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在法国西部漫步,本周就请继续延伸,探索“葡萄酒之都”波尔多和拥有“法国第一海岸”之称的埃特勒塔吧!

葡萄酒之都

提到波尔多,就算是不常喝葡萄酒的人多少也对这个城市有所耳闻。来到波尔多人们立刻会想起大大小小的酒庄,以及著名的1855列级,甚至将这里的葡萄酒品质列为世界基准。

波尔多不乏世界最著名的酒庄,但这些享有盛誉的酿酒产业其实只占该地区总面积120,000公顷葡萄园中的一小部分。这片广袤的产区位于法国阿基坦大区的吉隆特省,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回2000年前罗马人统治的时期。

18、19世纪随着葡萄酒贸易的发展使波尔多进入黄金时代,葡萄与葡萄酒开始在这里的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直到今天,许多遗留建筑上依旧能够看到葡萄石雕。1857年路易·巴斯德发现酒精发酵原理,随后他的助手创建了波尔多葡萄酒学校,这些都极大地推动葡萄酒生产的发展。今天,前往波尔多不妨到 波尔多葡萄酒学校(Bordeaux Wine School/Ecole du Vin)一探究竟,这里已经成为了法国甚至是世界领先的葡萄酒学校。你可以体验波尔多葡萄酒产区之行和两小时的专业品酒课程。

不过这一切都真要感谢大自然的馈赠,因为地处法国西南部,西临大西洋,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地理条件:海洋性温带气候让产区的天气总是宜人温和。贫瘠的砂砾土、黏土和石灰土构成了复杂多样的地质结构,使波尔多能生产出丰富多样的葡萄酒。

横贯波尔多的河流将这一产区划分为几个部分,一般所说的左岸是指吉隆河与加龙河靠近大西洋的一侧,而右岸则指多尔多涅河的北侧,不过多尔多涅河最终也汇聚到吉隆河里。实际上波尔多作为法国最大的葡萄酒产区,左岸的主要产区包括位于梅多克的玛歌、波雅克、圣于连、圣艾斯泰夫以及南部的格拉夫、佩萨克-雷奥良,以及甜葡萄酒产区苏甸和巴萨克。右岸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认证的圣爱美浓以及波美侯。当然,这里种植的葡萄品种也非常繁多: 赤霞珠、梅乐、品丽珠、小维尔多、马白克和佳美娜。基本上左岸葡萄酒以出产赤霞珠为主,而右岸则以梅乐为主。三种法定白葡萄品种,包括长相思、赛美蓉和麝香。

往年的三月到四月份间会有被称为“期酒周”的几天,来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品鉴专家都汇聚集到这里,纷纷品鉴还未瓶装上市的新葡萄酒,通过品尝、打分、讨论等许多步骤来评估葡萄酒的品质,从而制定价格开始向市场进行预售。

提到我们一开始曾说的1855列级,就不得不说说酒庄评级制度,一般意义上的法定酒庄评级包括:1855年波尔多酒庄评级(1855 Bordeaux Classification)、1953年格拉夫评级(1953 Classification of Graves)、1955年圣埃美隆评级(1955 Classification of St.Emillion)和中级庄评级(Cru Bourgeois)。其中,1855年波尔多酒庄评级制度诞生至今已有160余年。855年,法国万国博览会召开在即,当时的国王拿破仑三世想借此机会推广他所喜爱的波尔多葡萄酒,因此他一声令下,要求波尔多葡萄酒商会在博览会上筹办一场酒展,并对酒庄进行分级,以便于推广。商会将这一任务交给了葡萄酒经纪人工会。随后,该工会根据当时酒庄的名声、民间已有的列级排名以及其酿造葡萄酒的品质,制定了一份分级制度,将顶级的酒庄分为五个等级,一到五级庄,1855分级由此诞生。

如果你留给波尔多的时间不久,不妨直接前往 葡萄酒之城博物馆,只需乘坐当代艺术巴士(这个巴士很有趣,它的票据由不同的艺术家设计,每个月更换一次,极具收藏价值),就可以快速直观感受一番世界各地葡萄酒文化的演变。这里有世界各地葡萄园的航拍镜头,以及葡萄酒发展历史上10个重要的时刻,以及许多关于葡萄酒的故事和葡萄酒行家对葡萄酒的理解等等。

当然,如果你想全方位的体验波尔多的葡萄酒文化,那么可以参加 波尔多葡萄酒节。这个葡萄酒节始于1998年,每两年举办一次,现已成为欧洲最大的葡萄酒盛事。活动会场通常在一个长达两公里的品鉴长廊上举办,来自波尔多的各个子产区以及阿基坦大区的葡萄酒在这里汇聚,可以说是一场葡萄酒盛宴了。

法国第一海岸

让我们顺着海岸线一路向北,很快就能抵达位于法国西北部上诺曼底大区的埃特勒塔,很多法国北部人骄傲的将这座海滨小镇的雪白海岸誉为“法国第一海岸”,虽然尼斯人可能对此无法苟同(咳咳)。

小城就建在离大海近在咫尺的地方, 白色的悬崖、雄伟的象鼻山和奇特的针峰是埃特勒塔三大标志性景观。断崖顶端座落着尖顶的贾尔德圣母教堂,据说当初修建是典型的诺曼底风格,后重建加入了哥特元素,因为混搭而被列为世界遗产。不少人认为海岸线上三座象鼻山群就像公象、母象带着小象的温馨一家。不过这个象鼻山和广西桂林的象鼻山还是不同的,毕竟在桂林坐落西岸的象山水月与漓江东岸的穿月岩相对,一挂于天,一浮于水,可以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当然,埃特勒塔的景致对于当年的法国文艺青年雨果、莫泊桑、莫奈来说都是灵感的汲取地。据说他们均在此居住过,莫奈在此创作了80多幅巨作,其中一幅名为 《埃特勒塔的岩崖》的印象油画正是以这里为背景。没错,雨果又发言了: “埃特勒塔海岸令人赞赏,崖上间隔着一个个天然拱门,在拱门下,海浪冲击,潮涨潮落。”不少前往此处的旅行者都表示要顺着母象山的小道爬到象背顶,才能神奇的突然视线开阔看见第三座象鼻山,它白垩悬崖且富有线条的美体。但我总感觉有一种七姐妹悬崖的即视感,或许都是白垩断崖吧!

实际上,这座具有典型诺曼底风格的海边小镇上居住的人口还不到2000人,但这并不影响全世界的游人前往此处。

张国荣1999年的一部音乐电影 《左右情缘》中就出现了这座小城的风景,希望品尝着葡萄酒前往“法国第一海岸”的日子能早日到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