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平臺要開正門堵偏門 助力新型城鎮化建設

本報見習記者 孟 珂

4月8日,國家發改委發佈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健全城市投融資機制。平衡好防風險與穩增長關係,在有效防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前提下,推動有效投資穩定增長。統籌安排財政資金投入、政府投資、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加大對符合規劃和產業政策的城市補短板項目的支持力度。

《重點任務》還指出,大力盤活存量優質資產,回收資金補充地方財力。在堅決遏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量前提下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結合各自職能定位和業務範圍加大支持力度,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適度擴大信貸投放,引導保險資金髮揮長期投資優勢,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債券進行項目融資,積極助力新型城鎮化建設。

對此,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各城市的投融資機制主要是通過地方融資平臺以土地爲抵押,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的方式來獲取資金,但是這種投融資機制已經不可持續。需要更加公開、透明、可持續的方式重建城市投融資機制,特別是在城市純公共產品項目必須納入財政預算,而未納入財政預算的項目必須有穩定的現金流,在財務上必須可持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健全城市投融資機制的意義在於規範城市投融資行爲,降低槓桿率,防範地方債務風險,促進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

不過,黃志龍認爲,當前城市投融資體制的痛點在於:一是政府顯性或隱性擔保的項目過多,地方財政和地方債務的透明度不足;二是許多項目現金流不足,財務不可持續,會形成較大的債務和金融風險。

劉向東也認爲,目前投融資體制的痛點在於債務較高,投資效率不高,這其中有短貸長投的期限錯配問題,也有明股實債等隱性債務問題,而且項目融資過於依賴信貸融資特別是開發型貸款融資,而投資效率不高主要是項目管理混亂,缺乏按照市場規則辦事,因此可能存在公共資源浪費的情況。

“針對上述問題,就是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建設多元化的投融資市場主體,使其按照市場規律辦事,同時加強項目投融資的監督監管,做好預算管理,確保每項財政支出都花在刀刃上,見到實效。”劉向東建議。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首先,要加快現有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剝離政府融資職能,支持轉型中的融資平臺公司及轉型後的公益類國企依法合規承接政府公益類項目。這是當前管控地方政府隱性負債風險的關鍵所在。其次是地方政府債務顯性化,開正門堵偏門。監管層可通過保持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出臺定向扶持政策等方式,支持地方政府債券(特別是專項債券)發行,爲部分城鎮化項目籌集資金。第三,可以考慮通過靈活運用存款準備金率、TMLF和PSL等政策工具,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和政策性銀行擴大對新型城鎮化項目以及合規PPP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最後,可考慮引導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通過投資符合資管新規要求的非標產品,爲新型城鎮化項目提供融資支持。總體而言,若能依據新型城鎮化建設項目特點,構建多種資源組合、規範透明的中長期資本供給機制,即可實現推進城鎮化與和防範財政金融風險之間的平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