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是明朝永樂年間開始一場海上遠航活動。人盡皆知。當年三寶太監鄭和從南京出發,率領着兩百多艘海船幾萬人的龐大隊伍,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一路拜訪了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已知最遠曾達東非、紅海和美洲。鄭和的航行之舉比西班牙,葡萄牙的航海家們,足足早了一個多世紀,鄭和堪稱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 總結一下鄭和下西洋的目的: 第一點:實現老領導明成祖朱棣宣示大明國威的需要,朱棣是一代英主,和其父一樣,嗜好以武力解決問題,他的皇位就是他硬生生搶來的,功成名就之後,自然要宣示一下主權和皇帝威嚴,那麼派鄭和下西洋是一個極好的表現方式。
第二點:加強與其他各國的外交聯繫,促進大明朝的經濟貿易,實現萬國來朝的政治目的。這樣可以使得大明朝知名度空前的提高,各國紛紛來大明通商,讓大明賺取大額的貿易紅利。 第三點:私心。當然這是野史記載,正是由於朱棣的皇位是從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上奪下的,而朱允炆又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所以派遣鄭和下西洋去各處尋蹤建文帝的線索,希望能找到他。作爲鄭和的私心是,鄭和是個回回,他們回回一生的終極目標就是麥加朝覲,終於鄭和在最後一次航行中實現了自己的這個夢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