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 1994年“中國上海人才市場”正式亮相。5層樓房,6000多平方米,設有交流大廳、高級人才洽談室,還配有當時先進的計算機等辦公設備,是全國三大人才市場之一。

今 人才服務中心不斷完善服務功能、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效能。圍繞重點領域,分別成立了國際金融人才服務中心、國際航運人才服務中心、高新技術人才服務中心。

圖說:改革開放後上海對人才市場需求越來越強,招聘會現場人頭攢動。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

1994年10月20日,新民晚報頭版頭條報道了“中國上海人才市場開業”一事。回憶起當年的情況,市人社局人才服務中心黨委書記樓莉莎說,在計劃經濟年代,工作靠分配。改革開放後,出現了人才流動,企業要選擇人才,人才要自主擇業,對人才市場的依賴性越來越強烈。早在1984年,上海市人事局成立了人才交流服務處,1989年又成立了上海市人才開發調節中心。1992年,在上海市人才開發調節中心、上海市幹部培訓中心等五個中心的基礎上,組建了上海市人才服務中心。1994年10月,原國家人事部和市政府共同組建了國家級區域性的“中國上海人才市場”,與上海市人才服務中心兩塊牌子一套班子。

中心副主任李明介紹,當時的中國上海人才市場坐落在中山西路620號,那是一棟五層樓的大廈,一樓的前廳是人才服務綜合受理大廳,後方則有可容納60多個現場招聘展位的人才交流大廳,按“排片表”舉辦各類人才交流活動。那時候,交流活動很是熱鬧,現場人頭攢動,熙熙攘攘,以至於每隔一段時間,中國上海人才市場還會在上海展覽中心、上海體育場舉辦大型的招聘會。

2008年底,上海市人才服務中心(中國上海人才市場)整體搬遷至梅園路77號上海人才大廈。

2011年5月,服務中心的職能“擴容”:將原上海市海外人才服務中心(上海市回國留學人員服務中心)、上海市人事業務受理諮詢中心、上海市人事局財務結算中心(部分)、上海市人才實業管理中心的職能併入上海市人才服務中心,上海市人才服務中心的服務範圍擴大到了國內外人才。

近年來,服務中心不斷完善服務功能、創新服務模式。根據上海市“五大中心”建設的要求,圍繞重點領域,分別成立了國際金融人才服務中心、國際航運人才服務中心、高新技術人才服務中心。與此同時,爲了更好地服務各類企事業單位和人才,推出“123服務承諾”,即一次告知、二次辦結、三次上門服務。

新民晚報記者 魯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