的預言,《沖天飛豹》開拍之初,攝製組在現場感受到的是飛行員的吞雲吐霧和談笑風生。然而,風險說來就來了, 1999年5月20日,我駕駛某型戰機滿載起飛,突然遭遇發動機空中起火,我被迫跳傘身負重傷,電影攝製組也被迫停止了在閻良現場的拍攝,轉入攝影棚的製作。

觀衆看到電影《沖天飛豹》中,故事跌宕起伏不失慘烈與悲壯,大隊長的犧牲,男一號的跳傘,彷彿就是我們試飛場景的重現。

《沖天飛豹》之後,隨着三代戰機殲-10的試飛成功和服役,反應殲-10試飛與作戰訓練的影視劇相繼上映,《鷹隼大隊》、《殲-10出擊》軍迷們終於找到了他們值得一追的作品。

2016年初,戰友張力突然打來電話:“徐哥,我想幹件大事!”他所說的大事就是心中醞釀已久的一部電影。其實,對於張力的想法我早就有所耳聞,爲了“試筆”,他甚至找來當紅小生趙文卓拍了一部微電影。

張力的計劃很快就有了眉目,他對我說李晨和范冰冰已經接手電影的前期工作,先遣隊也已開始採風,在飛行部隊一呆就是幾周。

說實在的,飛行題材電影儘管很容易吸引眼球,但由於飛行過於專業化,一般的製作團隊很難下決心去碰這塊硬骨頭,即使是在歐美飛行題材的影視劇也是鳳毛麟角。再說這十幾年中國空軍無論是裝備還是作戰訓練模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國空軍作戰訓練模板從2.0升級爲4.0,而中國空軍如果從1992年引進蘇-27開始算,模式的轉變已經難以計數。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將歷史與現實加以濃縮,如何用一個半小時將中國空軍18年來從2代機向5代機跨越的歷史鉅變表現出來,即使從專業人員的角度看,這也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017年8月初,在中國航空博物館,舉辦了電影《空天獵》的新聞發佈會,這標誌着這部電影已經完成了所有制作過程,看着發佈會上張力興奮的表情,看着李晨、范冰冰、王千源等演職人員穿着空軍連體服,我知道他們爲自己交出的答卷感到滿意。

作爲一名老試飛員我能做些什麼呢,當然是要爲李晨和范冰冰團隊加油,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能在點映的過程中能有先睹爲快的機會。看見@范冰冰在微博中秀電影中的殲-20飛機,我毫不猶豫地轉發了,沒想到第二天@李晨轉發了我的這條轉發微博,一時間這條微博的點擊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2000多條。而先睹爲快的希望也很快實現了。

電影的開場給人一種壓抑感,殲-10C飛機的出現如夢幻一般,身負重傷的戰鷹在黎明將近的黑夜中艱難地翱翔,我的幻覺令我彷彿回到了10多年前:

丁三喜的戰機在空中一聲巨響,一秒鐘內發動機轉速從每分鐘10000多轉瞬間降爲0。當他的戰機回到地面,機務人員打開發動機,粉末狀的葉片燒得慘白……

鄒建國17次空中停車,最後一次更是遭遇雙發停車,因爲聽不見聲音,所有人都沒有看到飛機的下滑,當飛機對頭着陸時,現場的人們不禁尖叫起來……

李峯在距離機場56公里發動機強烈震動,他敏銳地預感到飛機即將停車,他收小發動機油門迅速返航,在距離機場4.2公里時發動機再也堅持不住了,發動機的轉動停止了,李峯駕駛一架無動力的飛機準確地降落在跑道端頭……

沒有經歷試飛險境的人,永遠無法想象死神逼近時的那種緊張,悄無聲息的座艙內死神猙獰的面孔彷彿就在風擋玻璃背後,只有飛行員才能聽到的死神的怒吼夾裹着辛辣的氣息撲面而來。受傷飛機的命運如何,飛行員會做出怎樣的抉擇,電影的開頭留下了伏筆。

壓抑的畫面很快切換成藍天白雲,但緊繃的弦絲毫沒有鬆動,警巡攔截格鬥的畫面令人眼花繚亂,座艙內被敵機導彈鎖定的警告聲一聲緊似一聲。飛行員王志龍曾經告訴我:他在警巡中所遭遇的被敵機鎖定的過程,他說此時你纔會意識到這不是一次例行公事的巡邏,而是充滿血腥的空戰。照射、逼近、威嚇、航炮警告甚至碰撞和攻擊口令的威脅,這就是海岸線上空真實發生的故事。在這樣的較量和對峙中,菜鳥或許會嚇出一身冷汗,而真正的老手會像電影中的李晨一樣,看着敵機向遠處遁去,呼嘯出一聲愉快的口哨!沒有這樣的鬆弛如何去面對明天必將到來的再次狹路相逢呢?

那些喜歡范冰冰的人,一定會對她在營救泥石流遇難羣衆時發出的近乎男性般的嗓音感到陌生,他們聽慣的是紫薇清脆的嗓音。20多年前,當我第一次遇到女飛的時候,也是一臉驚愕。轉場經停的女飛在我們竈上一個桌上喫飯,夏天午後炎熱難耐,走出空勤竈女飛們習慣地將衣領的扣子解開,像男兵般露出脖子,脫掉飛行靴墊在牆根,然後一屁股坐在地上,這些男性化的動作與她們嫵媚的臉膛重疊在一起的畫面慢慢的你就會習慣了。

在泥石流即將沖垮整個房子的那一瞬間,范冰冰抱緊兩個人隨着迅速收起的纖繩逃離死神,令你相信這不是你想象的女人,而是一個訓練有素的女飛行員,因此當她和李晨一起加入到霸天狼的候選團隊,你一定不會感到意外。

《空天獵》電影主角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飛行員,作爲“霸天狼”團隊的一員,他們必須是萬里挑一,而一旦加入這個團地等待他們的是更加嚴酷的魔鬼訓練。

當電影開篇的複雜序曲過後,我們看到的是“霸天狼”團隊挑選隊員的場景。

這一幕太熟悉不過了,在初高中招飛體檢的過程中,在大學畢業時再次面臨的飛行員選拔中,以及多年以後在試飛員的選拔中,如果說這些經歷中我還只是個被挑選者,那麼,在2006年高素質試飛員的選拔中,我已經成爲一名負責選拔的考官,從這個角度我才能更加領會那些苛刻選拔條件背後的原因。那些在考覈中後的綜合高分的飛行員,無一例外地成爲後來的試飛高手,殲-20和艦載機試飛團隊中有他們閃耀的身影,遭遇突發險情時他們又能化險爲夷。

在“霸天狼”預選團隊中每一個人其實已經經過一輪篩選,因此,當他們來到考官面前時各個都自信滿滿,但隨着一輪輪考覈項目的展開,這份自信會漸漸的被打擊,而當你看到身邊的戰友過人的表現時,你才知道強中自有強中手。尖刀團隊的選拔永遠是嚴酷的,作爲考官,當我看到一個很好的苗子因爲一點小小的瑕疵遺憾退出的時候,我會爲那個隊員深深地惋惜。其實,真正的選拔遠比電影中表現的更加嚴酷,野外生存的奔跑,面對追擊者各種逃逸的機制套路,考覈的還只是個人的小聰明;瞬間的判斷決策力、行動的敏捷性、身處複雜危險境地的穩定的心理、團隊配合、話語能力、權威性和領導力,這些項目考覈的纔是高層次軍事人才的勝任素質。

招募選拔這樣的橋段是大有看頭的,《野戰排》,《野鵝敢死隊》、《壯志凌雲》、《士兵突擊》等國內外影視劇中我們都曾經見過。作爲一名老兵,我曾經對《士兵突擊》中對許三多的選拔提出過異議,因爲在尖刀團隊的選拔中,考官是不會被選拔對象的外在倔強表現所迷惑的,我們要選拔的不是所謂的刻苦者,而是那些在以往的訓練中自我修煉成功的“功夫高手”,從這個角度而言許三多是首先被淘汰者。在觀看《空天獵》時,我很害怕劇作者再次編排同情弱者的“悲情故事”,但劇情的發展出乎我的意料,勁爆的考試科目、主考官的燒腦提問、男女主人翁不同凡響的表現令我眼前一亮,說實在的,如果我是電影中的考官也會欣然在評分表上打鉤的。

對於“南山南”的那場戲,有些人給出了是不是“爸爸去哪兒了”翻版的疑問。其實戰地救生與營救本來就不是一個簡單課題,身處絕境的戰士如果沒有奇思妙想絕招是很容易斃命沙場的。在南聯盟戰爭中美國的F-117被地面炮火擊落,飛行員落入南聯盟控制區,直升機營救部隊只能通過無線電與跳傘飛行員保持聯繫,而明語通話無異於向對手通風報信,基地高爾夫球場的洞口號碼,成了美軍飛行員彼此的方位信號,飛行員被成功營救體現了暗語的重要性。其實所謂暗語不僅指語音信號,形體、煙霧、燈光、行動路徑等聲光信號都可以成爲暗語,南山南那場戲恰恰反映出飛行員的智慧與應變能力。

霸天狼團隊集結完畢了,他們所在的部隊不僅人才濟濟,而且裝備優良。電影《空天獵》藉助於霸天狼基地這一特殊設定的場景,展示多款新型戰機使我們軍迷大飽眼福。如果說剛剛舉行建軍90週年朱日和閱兵中,我們看到的是列隊整齊的軍機方隊,那麼《空天獵》爲我們展示的是各型戰機盡情表演的場景。殲-20、運-20,殲轟-7,殲-16,以及直升機無人機陣容龐大,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近年來國產裝備井噴式發展的可喜勢頭。

王千源駕駛殲-20低空特技鏡頭是真實畫面與數字畫面剪輯而成,這一幕我們彷彿似曾相見。2016年11月1日上午9時許在珠海的上空,殲-20雙機1分17秒的表演震驚了世人,觀衆中不乏高人,很快就在網上爲飛行員表演的動作命名爲小半徑迴轉,你或許不知道在幾天之前的預案中剛剛通過的表演計劃中,殲-20的表演動作是按單機編排的,你更不會想到的是表演飛行員中,有一名飛行就在一年多前剛剛經歷一次慘烈的低空跳傘。重返藍天是絕大多數經歷死神考驗的飛行員毫不猶豫的選擇,當常人發出“爲什麼不選擇放棄。”這樣的疑問時,飛行員的回答卻是:“我怎麼捨得離開!”

電影中吳秀波不能再飛了,他選擇了去駕駛無人機,就像殲-10首席試飛員雷強,已是滿頭白髮依然走南闖北,爲的是新型無人機早日定型。作爲老戰友我曾經勸過雷強,建議他做一些辦公室裏可以完成的工作,比如調研寫論證報告,或者在課堂裏給新試飛員講課。吳秀波在航空博物館的告別飛行儀式上發表的感言,或許最能代表雷強這一代飛行員的情懷,他們捨不得這片藍天,捨不得手中的駕駛杆。

軍人通常不會像堂吉訶德那樣披着斗篷到處尋找對手,但一旦對手來犯,軍人就會向虎鯊嗅到了血腥般迅速出擊。敢於來犯的對手,你可以選擇你想要的突襲效果,但只要你挑起了戰爭,我們絕對會用你意想不到的方法予以回擊:立體多維的戰爭,絕對的信息壓制的戰爭,動用各種力量迅速出擊的戰爭,運用最新武器一招制敵的戰爭,這就是中國空軍對於挑戰者的回答。

《空天獵》中所展示的戰爭畫面在以往的國產空戰片中從未見過,因爲如果在10年前我們還不可能有實力動用各種空中武器,打一場立體化的戰爭,因爲在10年前我們還沒有能力打一場說走就走的戰爭,因爲我們的投送能力捉襟見肘。美國人爲了一場蓄謀已久的海灣戰爭,進行了近10000架次的投送,一場幾十萬兵力規模的戰爭,所要調動的保障資源100艘萬噸輪也拉不完。《空天獵》所反映的一次反恐行動,其實已經不是我們一般意義理解的一次按計劃實施的突擊隊行動,而是一場小規模的戰爭,方案制定、資源調配、作戰力量集結整訓、信息電子戰、突防、空降,以及在指揮信息化系統支撐下的陸空一體聯合打擊行動。這樣的聯合作戰樣式在近十幾年的空軍演習和多軍兵種聯合演習中已經反覆推演和錘鍊。

信息作戰信息攻防是現代空戰的基本樣式之一。預警機先期起飛掌握信息優勢,電子戰飛機實施信息干擾使敵信息系統“致盲”,這些戰術應用在今年來的聯合作戰演習中已經反覆應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大戰中吳秀波操控天空之眼無人機搜索人質,充分發揮了無人機的作戰效能,從而大大提高了情報的準確性,對後續部隊實施精準打擊、精準營救提供了有力支援。值得一提的是無人機作戰是國產影片中的首次出現,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空軍無人機部隊建設發展的現狀,而無人機飛行員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運-20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將一支人員配備齊全的100人團隊在最快的時間內安插在作戰的關鍵部位,當然運輸機的機降需要有可以降落的前線機場,而空降因爲無法配備重裝武器和車輛,只能完成突擊隊的佈局。地面人員一旦布撒完畢,一場空地一體的前線支援樣式的作戰就可以迅速展開。

關於大飛機的發展我們需要做一些簡要的介紹。60年前,美國人用了4年時間完成了人類軍事航空遠程投送技術零的突破,C-130的出現大大提升了美軍的遠程投送能力,美國人不滿足於此,在短短十年的時間內就把軍用投送能力從20噸以下級以下提升到百噸級的水平。俄羅斯人也不甘落後,伊爾76,按125,按225,三步並作兩步一下子實現了投送能力的超越,短短十年,就將軍事投送能力從60噸級提升到了200噸級,按225更是奇蹟般地將人類大飛機的起飛重量提升到了600噸級的水平。

中國的軍用運輸機技術在很長一段時間在借鑑與仿製上徘徊,多項技術的瓶頸使得我們無法突破大型運輸機的瓶頸。21世紀中國空軍清醒的認識到,大國空軍戰略空軍的投送能力不可或缺,我們必須下大力氣突破大運的瓶頸,直上200噸級的大型軍用運輸機體現了空軍的遠見和決心。我們走了一條借鑑與原創相結合的路子,從而縮短了研製路徑,降低了研製技術風險。

【2007年7月6日,運20裝備空軍】

短短3年半的試飛時間再次體現了中國速度,這說明我們的戰略決策是正確的,2016年7月6日胖妞運-20裝備部隊,年底亮相珠海航展,今年7月底又亮相朱日和90週年建軍大閱兵,中國空軍向戰略空軍又邁出了一大步。電影《空天獵》中運-20體現出巨大的“肚量”,更體現出快速投送能力。反恐作戰中的力量投送決定着作戰的主動權,夜間投送增加了進攻的隱蔽性,而運載能力的大小決定着投入作戰兵力的多少,其作用不言而喻。

激光制導炸彈攻擊是突擊行動開始時對地方火力實施壓制與摧毀,以及對敵有生力量進行有效遏制的非常有效的手段。相對於常規的非精確制導武器,激光制導炸彈的精度要高出一到兩個數量級,尤其是對地方定點火力的摧毀更是富有奇效。而殲-10戰機激光炸彈投放試驗是我親自試飛的科目。電影中空降着陸人員冒着敵人的火力對目標進行照射,觀衆一定會費解這樣的作戰模式可能造成的傷亡是不是代價太大。其實,空地配合的精確打擊中,地面部隊並不是爲配合激光炸彈攻擊而刻意安插的,在這場協同作戰中,是戰機在支援地面部隊,而由地面人員所提供的第一時間地方火力位置信息,比戰前情報所提供的信息更加準確,也更有時效性,地方火力不可能一成不變,前線地面作戰人員可以及時發現地方火力配置的變化,這會大大提升空中打擊的效能。這就是前線支援作戰這一樣式的特殊意義所在。

“音爆殺傷”,看起來有點像網絡戰場遊戲,但這卻是絕對的技術真實。2001年,在殲-10飛機的大表速試飛中,試飛員鄒建國在黃河上空進行超低空超音速試飛,超音速音爆對地面建築物的影響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2003年超音速試飛轉入沙漠無人地區進行,11月20日,試飛英雄李中華駕駛殲-10戰機突破最大表速,巨大的音爆在幾十公里外都可以聽見。電影中殲-10C利用音爆殺傷地面恐怖分子的戰術,體現了超音速音爆的巨大威力。

單機作戰能力的發揮是殲擊機部隊作爲尖刀力量運用的一種重要形式。而戰術運用又是其中的關鍵所在。

在殲轟七飛機首裝部隊的過程中,試飛團隊承擔了新飛行員培訓的任務,在訓練中我們特別注重飛行員低空機動能力的教學,地形跟蹤、大角度機動、滾轉倒轉機動,這些機動動作的運用可以大大提高戰機低空突防能力,規避地方地面防空信息系統的探測和防空武器的攻擊。近年來,無論是偵察機部隊還是殲擊機部隊都在不斷摸索低空突防戰術,原有的禁區被打破了,實戰需求就是練兵的目標。在對抗性訓練中那些敢於突破的飛行員總能取得好成績,而那些墨守陳規的飛行員只好接受被擊落的結果。電影中突擊切斯山脈,超低空鑽山谷飛行,利用山脈和地形對敵方雷達的遮擋效應,實現隱蔽突擊的出奇制勝效果,再現了部隊的訓練成果,精彩的鏡頭畫面感極強,給軍迷很好的觀賞體驗。

空中手術刀戰術對於廣大軍迷而言並不陌生,但實戰運用時要求的技巧性極強,一是必須以己之堅克敵之軟,硬碰硬的切割無異於自殺,二是切割的精度,切得深導致我機嚴重破損,切得淺無法傷及敵之要害,其中的分寸又無法預先訓練,這需要飛行員有很好的感知和判斷力,所謂藝高人膽大,我想唯有天才型飛行員纔可能嫺熟使用此技藝吧。

像一部完美的小說,《空天獵》的結尾處,那架受傷的殲-10戰機在人們驚愕的目光中重現,晨光中它光榮的身影震撼人心。把使命視爲生命的戰神回來了,儘管她傷痕累累,卻面帶微笑,迎接她的是人們熱愛的目光。創作者以他們的英雄情結爲我們構建了這樣一幅恍如夢境的畫面,悲壯而悽美,體現着戰爭的殘酷,更體現出中國軍人的偉大。空戰中的奇蹟並不是傳說,抗美援朝戰爭中有“空中坦克”之譽的李永泰,在戰機幾十處中彈的情況下駕機返航,試飛員王昂駕駛着火的戰機成功着陸,而現代戰機的多餘度飛控技術,可以在一套系統打壞的情況下繼續維持飛行。

當然,戰機畢竟不是不死鳥,作戰和訓練中戰機因故障或損傷而墜毀,飛行員還可以選擇跳傘的方法保全自己的生命,畢竟人是戰爭中最寶貴的軍事力量,尤其是訓練成長週期漫長的飛行員。

我的試飛生涯中就曾經經歷兩次跳傘,1987年2月,在遭遇雙機相撞的險情之後,我跳傘墜入雲南大山之中,我獨自一人艱難跋涉6個小時,是一位彝族小孩尹正海救了我,給了我第二次飛行生命,我的試飛人生才得以重新起步。

【29年後我找到了當年的救命恩人】

第一次跳傘的12年後,我在某新機的試飛中,起飛階段突然遭遇發動機起火,在與死神搏鬥了42秒鐘後,大火燒燬了飛機的操控系統,像脫繮的野馬一頭栽向地面,我在最後一刻才選擇跳傘,因此身負重傷。

【身負重傷在牀上躺了4個月】

這一次還是老鄉救了我,6個農民把奄奄一息的我扶上拖拉機把我送到醫院。

含着熱淚看完電影《空天獵》,我由衷地爲電影製作團隊點贊,戰友張力的前期策劃和對整個電影文案的把握,確保了這部影片的專業性,電影中的一個個鏡頭如此的熟悉又有些陌生,熟悉的是這些故事都是我親身經歷或親眼見證的,陌生的是那些專業的電影人所運用的電影語言,他們要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把飛行如此炫酷而真實的呈現,所付出的努力是可想而知的。

電影將濃縮的過去藝術地體現,留給觀衆的不僅是欣賞還有思考,中國空軍未來的發展需要國民的支持,打贏下一場信息化戰爭中國空軍要走的路還很長,這既需要空軍團隊不斷超越不斷創新的勇氣,更需要國人一如既往的支持。

銀幕上電影製作者的名字慢慢滾動,我似乎又看到電影人創作的過程。節拍這樣一部專業性技術性極強的電影,對於導演、演員和全體制作團隊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體驗生活時的不畏艱辛、拍攝過程的困難重重、後期製作的疲憊煎熬,作爲范冰冰和李晨的粉絲,我對這部電影有着特殊的情感,作爲曾經的空軍飛行員,我感謝電影人爲國人奉獻如此精彩的一部電影。

最後我想說,范冰冰所塑造的女飛行員的形象深深地打動了我,這讓我想起那些身邊的女飛行員們,她們的美麗,她們的智慧、她們的堅韌,她們的情感故事,還有她們付出的犧牲。一年前,餘旭在飛行中光榮犧牲,把鮮血灑在了她最熱愛的這片藍天裏,她就像一抹流霞永駐天邊,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思念。

【金孔雀——英雄餘旭】

我要用一首詩獻給我可愛戰友——女飛行員,也獻給電影《空天獵》,祝願電影首映成功!

珠海流霞映碧空

騰蛟起鳳露崢嶸

聲如虎嘯驚雁陣

翩若鶴舞散霓虹

情滿三江引鷗鷺

氣貫九霄縛蒼龍

雛鷹振翅聞天下

鵬程萬里耀蒼穹

~請關注

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長按掃碼即可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