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報》融媒體記者  鄭真真  賈薇薇·推進戒菸指導:發揚五大“特別”精神,[572].醫師報,2018-11-08(9)

近日,《柳葉刀》子刊刊登中國健康調查研究結果顯示,2003-2013年,我國人羣吸菸率居高不下,而且青少年吸菸率大幅增長,女性吸菸率也呈穩步增長趨勢。

研究還發現,吸菸與慢性病風險增加有關,尤其是較早開始吸菸(OR=1.1)和長期吸菸(OR=1.2)帶來的風險更高。

戒菸可謂挽救生命最經濟有效的干預手段。但正如馬克吐溫所說:“戒菸是件很容易的事,我已戒過一千次。”可見,戒菸並不容易。

在11月3日召開的第十九屆全國控煙學術研討會上,中國控煙協會會長鬍大一教授指明瞭我國控煙工作努力的方向:“我們要持續努力減少我國吸菸人羣。目前正在努力推動將‘吸菸有害健康’的圖形醒目的標識在煙包上,同時大力推進醫療機構對患者的戒菸指導。既往的戒菸門診成效不大,將戒菸處方打包進入預防康復五大處方的綜合服務模式是一種新探索。我們應當發揚特別能喫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團結、特別能戰鬥的五大‘特別’精神,推動我國控煙工作不斷前進、做出實效,爲保護人民健康承擔我們的社會責任。”

導致我國菸民戒菸率較低的原因爲何?戒菸應該突然戒斷還是循序漸進?應如何在患者健康與戒斷症狀間尋求平衡?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明基醫院布艾加爾·哈斯木教授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斯琴高娃教授對此進行了深入討論。

戒菸宣言

吸菸有害健康。我國被動吸菸人羣爲7.4億,爲了青少年,爲了自身健康,請拒絕二手菸!

——布艾加爾·哈斯木

希望國家更強力推出戒菸法律法規!

——斯琴高娃

《醫師報》:爲何我國戒菸率較低?主要戒菸手段有哪些?

綜合因素致吸菸率居高不下

控煙律法助力戒菸

布艾加爾·哈斯木: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菸草依賴作爲一種慢性複發性疾病列入國際疾病分類。然而,多年來吸菸率依然居高不下,這是社會環境、軀體依賴、心理依賴、行爲模式改變等多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戒菸治療有多種手段,包括心理行爲干預、社會因素干預及戒菸藥物干預等。國外根據尼古丁依賴程度推薦使用戒菸藥物,但是在患者用藥之前需先進行動機干預,當患者真的存在困難時纔會接受藥物治療。戒菸的整個過程中,醫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步都要做好規劃和指導,戒菸是一個系統工程。

同時,控煙律法將促進戒菸率的提高,因爲法律的限定,會使吸菸場所減少,也會對吸菸者有所管控。

對戒菸認知不到位

影響戒菸成功率

斯琴高娃:戒菸律法是從國家層面對吸菸人羣進行戒菸認知的提高,此外,醫生對患者的認知教育也非常重要,對戒菸認知不到位,也會影響戒菸成功率。

吸菸人羣心梗、腦梗死、動脈硬化、腫瘤等疾病的發病率較不吸菸人羣高4~5倍。動物試驗也表明,20支菸,幾秒鐘就可將老鼠毒死。

認知教育可讓患者認識到吸菸是危險行爲,同時,應告知患者,吸菸不僅危害吸菸者本人,且危害被動吸二手菸的孩子、老人及其他親人。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胡大一教授提出的五大處方也適用於戒菸,適用於對危險因素的管理,比如藥物處方。醫生應爲患者選擇合適的戒菸藥物,並對藥物的療程和劑量進行管理。

《醫師報》:肥胖是戒斷症狀之一,嚴重者增重可能超過5 kg,甚至會增加發生糖尿病的風險,應如何權衡利弊?

合理的營養和運動處方可避免肥胖

布艾加爾·哈斯木:戒菸後患者會有新的渴求,如食慾增加,此時,應告訴患者多攝入低熱量的蔬菜、水果,並加強運動,運動會帶來愉悅感,內啡肽與多巴胺一樣會使人感到愉悅。

醫生在患者的戒菸過程中,從始至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應及時給予患者合理的指導。

營造禁菸環境和模式

形成行爲規範

斯琴高娃:營養控制和運動指導可使患者避免肥胖。很多人想戒菸,但難在堅持執行,這與環境有關,機場、餐廳、酒店、醫院,到處有人吸菸,吸菸有很強的社會屬性,人們會互相帶動。公衆的禁菸意識不強,國家和政府應該加大禁菸力度。

當預防康復提上日程以後,各種各樣的模式湧現,如互聯網模式、微信團隊模式、職業團隊模式。如果能夠將戒菸也提上日程,使羣衆互相督促,也不失爲一種好辦法,使之漸漸成爲一種行爲規範。

《醫師報》:在戒菸過程中,突然戒菸和循序漸進式戒菸哪種方式更好?

精神作用提升突然戒菸成功率

斯琴高娃:患者面對戒菸往往分爲兩種情況:其一,患者心梗或置入支架後,醫生告知其必須戒菸,因爲吸菸會導致動脈硬化,結果80%~90%患者一次就戒掉,且並未出現戒斷症狀,這或許是精神作用的結果,患者對疾病的恐懼佔據了主導地位;其二,患者剛剛患病,並不太相信吸菸會導致冠心病、腦梗死,有些患者甚至會舉例說明,偉人也吸菸,但壽命仍在八、九十歲。

因此,應在患者教育中說服患者,使其相信吸菸是各種疾病的危險因素,唯有有效控制此危險因素,才能降低各種疾病的患病率。

此外,雙心患者發病率高達50%,所以戒菸干預時應充分考慮心理問題,不建議突然戒菸。患有焦慮抑鬱的雙心患者,首先應評估病情、尼古丁依賴情況、焦慮抑鬱情況,在干預治療心血管病及焦慮抑鬱的基礎上,逐漸減量至完全戒菸。

推薦在有準備的情況下突然戒斷

布艾加爾·哈斯木:中國控煙協會以及多項戒菸指南均推薦突然戒斷,但突然戒斷也需要準備過程。首先,患者需要動機干預,應提前加強教育患者,使其產生強烈的戒菸慾望。其次,如果藥物干預,應在患者戒菸之前1~2個星期便開始用藥,這段時間屬於準備期,準備期可每天吸一點,但要儘量少,隨後,在某個合適的時間,如用藥第8天,醫生可要求患者突然戒斷。

《醫師報》:很多人對戒菸有顧慮,比如尼古丁依賴、戒斷綜合徵等,醫生應怎樣處理這些問題?

健康戒菸無需太多顧慮

斯琴高娃:很多患者戒菸的過程中沒有得到正確指導,戒菸以後總想喫東西,結果導致體重增加,也有患者出現焦慮。但是多數人沒有嚴重到不能工作、學習的程度,所以戒菸很安全,無需太多顧慮。

我們提倡健康戒菸,想吸菸的時候就轉移注意力,比如喝水、喫水果或者喝純果汁(控制攝入量),也可運動或與他人交流,包括與醫生或朋友交流。 

戒斷症狀不容忽視

心理問題需要干預

布艾加爾·哈斯木:對於個體而言,戒菸難主要是產生戒斷症狀,嚴重成癮的人戒斷症狀就會比較重,出現煩燥不安、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因此,國際推薦的戒菸藥裏一般添加抗抑鬱藥物,幫助戒除心癮。

吸菸是精神行爲障礙類別的一種疾病,一定要從心理角度進行控煙工作,前期的動機干預也是一種心理疏導過程,此外可以進行藥物干預,有些中藥具有雙心作用,可更好的幫助患者消除抑鬱情緒。因此,戒菸並不是單一的武斷行爲,而是經過多方考慮的綜合干預措施。

《醫師報》11月08日9版

爲了不在茫茫人海中走失

趕快【星標】醫師報吧~

往期回顧

醫師報|第四屆《醫師報》醫學家峯會(2019) 邀約函

▶ 來參加|2018“中國醫界好書”評選活動啓動啦!

▶權威|28部門祭出醫鬧殺手鐧:16項聯合懲戒措施讓暴力傷醫者無處可逃!

關注|北大醫院醫生被打的背後:中國24%醫生遭遇身體攻擊,醫院暴力將進一步惡化醫患關係

▶ 北大醫院事件追蹤|“被迫還擊”是一種進步!韓紅慰問當事醫生!

▶ 跟蹤報道|有結果了!警方通報北大醫院醫生被打事件!

▶ 【視頻】醫師報:爲夢插翅 化繭成蝶

編輯: 畢雪立   審覈:陳惠 黃晶

目前300000+醫生已關注加入我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