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在家庭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大多数穷人还是希望生儿子,毕竟儿子能够养活父母。对于穷人而言,家中有多的男丁,才更好的进行劳作,有多人一起分担农活,才能养活大家庭。

据《孟子》记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在七八十年代时,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因此我国正式决定要实施计划生育。在计划生育实施的几十年里,人口数量确实得到了很明显的控制。而现如今过低的生育率,也迫使国家开放新的政策,但说到底都是对于人口的控制。 实际上,在我国的古代时期也曾有过对生育的计划,但在于男女而不在于数量。 俗话说“富不添丁,穷不添女”,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实际上是来自于老祖宗的经验之谈,仔细品读的话,会使人大开眼界! 富不添丁,富人家族恐发生内斗 在古代,所谓的“男女平等”是一件不可能存在的事情。由于农耕社会的特殊性,因此有力气进行耕作养活家人的男性的地位比较高的。所以,即便知道生儿育女不能人为控制,在女子生育时,还是要求神拜佛,希望能够生下延续香火的男丁。 富不添丁,这里的“丁”就是男丁的意思,也就是说家里富裕的人,还是不要生太多男孩为好。 同时,相信大家也听说过一句话叫做“多子多福”,这句话在民间是十分的流行的。而事实上这句话,是针对于穷人来说的。 对于穷人而言,家中有多的男丁,才更好的进行劳作,有多人一起分担农活,才能养活大家庭。因为穷人主要就是种地,只有人多了力量才会大。因此,才有了多子多福这一句俗语。 可是,对于富人来说,就不是这样了。 对于富裕家庭来说,基本上都可以说是家财万贯,他们的钱简直就是花不完,根本就没有种田劳作的压力。他们要么是官宦家族,要么就是能雇得起工人农民的地主。 因此,对于富裕家庭来说,生儿只为延续烟火,他们不需要有太多的男丁一起养活家庭。在有太多男丁的情况下,反而会给家族带来困扰,历史上富人家很常见的家族内斗,在到分遗产的时候,就会因此而大打出手。所以,这时候儿子多了倒不是什么好事。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时候,帝王家若是儿子多了,就会争夺皇位。因为皇位互相残杀,最为典型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了。 李世民之所以可以当上皇帝,就是因为他杀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以及弟弟李元吉。所以说富人若是儿子多了,并不是什么好事情。因此才有富不添丁这个俗语说法的。 古语有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在地位与权势的面前,很少古代富家子弟能够记得骨肉情谊。因此,过多的男丁会为家庭带来压力,在分配无法绝对公平的情况下,兄弟之间还可能互相争斗。为了争家产而闹得反目,这是为人父母所不愿意看到的。 穷不添女,因贫寒家庭怕“亏本” 何为穷不添女呢? 在古代的大部分时期,人们赖以生活的只有家中的一点土地。而古代的女子基本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面对辛苦的农活还是有些吃力。所以在养活家庭这件事上,基本没有什么功劳的,只能在家中照顾生活起居,同时做些女红。 对于穷人而言,娶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作为一个女子,把自己嫁出去不会太难,既然这样,为什么穷人还不愿意生女儿呢?说得直白一些,实际上就是因为怕“亏本”。 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子出嫁之后,也就成了婆家的人。辛辛苦苦养大的女儿,一转眼就“送”给了别人家。 倘若是富贵人家还好,娘家人也无需计较这样的“损失”。而对于穷人来说,养活家中几口人是十分艰难的。虽然生男丁的压力很大,但好歹是留在家中的,而女儿出嫁之后便不是这样了。因此在家庭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大多数穷人还是希望生儿子,毕竟儿子能够养活父母。 当嫁女儿也成了一桩买卖,要估算“亏不亏本”的时候,确实是令人感到心酸。毕竟如今社会推行的男女平等,放在几千年前是完全行不通的。 在古代社会对于女性极其严苛的条件下,投胎也算是个技术活。倘若投胎在富贵人家的话,就能成为有人伺候的大小姐。 而若是到了穷人家里,就得忍受被父母嫌“亏本”的心酸了。穷人家的想法,就是与其累死累活养大女儿后送到婆家去,倒不如不要添女,也少了许多养育的支出。 小结 正是因为上述的理由,才有了富不添丁,穷不生女这种说法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的事情都可以用简短的话语来概括,而在每一句话都背后,都会有着其深刻的含义。富不添丁,穷不添女,也是古代社会现实的一个缩影。 当然了,这种说法只是适用于古代的封建社会时期,如今的我们已经是新社会了是男女平等的时代了,不管生男生女都是一样的。 参考资料:《孟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