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片尾曲响起的那一刻,身后的男男女女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看懂,似懂非懂。”当然也有一位文艺青年对着女朋友说:“有点看懂了。”说实话,懂与不懂曾经一度是我评价电影的重要指标,直到开始接触娄烨、李安、贾樟柯包括姜文这一众导演的作品过后,我逐渐发觉看得懂又怎样?看不懂又怎样?它就是一部电影,一部带给我愉悦感的《邪不压正》。

1.哪有真实的历史,只有后人的戏谑

看姜文的电影总有一种“骂人”的快感,很多人都说他的《鬼子来了》多么深刻的讨论了国民劣根性,《让子弹飞》有多么巧妙的政治隐喻,可在我看来他的电影中并非刻意营造一种隐藏的快感,而是肆无忌惮地去宣泄自己的情绪,用一种玩世不恭向传统宣战。

《邪不压正》作为”北洋三部曲“的收山之作,继续将历史背景放在了民国,从鹅城到上海再到北京城,姜文始终没有用所谓的真实还原一个历史场景。彭于晏跑酷一般在北京城的屋檐上飞来飞去,华北第一影评人(史航客串)让人看得云里雾里,各种台词对话感觉人物是从21世纪穿越回去的。这种抽离感会让很多观众无法被带入,这也是为何很多人直呼看不懂的原因之一。可是这部影片带来的荒诞快感是很多电影无法带来的,它会让我无数次地思考:你丫得当年的北京城到底是不是书上说的那样,这京城的老少爷们儿都真TMD牛X哟!姜文从来都不正八经儿地给我们讲一段历史故事,他总是会嘲笑一段历史,嘲讽一堆伟人,你感觉他是用上帝视角俯视影迷,谁TMD知道他是不是用我们的视角来嬉笑怒骂,反而让我们觉得高大上。

就像姜文在《圆桌讲究派》里说得那样:“历史哪有真实的?”,我X,《邪不压正》真的就是摒弃了很多所谓的还原历史,用现代视角直白地给你展示了一个不大不小,乱中有序的皇城根。

2.没有看不懂的大人,只有看不懂的童真

为什么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鬼子来了》再到《太阳照常升起》,很多行业内外的人都直呼经典,甚至一度将姜文捧成了中国的昆汀。而到了《让子弹飞》、《一步之遥》和《邪不压正》就形成了两极分化极为严重的情形?一来就是姜文电影的思辨性在逐渐下降,二来他对于光影营造的艺术氛围有了改变,而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我觉得姜文有意将自己的创作主题分散,创作意图模糊,他越来越像一个孩子,只会为了快乐而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童趣。

为什么要无数次展现许晴和彭于晏美好的肉体?因为姜文自己喜欢呀,用他接受采访的话说:这么美好的肉体难道不该被展示出来吗?这就是人类最原始的性冲动,姜文直接用光影的传播方式展现了出来,他没有避讳,也没有刻意修饰,那是信手拈来,舒服就得。

为什么要设定这么多可有可无的情节和对话?因为姜文自己喜欢呀,虽说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可是自小浸淫在皇城根下的他具备了老北京应有的气质。影片中的蓝青峰贫得不能再贫了,可是你就是恨不起来;李天然带着西洋腔调的北京话让人忍俊不禁,可是你又会觉得可爱;许晴这个人物存在的价值就是卖弄风姿,夺人眼球,可是你就是愿意去欣赏;廖凡的汉奸形象充满荒诞色彩,直到最后你都不知道这个人物的目的在哪里?可是你还是会被他吸引;巧红的神乎其神让人感觉不真实,可是看到她你又会分外安心。这些人物和对话第一次让我感觉,一部电影可以加入这么多“无用的东西”而还是让人那么喜欢!

我不知道我的判断是否正确,我也不在乎别人认不认可我的评价,反正我在这部影片中看到了一个无聊而有趣的姜文,看到了一个开始玩电影而不是做电影的姜文。

3.看不懂其实就是看得懂!

这部电影很难吗?明明就是一部英雄复仇记,中间插入了政治斗争和情感纠葛。电影主题很难懂吗?在我看来,根本没有什么主题可言嘛。电影观感很好吗?对,看起来真TMD舒坦。

鬼知道姜文想不想让所有人都看懂他的电影,或者说他的目的就是让所有人看得云里雾里,那是他最大的成功!其实,看不看得懂一直就是个伪命题,如果将电影最初带给人类的感觉释放出来,它所承载的东西远没有那么多,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电影带来的官能刺激最为主要,也最为原始。而今天的姜文恰恰回归电影最初的功能,用快速剪辑(蒙太奇),用多变音乐,用律动节奏带给了当下观众一种前所未有的官能刺激。

管你看不看,懂不懂,反正《邪不压正》就是一部挺TM好看的商业电影罢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