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將建烈士紀念廣場,紀念黃花崗七十二烈士。25日,記者從廣州市花都區三華村獲悉,該村將在“中國同盟會番花分會”舊址“集之徐公祠”修建“黃花崗起義花都籍烈士陳列室”,以及在村內修建“辛亥革命烈士紀念廣場”。

烈士後人到黃花崗公園 4月27日是黃花崗起義紀念日。近日,在進入黃花崗公園人羣中,有來自廣州市花都區三華村的徐姓代表等,“我們都是革命烈士的後代,去年我們村還專門組織大家前來祭奠,今年由於有疫情,我們只是派了代表前來。” 1911年中國同盟會發動的辛亥廣州“三·二九”起義(即黃花崗起義),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孫中山曾這樣評價:“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 “三·二九”起義犧牲的七十二烈士中,有18名爲廣東花縣籍(今廣州市花都區),大多數爲農民。他們出身平凡,懷揣着樸素的革命理想,爲家鄉、爲國家慷慨赴義。 根據三華村有關負責人介紹,“安葬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的烈士中,這18名花都籍烈士中的16位是花都三華村徐姓人。”

村中祠堂成爲革命據點 位於花都區三華村的集之徐公祠是中國同盟會番花分會舊址,當年黃花崗起義敢死隊長徐維楊在此招募同鄉參加革命。 根據三華村收集徐維楊後人的回憶文章等有關文獻顯示,1909年秋,徐維揚和莫紀彭受同盟會南方支部派遣,回三華村發展會員,組織成立番花同盟分會。分會機關設在花縣三華村“集之徐公祠”後樓上,分會負責人曾多次在樓上聚會密商,黃興也幾次祕密到此指導。分會成立後,大力發展會員,上至清遠,下至番禺,入會者達1000餘人。 黃花崗起義前,徐維揚受黃興之託,在分會中挑選勇敢善戰、精悍可靠的青壯年百餘人,組成“選鋒隊”(敢死隊)。1911年4月27日(舊曆辛亥年三月二十九)下午5時30分,革命黨“敢死隊”130多人,在黃興率領下舉行起義。 烈士家鄉修建紀念廣場 如今,三華村內祠堂、書院、門樓、民居、冷巷、禾坪、井泉、水塘、河涌、路橋、圩市、古樹名木等,已然構成了花都區域內最大、最爲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其中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資政大夫祠建築羣佔地27畝多,是一組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融中原文化與嶺南傳統文化於一體的傳統建築。 據介紹,三華村正積極創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根據計劃,三華村將是充分發掘、保護和整合本村的歷史文化資源,按“修舊如舊”原則對殘破的舊建築進行修繕,對文物保護單位級別進行提升。同時,村大力整治村落環境,全面清理收破爛的店檔,疏浚周邊的河涌,建設古董街、園林綠道、文化廣場、臨水棧道、濱水平臺等景區,種植黃花風鈴、宮粉紫荊等觀賞性花木,形成一個環境清幽、設施完善、積澱厚重的文化歷史街區。 廣州市花都區三華村有關負責人介紹,該村將在“中國同盟會番花分會”舊址“集之徐公祠”修建“黃花崗起義花都籍烈士陳列室”,同時計劃在村內修建“辛亥革命烈士紀念廣場”。 【來源:廣州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