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第二季新加入的博物館中,兩家綜合性博物館尤爲引人注目,分別是山東博物館和廣東博物館。今天,咱們便一同來預測一下綜合性博物館可能派出的參展國寶。

山東博物館

作爲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座大型綜合性地誌博物館,山東博物館迄今已走過了百年曆史。百年歲月,滄桑輝煌。館藏現有歷史文物14萬餘件,尤以陶瓷器、青銅器、書畫、甲骨、簡牘、漢畫像石、古籍善本等收藏最著特色。

【首推】東平漢墓壁畫(漢):方寸壁畫,有大千世界;陽春白雪中有古人的鮮活生活;中國早期繪畫作品中的精品之作,在全國極爲罕見。

【歷史】2000多年前的西漢,人們相信靈魂不死,即便沉睡於地下,也要與仙靈祥瑞、日月星辰及聖賢貞烈相伴,所以在家族墓室壁上畫上儘可能多的畫像,讓它們冥冥之中引導沉睡者趕赴極樂世界或以期永享盛世之樂。東平出土的漢墓壁畫內容十分豐富,包括敬獻、謁見、鬥雞、宴飲、舞蹈等,墓頂繪有云氣紋和金烏,象徵天空和太陽;門楣及墓壁以人物畫像爲主,間以雞、狗等動物形象,富於生活氣息。仔細端詳這些畫面,現代人可以聯想到諸多歷史典故。

【故事】梁高行割鼻拒王聘:古墓的北壁畫像分三層,上層描述的是灰衣男子跪在藍衣女子前,面色虔誠地手遞信箋狀物,藍衣女子伸手作接取狀,綠衣男子側身拱手立於灰衣男子後,手中提一黑色袋狀物。有人分析,繪製的是《列女傳·梁寡高行》記載的“梁高行割鼻拒王聘”的歷史故事。

孔子問禮圖:北壁畫像的中層,孔子、老子二位聖人相對,身穿綠色袍服的老子雙目微垂,欣然受禮,身着黑色袍服的孔子雙手攏於胸前,頭微微昂起,面向老子躬身作問禮狀。作爲對《史記》“孔子適周問禮老子”的圖釋,體現了漢代喪葬習俗中注重儒道思想的風氣,更是漢代社會在思想文化領域中,對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兼容幷蓄。

鬥雞圖和出行圖:位於北壁畫第三層,其中鬥雞圖中兩隻雞四目相對,一隻雞脖子羽毛直立,另一隻則昂首挺立,色彩豔麗,造型比例勻稱,刻畫細膩精美,形態生動逼真,漢代畫匠高超的藝術水準和繪畫技巧讓人驚歎。

另外的兩個推薦也不簡單:《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 (西漢)

現存最早的《孫子兵法》版本,被評爲新中國二十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漢簡代表着發現了兩千多年前的文件,解決了人們關於孫武、孫臏兩位山東軍事家的一些爭議,解決了重大的歷史懸案,有重大的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同時也證明了《史記》、《漢書》等早期文獻記載的真實性。

魯國大玉璧

1977年出土於魯國故城遺址,爲戰國時期的隨葬禮玉,周徑32.8釐米,孔徑11.6釐米,器型較大,爲國內發現的戰國玉璧中最大的一件。

廣東省博物院

作爲一座省級綜合性博物館,1959年正式對外開放。通過徵集、收購等多種途徑,目前藏品總數已達17.27萬件(套)。其中中國曆代陶瓷和書畫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均居全國博物館前列,而廣東出土文物與金木雕、端硯的收藏最爲豐富,也最具地方特色。

【首推】金漆木雕神龕:我國發現的最大的神龕,潮汕地區民俗文化的代表。

【歷史】潮州金漆木雕神龕一套三件,原爲潮州一張姓富貴家庭所有,1889年以樟木製作完成。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土改期間,廣東文物總店到潮汕地區收購時,在民間發現了這件精品,萬幸的是,當地居民沒有將此破壞。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分別於1984年、1992年兩次從廣州文物總店購入,其中大、中兩件常年展出,小件則收藏於庫內。

【神奇】做工精湛,程序繁瑣,注重細節局部的精雕細琢,以鏤空的設計達到立體感強烈、極度精細的特點,整體造型莊重大氣。比如,神龕上雕刻的“郭子儀祝壽圖”,刻圖中的人物不僅形容各異,而且栩栩如生,能直觀地感受到我國雕刻技術的高超;另外還有個很大的亮點,雕刻完成後,都會在器物表層塗上亮金漆,因此,潮州的木雕纔會光彩奪目,透漏着一股富麗堂皇之氣。

【故事】神龕中郭子儀慶壽的故事,還曾出現在陳家祠陳列的大神龕的龕門肚上,以及徽州木雕裏,郭子儀多子多孫且長壽富貴,被譽爲“富貴壽考,繁衍安泰”的象徵,在南北方民間廣爲推崇。

“郭子儀祝壽圖”當中人物栩栩如生,卻意外地出現了三個卑躬屈膝、表情猥瑣的外國人形象,間接反映出老百姓對侵略者的一種不滿情緒與愛國之情。

另外推薦:千金猴王端硯

以端石中最名貴的老坑石雕刻而成, 集合了魚腦凍、 胭脂火捺、 微塵青花、 玫瑰紫和金線等衆多名貴石品。凡具有魚腦凍的硯臺都質地高潔,發墨細膩。此硯中的魚腦凍更是獨一無二, 天然呈現出一隻獼猴形象。獼猴形“魚腦凍”被完整的保留在硯堂中。

白玉鏤雕龍穿牡丹蓋鈕

以新疆和闐青玉立體鏤通琢成,並且圖案極爲複雜的元代雕刻品。其形狀從其名字可以看出是一件龍雕和牡丹的結合物,代表了元代雕刻的最高水準,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以及歷史研究價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