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4日舉行的2020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歷史科考試中,有試題要求學生參考所提供的兩組資料,回答是否同意“1900-1945年間,日本爲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並進行解釋。

針對這樣傾向性極強的試題,香港教聯會副主席穆家駿直批這樣下去是在“引導學生做漢奸”。

對此,香港教育局14日深夜緊急發表聲明回應稱,“試題具引導性,考生可能因而達至偏頗的結論,嚴重傷害了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並對於出現如此設計的試題深感遺憾,予以譴責。

教育局聲明截圖。

就五月十四日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歷史科考題引起社會極大關注,教育局發言人回應如下:

“教育局知悉今年文憑試的歷史科有試題附帶極爲片面的資料,致試題具引導性,考生可能因而達至偏頗的結論,嚴重傷害了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教育局對公開試中出現如此設計的試題深感遺憾,並予以譴責。”

“教育局要求香港考試及評覈局嚴肅跟進,向公衆作出合理交代,並全面檢討出題機制,從速改善,以維護文憑試的公平性、公正性及可信性。”

據香港媒體報道,5月14日上午是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歷史科考試的時間。在歷史卷一中,第二題是有關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和日本關係,其中一個問題要求學生參考試卷提供的資料C和D,回答是否同意“1900-1945年間,日本爲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

報道稱,根據試卷題目,資料C講述1905年,清政府向日本學習教育、法律等科目,並希望在很短時間內學成歸來,爲國家效力,實現現代化。資料D中,引文一講述的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黃興1912年給日本政客的信,引文二講述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與三井財閥簽訂的合同。

香港教聯會副主席穆家駿表示,資料C和D都是一面倒講述日本幫助中國推動現代化的一些行動,完全沒有提及期間日本對中國發起的侵略惡行,但問題C卻讓學生參考這兩則資料分析“1900-1945年間,日本爲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很難令人信服題目沒有傾向性。

“日本侵華的惡行從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開始,之後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1904年日俄戰爭,在中國遼東半島爆發,殘害中國百姓,再後來全面侵華。”爲了讓更多學生了解歷史真相,穆家駿在自己的社交媒體頻道發佈視頻講述了這段歷史。他認爲,題目說法倒果爲因,試圖引導學生將案例中的小恩小惠與侵華劣行作對比,這是絕對說不過去的。

而對於這樣一份引導性極強的試卷,香港教協理事、歷史科教師李家宏竟然還認爲出得相當好,能考覈學生國家與國家間的互動,而當中第二題沒有“離題”,主要考覈了中日兩國之間在20世紀上半葉的互動過程。對出題人的批評是在捕風捉影。

穆家駿微信截圖

對此穆家駿批評指,教協的做法是在強辯,這樣下去香港現代史可以寫成一本《漢奸是怎樣煉成的》了!穆家駿認爲該題目的資料和問法帶有極強的傾向性,若讓學生作答同意觀點,是引導學生做漢奸。

在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前一天,香港多家媒體爆出,香港考試及評覈局評覈發展部經理楊穎宇疑似曾在社交媒體上發出“沒有日本侵華,哪有新中國?”的荒謬言論。香港“橙新聞”稱,網上流出的資料顯示,疑似爲楊穎宇的社交賬戶涉嫌多次發佈帶有“仇中”、違背《基本法》等內容的帖文。

港媒截圖。

據瞭解,香港考評局主要負責籌辦公開考試及評覈,其中就包括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考評局此前曾表示,該部門就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各科目/卷別設立“審題委員會”,成員包括試卷主席、擬題員、審題員及局方評覈發展經理。

對於楊穎宇的言論,教聯會此前發佈聲明稱,考試是指揮棒,對教師授課、考生答題都有強大的影響力,涉事人員肩負文憑試出題及改卷的重責,令人擔心文憑試試題的公正性與中立性會因此受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