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1 07:49 | 義烏商報

上世紀70年代,義烏樊村二隊青棗豐收場景

隨着科技的創新與應用,40餘年來,義烏大棗無論在產量、質量還是在品類、深加工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使得義烏傳統大棗煥發出新的活力和生機。

義烏人關於棗的記憶總是離不開義烏大棗,以及它的副產品南棗、蜜棗。有這樣一組數據可反映義烏種植棗的歷程,1988年整個義烏的棗林達12658畝,全市44個鄉(鎮)中有42個鄉(鎮)產棗,爲歷史上面積最多和分佈最廣的一個時期。而後,由於改地造田,大量棗樹被毀,不少棗農轉爲經商、工作,加上種植技術、品種、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義烏棗園日趨消減,青棗產量大降,蜜棗加工產業逐漸衰弱。2007年義烏棗樹種植面積只有3108畝,可加工南棗的義烏大棗很少。

上世紀70年代,義烏棗農打棗場景

近年來,由於全市廣大棗農積極投入,義烏棗樹種植面積已經恢復到4000餘畝。作爲從事棗業30多年的老棗農,華秀棗博園負責人樓秀球的心願就是改良義烏大棗,把更多的好棗推廣出去。

近日,記者在華秀棗博園瞭解到,經過多年的尋覓、鑽研,如今,樓秀球的棗園裏已經有80多個棗類品種,經過多年的對比試種、觀察,可推廣種植的有義烏大棗、平頭馬棗、美人指棗、華秀八號棗、變色棗、葫蘆棗、羊奶棗等20多種,一起被推廣出去的還有樓秀球獨創的高位嫁接技術。根據消費者要求,通過這項技術可實現當年嫁接、當年掛果、當年收益,且一棵樹可以多個品種嫁接。

在樓秀球的棗園裏就有這樣一棵鎮園寶樹,這棵棗樹上有華秀八號棗、早金脆棗、大白玲、葫蘆棗、美人指棗、珍珠棗、羊奶棗、馬棗、龍鬚棗等18個品種的棗。由於嫁接品牌衆多,枝條也多,在某個角度看使人聯想到“十八羅漢”。因而樓秀球將這棵棗樹命名爲“十八羅漢棗”,也將它列爲園內“重點保護對象”。

樓秀球獨創的高位嫁接技術,可在一棵棗樹上結出18個品種的棗

通過高位嫁接技術,華秀棗博園內的一批棗樹實現了換種,一批批棗樹產量得到大幅提升,株產達到60斤左右,高的可達上百斤。此外,樓秀球根據棗產品新開發了棗汁紅糖、金絲蜜棗、紅棗酒等一系列產品,讓傳統大棗煥發了“第二春”。

(原標題《【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光影春秋】義烏棗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原作者盛英傑。編輯程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