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蒔蘿泡菜》的主要情節是男女主人公回憶往昔的談話,作者用細膩的描寫體現重逢戀人豐富的內心世界,從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味覺等多種角度展現了男主人自私自利、狂妄自大、無情吝嗇的性格,還有女主人對昔日戀人的感情變化,到最後認清現實,作出決定,塑造了一個敏感細膩,內心堅強的新女性形象。曼斯菲爾德通過男女這次會面的細膩描寫,深刻刻畫了男女之間重逢的微妙心理,通過多模態隱喻解讀,把男女之間的性格特徵和感情衝突描繪得淋漓盡致,讓讀者深刻體會到女主人公的思緒歷程,生動地表現了女主人公覺醒和理想幻滅的過程,也展現了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

摘要:英國小說家凱瑟琳·曼斯菲爾德的短篇小說《蒔蘿泡菜》,描繪了昔日戀人見面的場景,展現了女性細膩的心理和作者高超的敘述技巧。本文利用多模態視角對作品中的隱喻進行分析,挖掘了作品通過多種感官描述表現男女主人公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其性格特徵,並最終體現了主題,即兩人情分已逝,難續前緣。 關鍵詞:女主人公維拉;多模態;隱喻 一、引言 凱瑟琳·曼斯菲爾德,是20世紀初英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家,她的小說以女性特有的細膩心理和敘述手法而著稱,推動了小說敘事藝術的發展,爲現代短篇小說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她一生共創作了88篇短篇小說,其中《蒔蘿泡菜》尤其受評論家們的關注。這個短篇小說描繪的是久別重逢的戀人的一次偶遇,女主人公維拉在咖啡館偶遇了六年未見的戀人,追憶往事時卻發現昔日戀情就像泡菜一樣變質變味,情緣難續。 二、多模態隱喻 模態是在人類感知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可闡釋的符號系統。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和嗅覺是人體驗世界的五大基本模態。荷蘭學者Charles Forceville把模態進一步劃分爲九類,即圖像符號、文字符號、口頭符號、手勢語、聲音、音樂、嗅覺、味覺和觸覺。他認爲單模態隱喻指其目標域和源域完全或主要以單一模態來呈現,而多模態隱喻的目標域和源域則涉及不同的模態。從廣義上來說,有兩種及以上模態共同參與構建的隱喻就可以稱爲多模態隱喻。多模態隱喻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動態的敘事性、時空的交錯性以及人物事件的鮮活性。多模態隱喻分析的意義在於其不僅可以窺見整個交際過程中語言之功效,還可以看到通過不同感官並藉助聲音圖像等衆多媒介資源以實現在各源域與目標域之間進行順利交際,從而達到運用多種模態共同解讀作品中蘊藏的深層隱喻含義。本文試圖利用多模態探討人物複雜心理,凸顯主題。 三、《蒔蘿泡菜》的多模態隱喻解讀 《蒔蘿泡菜》的主要情節是男女主人公回憶往昔的談話,作者用細膩的描寫體現重逢戀人豐富的內心世界,從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味覺等多種角度展現了男主人自私自利、狂妄自大、無情吝嗇的性格,還有女主人對昔日戀人的感情變化,到最後認清現實,作出決定,塑造了一個敏感細膩,內心堅強的新女性形象。 (一)視覺模態隱喻 1. 花卉 小說一開始的關注點就是紙水仙,“桌上擺着一隻裝紙水仙的日本花瓶。”[2]水仙花象徵着男人的自戀,自私自負,體現了男主人公的性格,即無生命力的自戀狂。他從頭到尾誇誇其談,驕傲自大,時不時打斷女主人公維拉的話,炫耀自己去俄羅斯的經歷,吹噓自己的抽菸品味,在整個談話過程中一直想掌握主動權,體現了他的虛榮,自負。而在女主人公印象裏,他是一個在涼茶廳裏像個瘋子一樣對付黃蜂,聖誕節喫魚子醬的時候計較價格的吝嗇男人。小說最後一句“那奶油沒動過,請不要叫我付錢”,[2]暴露了其虛僞本質。 男主人公在回憶以往去植物園邱園的經歷時,想起了女主人公提到的這些花“……金盞花和馬鞭花”。金盞花因向陽的特性,也被稱爲“太陽花”,花語是愛慕,激情,表現了女主人公對愛情的渴望,也表達了她對久別重逢的見面的期待。馬鞭草被稱爲魔法草,是一種愛情藥,據說可以重燃愛情,似乎暗含着他們之間還有可能舊情重燃,這些對情節的發展都起了預示作用。女主人公在回憶這段往事的時候,還想到了另外一件事,一個穿着白衣服,手拿着一支長長的水淋淋的睡蓮的小女孩站在樹下。睡蓮的花語是純潔的心靈和貞潔的愛情,而新鮮的睡蓮更表達了維拉心中純真的愛意,這個穿白衣服的小女孩其實就是女主人公自己,像個小女孩一樣嚮往純真美好的愛情。但是男主人公卻沒有看見小女孩,說明男主人公當年根本沒有看到女主人公真誠的心意,這和當時男主人公假惺惺的表白形成對比,也暗示着兩人最終將會錯過彼此,各走一方。 2. 女主人公服飾 故事發生在寒冷的冬天,女主人公穿着厚厚的衣服,帶着面罩,她的穿着一方面是禦寒,另一方面也暗含着女主人公的自我保護和內心封閉。見到多年未見的戀人,女主人公抽出暖烘烘的小手,說明對於戀人還是滿懷期待。“她揭起面罩,解開了高高的毛皮領子,”[2]隱含着她想打開心扉,把保護自己的外殼去掉,雖然討厭這種寒冷,但對這場會面還是有所期待。但故事接下來的發展讓她很失望。男主人公懊悔自己以前像孩子般的種種表現時,提到了分手信,並言語流露出一絲嘲笑和蔑視,維拉再也無法忍受,“她已重新扣上她的領子,拉下了面罩。”[2] 她要離開了。到現在女主人公已經徹底明白,此次談話中男主人公一直在嘲弄她,根本沒有再複合的打算,只是用多年的經歷向她炫耀,以報當時她主動分手時的怨恨。女主人公明白了男主人公自私自利的本性根本就沒變,最後一次希望破滅,所以她穿上衣服重新封閉自己的內心,保護自己。 3. 男主人公神情 當女主人公已經認出昔日戀人時,男主人公竟然沒有把她認出來,“他把眼睛閉了一下,可再睜開來時,他的臉忽然發亮了。”[2] 男主人公其實已經認出女主人公,卻仍假裝沒有認出來,而是經過仔細回想才認出了,體現了男主人公的虛僞。當聽到女主人公什麼都不想喫的時候,“他有點露骨的微微一笑,又拿起了桔子。”[3] 其實是鬆了一口氣,進一步說明了他的虛僞和自私。如果他真心想請女主人公喫飯,就直接點菜了,說明他沒有一點誠意,而且吝嗇。當兩人回憶完以往美好的約會情形時,男主人公出現了這樣的神情,“現在,他有了一種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並且對佔有這個位置充分有把握和自信的神情,這種神情至少是給人深刻印象的”[2] 。男主人公現在已經飛黃騰達,顯出了狂妄自大的神情,對過去的自己不屑一顧,其實也是對往日熱戀的否定。當女主人公得知他過俄國,實現了他們以前的旅行計劃時,“他奇怪地似笑非笑地一笑,往椅子背上一靠”,[2] 男主人公實現了他們熱戀時的夢想,變得驕傲自大起來,對女主人公的詢問有一種優越感和成就感。他故意掏出煙講述這一番話,其實就是爲了讓女主人羨慕嫉妒。最後,女主人公要走時,男子還假惺惺的留戀,但“突然,他迅速地手一揮,把手套遞還給了她,他的椅子在地板上吱的擦了一下。”[2]男子本能的動作暴露了其實他沒有一絲留戀,和女主人公複合的想法,從頭到尾只是想報復當年被女主人公拒絕的心理。 (二)觸覺和聽覺模態隱喻 1. 暖和的陽光 當他們回憶起戀愛時去植物園的約會經歷時,對女主人公留下最深的感覺是美好的下午和陽光。她的思緒在“暖和的陽光上停住了,好像她在歌唱着這幾個字似的”[2]。這段文字出現在他們以往約會中的一次美好的回憶,那種甜蜜和激情,讓她覺得舒服,懷念。那時愛情的美好和溫柔包圍着她,整個約會都充滿着鮮豔的花朵和暖和的陽光。如今他已經沒有那種做夢般地發愣和猶豫不決的神情,他已經有着成功男人的氣質,衣着光鮮,抽着名貴的煙,已經不是當年向她告白的傻小子,暗含着往昔不可追憶,只剩惘然而已。 2. 船伕曲 女主人公過去有一架鋼琴,喜歡彈奏船伕曲,當男主人公炫耀自己去過伏爾加河上游玩的經歷時,她想起了以前自己經常彈奏的船伕曲,並在心裏彈奏了起來,暗含着女主人公對以往美好的回憶,但是現實是她早已經把鋼琴賣掉了。男主人公說他在河上聽到了歌聲,女主人公“她顫抖了,又聽到那支高昂、悲慘的船伕曲響起,還看到船在黑沉沉的河上漂浮”[2]。女主人公彷彿又聽到了船伕曲,但曲調是那樣的陰暗,悲傷,也暗示着女主人公此時的心境,鋼琴賣了,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生活變得窘迫,而這支悲傷曲調也暗含着他們之間的關係也終將沒有結果。 (三)嗅覺和味覺模態隱喻 1. 桔子 女主人公見到男主人公的第一眼,他就正在細心地剝一隻桔子,後來,又拿起了桔子,桔子給人的第一感覺是“酸”,而整個談話過程中男主角的口吻充滿了“酸味”。女主人公當年拒絕了他的求愛信,多年未見,他其實一直耿耿於懷,所以再見時一直炫耀在國外的經歷,自己的成就,其實就是想挽回一些面子,誇耀自己,以證明當年女主人公拒絕他是多麼的可笑與愚蠢。“他向她靠過身去,她聞到了濃烈的、刺鼻的桔子皮香味。”[2]女主人公對桔子味的敏感,以及無法忍受,說明了男主人公的驕傲自大,也反映了她如今仍然無法忍受男主人公。 2. 紙水仙香氣 男主人公一直在講以前的一次約會,不給女主人公說話的機會。“她輕輕地吸了一口長氣,好像擺在他們中間的那些紙水仙花香得叫人受不了似的。”[2]女主人公受不了水仙花香氣,這點出現在男主人公打斷女主人公的話,開始滔滔不絕的回憶往事時,其實暗含着受不了男主人的誇誇奇談,自我炫耀。 3. 蒔蘿泡菜 男主人公回想起在俄羅斯喫泡菜的經歷,讓女主人公陷入遐想。“她雖然拿不準泡菜到底是什麼東西,但當她看到了那個盛着鸚鵡嘴般的、閃閃發亮的紅辣椒的淡綠玻璃瓶。她咂了一下嘴巴,那泡菜酸得夠嗆。“[2]泡菜的味道的酸甜苦辣,一方面暗含着維拉生活的變化,賣掉了鋼琴,生活有點窘迫,五味雜陳,充滿了各種味道。另一方面,與戀人的再次重逢,就像酸菜一樣,酸多於甜,已經再無往日戀愛的感覺,早已經發生質變,酸澀不堪。 四、結語 曼斯菲爾德通過男女這次會面的細膩描寫,深刻刻畫了男女之間重逢的微妙心理,通過多模態隱喻解讀,把男女之間的性格特徵和感情衝突描繪得淋漓盡致,讓讀者深刻體會到女主人公的思緒歷程,生動地表現了女主人公覺醒和理想幻滅的過程,也展現了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 參考文獻: [1]Forceville, Charles. Non-verbal and Multimodal Metaphor in A Cognitivist Framework: Agendas for Research[C].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2007. [2]陳良廷,鄭啓吟等譯. 曼斯菲爾德短篇小說選[M].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 [3]曹豔豔. 浸泡在酸澀中的“花”樣愛情——也談凱瑟琳·曼斯菲爾德的《蒔蘿泡菜》[J]. 大衆文藝, 2010(12):68-68. [4]鄧惠文.女人如花花似夢——曼斯菲爾德《蒔蘿泡菜》中花的象徵意義解讀[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3):45-48.

[5]謝競賢.多模態視角下的隱喻——兼評Charles Forceville的隱喻研究[J].外語學刊,2011,(5):49-5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