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關於中國的紀實著述頗豐,已翻譯成中文的有《最後的帝國》和《閒置的皇城:20世紀30年代德國記者眼中的老北京》。作者把我們帶進了20世紀30年代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暢遊在老北京的茶館、街道、商店、公園、寺廟。

《閒置的皇城:20世紀30年代德國記者眼中的老北京》

[德]恩斯特·柯德士 著,北大培文出品,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文章版權所有。轉載務請註明來自“閱讀培文”微信(ID:pkupenwin)

編輯推薦

一部珍貴的年代記憶

一本記錄中國民生、社會百態的獨特遊記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珍貴的年代記憶,一本獨特的紀實報道遊記。

作者把我們帶進了20世紀30年代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暢遊在老北京的茶館、街道、商店、公園、寺廟……這本並不算厚重的旅行考察遊記,使我們能夠了解一個古老文化民族的思想和感情、歷史背景以及當時所處的現實。

從富有豐厚傳統的傳說和習俗中,從仍然有效通行的象徵世界的朦朧昏暗中,從一個動盪不安的現實中,讀者能認識到一個威嚴的、有影響力的老北京,看到這座永恆的城市生機勃勃的畫面。這幅彩色畫卷向我們展示出一個華貴與貧窮並存、陌生形式的偉大與非同尋常的誘惑共生的極富魅力的世界。

作爲一名德國人,作者從其獨特的視覺和人際交往出發,描述了當時的北京人、北京景,不僅有風土人情的、人文的、歷史的、政治的、經濟的寫實描述,還有鍼砭時弊的議論和作者獨立的、不乏深刻的思考。

作者簡介

恩斯特·柯德士(Ernst Cordes),德國記者,生於1908年,熟諳漢語。

父親海里希·柯德士(Heinrich Cordes,1870—1927)爲德國駐華外交官,曾任德華銀行駐華代表。

作者關於中國的紀實著述頗豐,已翻譯成中文的有《最後的帝國》和《閒置的皇城:20世紀30年代德國記者眼中的老北京》。

目錄

譯者序 好一幅老北京《清明上河圖》!

第一章 市井生活

前往北京

北京的“弗里德里希大街”

一位八旗王子的邀請

北京生平

在北京的皇帝龍座上

在幽禁皇帝的人工島上

在北京最好的餐館裏

七月十五:中元節

第二章 四合院裏

第三個庭院裏的一隻“夜鶯”

吳太太上街購物

一名新娘的笑

在月光下飲茶

一位思念家鄉、喝醉了的酒吧女郎

東安市場

參觀“人間地獄”

“我把太太都賭進去了……”

第三章 皇城郊外

老閣下,大太監

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一個鄉村郎中的診斷

洗溫泉

萬壽山、頤和園

寶石塔

銀行家的山崖莊園

夜談政治

第四章 別離北京

老年人展

北京的灰塵

一個體重超過一百公斤的乞丐

淤泥中窒息而死的黃包車伕

古老的核桃

北京的秋天

在雞尾酒宴的派對上

在北京過中國年

別離北京

譯者序

好一幅老北京《清明上河圖》!

“好一幅老北京《清明上河圖》!”這是我讀完《閒置的皇城》一書後的由衷感嘆,何況這幅繪聲繪色、生動可讀的《清明上河圖》還是由一位藍眼睛、高鼻樑、金頭髮的“老外”描畫出來的!

可不是嗎?一如傳世珍品《清明上河圖》的表現手法,睿智的作者也採用中國畫傳統獨到的“散點透視”技法,攝取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老北京——北平(當時的北京被更名爲“北平”)的城郭景緻與人文風貌。

瞧瞧這精彩紛呈的畫面:這裏是恢宏壯觀、金碧輝煌的皇家紫禁城,那裏是青磚灰瓦、鬧中取靜的平民四合院;這裏是人聲鼎沸、百肆雜陳的傳統廟會,那裏是車水馬龍、店鋪林立的前門大街……在狹小的衚衕巷裏,晃悠着農曆七月十五祭祖驅鬼的蓮花燈火和街頭小販孤獨寂寥的身影;在典雅秀麗的皇家公園裏,聳立着珍珠般鑲嵌在青山綠水間的亭臺樓榭和巍巍古塔;在雲霧繚繞的山崖上,京城闊少在豪華的山莊別墅指點江山、縱論國事;在荒涼偏僻的鄉村裏,昔日位高權重、晚年窮困潦倒的清末大太監們在悲涼悽苦地訴說。老人展、“地獄秀”、中元 ……天橋把式、洞房花燭、新春歡慶……皇宮、城牆、寺廟、軍營、農舍、餐館、酒吧、商店……官吏、僧人、商賈、市民、歐洲遊客、學生、車伕、郎中、警察、乞丐……覓食的牲豬、嚼草的灰驢、狂吠的惡狗……春天的花蕾、夏日的驕陽、金秋的落葉、嚴冬的雪花……形形色色,林林總總,作者縱橫馳騁、細緻入微的筆觸,可謂攬括了老北京的方方面面,畫盡了皇城的氣派和風流!

不僅如此,在“畫面”的結構上,作者也做到了繁而不亂、長而不亢、大而不臃。首尾呼應、段落分明、思路明晰,隨意識而流動的寫實風格,更是給人以一氣呵成的整體感、身臨其境的親切感。大到蓋世 皇城的蔚爲壯觀,小到普通農婦的舉手投足……既有具體形象的生動描述,也有情感宣泄的浪漫遐想,人與景、動與靜、大與小、疏與密、聚與散等細節元素,都處理得靈動巧妙、有機得當,充分體現了作者非凡的洞察力和謀篇佈局的高度駕馭能力。

面對《閒置的皇城》描繪出的這樣一幅纖毫畢現、栩栩如生的老北京《清明上河圖》,又怎不叫人歎爲觀止呢?!更何況畫作《清明上河圖》還只是一紙二維的平面視圖,而置身於《閒置的皇城》,您聽得見對話,看得到動靜,一如生動的3D 影視,營造出的是一個更爲美妙的三維立體欣賞空間!

我讀過不少外國人寫的關於中國社會寫真的紀實著作,大都有泛泛而談、隔靴搔癢之嫌,可讀恩斯特·柯德士先生的大作,會使人產生一種頗中肯綮、淋漓酣暢的快感。老北京的歷史、民俗、文化……他能隨手拈來,且信筆由繮地評說、解讀。夾敘夾議的文風,不僅道出了他高超的寫作技巧,還飽含着他對中國和中國人的一份瞭解和理解。

在對歷史的陳述中,作者沒有平鋪直敘,將“北京生平”簡單化、公式化,而是通過八旗王子的一番慷慨陳詞,引導着讀者的思緒遊弋在歷史與現實之間,在歷史事實的接受中感悟現實。一則明朝皇帝自盡情節的描述,更有野史不野、借古諷今的借鑑與隱喻之效果。

作者更擅長寫民俗,在四合院裏歡慶傳統佳節,在農家院裏領略婚嫁習俗,在“人間地獄”裏接受道德說教,還有鄉村郎中有關“狐狸精”附體的荒謬診斷,以及“童子尿抗禦感冒”的詭祕醫道……您再讀《吳 太太上街購物》一篇,梳妝檯前一絲不苟的打扮、黃包車上目不斜視的 冷豔、水果店裏討價還價的鎮定,把一個講究、孤傲、精明的北京女人 刻畫得真是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而推崇北京文化更可以說是《閒置的皇城》一書的重中之重了。讀讀《北京的灰塵》吧:“北京的整個文化歷史都沉澱在這塵埃沙粒之中……只有瞭解了中國的歷史,纔不會對‘北京灰塵’產生偏見。這種灰塵其 實並不是什麼髒東西,而是碾碎了的東方文化的一個最小載體……是經過了幾千年艱難曲折的高度文化薰陶,經潮起潮落研磨而成的顆粒、灰塵、細粉。歷史沉澱、隱藏在這塵粒之中……在我的眼中,它不是渺小的,而是巨大的、雄偉的,象徵着宏偉壯觀、被歲月摧毀了的古老皇宮和殿宇!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地方有這種塵粒,只有在北京:精細的、粉塵式廢墟!相比之下,其他任何一個地方的文化遺存都太過直接、粗 糙,其組成部分還都是一塊塊可見的石塊。而在北京,則是這些精微細膩的塵粒……”這精彩絕倫的評說,這發自內心、不乏理性的由衷讚美 詩又怎不叫人拍案叫絕呢!要放在今天,這別樣的移情、癡迷的偏愛,怕會使長期受沙塵暴和霧霾侵擾的北京人忍俊不禁。但它確實也從另一個角度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幾千年沉澱下來的厚重文化底蘊纔是北京皇城的根本魅力之所在。

《閒置的皇城》中還有很多值得讀者留意的地方,諸如對肆意毀我圓明園的英法聯軍野蠻行徑的鞭撻、北京人對日本侵略者的蔑視和痛恨,還有作者對北京下層勞動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等。

作爲讀者,我詫異,一個外國人竟能把北京城和北京人寫得如此深情、真切!作爲譯者,我折服,恩斯特·柯德士先生如此熟諳中國人獨到的、特有的心靈姿勢和生命律動,真不愧是一位知我九州、懂我華夏的“中國通”。

據我所知,作者的父親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中國通”。衆所周知,發生在1900年6 月20日北京東單牌樓的、德國公使克林德遇襲身亡事件,是直接引發震驚中外的八國聯軍侵華事件的導火索,而作者的父親海里希·柯德士(Heinrich Cordes)作爲克林德的貼身翻譯官,當時就在被殺公使克林德身邊,是現場目擊者。在《閒置的皇城》一書中,作者首次披露了他父親親歷這一事件的日記節選,爲今人廓清這層歷史迷霧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資料。作者從小在天津長大,能說一口流利的中國北方話,其母親也有一半的中國血統。正是這非同尋常的家庭背景成就了他濃郁的中國情結,使他對中國人民有着與生俱來的親切感。正如作者在書中寫到的:“我覺得,我不應該是一個純粹來這裏消遣娛樂的旅遊者,而應該是一個不知疲倦的、中國社會生活的觀察者……” 要感謝這位“不知疲倦的觀察者”。是他,爲我們見證北平、瞭解老北京,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

“北京,一個精心打造的、完美統一的藝術傑作,一座無與倫比的、風格獨特的城池!一首氣勢磅礴的恢宏讚歌……”(書中語)北京是一本大書,要讀懂它談何容易。作爲譯者,我深感欣慰和幸運的是,能爲解讀北京、收藏北京提供一種思路,並有此機會,將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老外”譜就的這首“老北京頌歌”奉獻給讀者。

“中國歷史的另類見證”(另類見證,即非中國人提供的見證也), 是我數年前在譯著《中國飛行》出版時撰寫的譯者序中提出的一個命題。我以爲,縱觀漢唐以降中外交往上千年的悠久歷史,與我中華民族有一面之交的異邦人士何止萬千,政治家、貿易商、傳教士、旅遊者,還有那些不齒於人類的侵略者,或長或短,或深或淺,或正或反,上上下下、方方面面,該留下了多少“另類見證”,蒐集起來該是一筆多大的精神財富!爲此我特別呼籲:在政府的熱心關照和民間團體的鼎力支持下成立“回眸歷史——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叢書出版特別文化基金會,以凝聚海內外或政府或民間的各方力量,以搜盡天下中國歷史之“另類見證”爲己任,爲中華民族子孫後代留下這筆難得的精神財富。

在《閒置的皇城》出版之際,我不揣冒昧,舊話重提,希望讀者有心,你我攜手,共襄義舉。最後,我要衷心地感謝北京大學出版社,感謝張麗娉編輯以及爲《閒置的皇城》出版做出努力的各位同仁,感謝一如既往理解我、支持我的家人和衆多熱心快腸的中德朋友。

王迎憲 2013年深秋完稿於德國魯爾河畔美岑村寓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