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白波

“中國憑藉其數千年的連續歷史、人口規模及經濟發展,正有義務成爲一個真正的全球化國家。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寫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中,它融合古老的中國智慧,跨越了文化,和而不同,包容全人類。”英國社會學家馬丁·阿爾布勞在日前舉辦的《中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探討共同的價值觀與目標》新書發佈會上說。

活動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支持,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承辦。同時舉行了“共促全球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題論壇。

人類未來取決於命運共同體理念

馬丁·阿爾布勞生於1937年,是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全球中國學術院創院及前榮譽院長。他是具有世界性影響的社會學家,也是西方率先提出“全球化”概念的學者之一。《中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探討共同的價值觀與目標》是馬丁·阿爾布勞繼《中國在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角色——走向全球領導力理論》之後出版的又一力作,由中圖公司策劃並聯合英國環球世紀出版社在海外出版發行。

對時隔4年再次聚焦“中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行著述的初衷,馬丁·阿爾布勞表示,他試圖對中國及中國在世界上地位的研究進行總結。全球化時代是矛盾衝突中的統一,他所著兩本書的靈感都來源於中國的崛起,成爲世界重大事件的重要參與者。“我堅信這一點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認可,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

英國學者、劍橋大學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指出,世界正在進行的轉變是“史詩級”的,這令美國“難以忍受”,因爲它把中國視爲全球霸權地位的威脅。“美國無法忍受不同,鼓吹、追求單一化和同質化,排斥那些與它不同的國家。相比之下,中國的心態是多元化的,不需要其他國家像它一樣。”

馬丁·雅克認爲,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借鑑了中國傳統“天下”的概念,而非把世界劃分爲190多個民族國家。在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這兩個當今最重要的問題面前,這種思維對人類的未來至關重要。“事實上,我們的未來正取決於此。”

中國文化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有重要意義

中國的鄭和下西洋早於西方地理大發現約一個世紀。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部部長強世功表示,西方學者會在學術著作中提出一個問題,爲什麼鄭和不去非洲和美洲建立殖民統治,進而像後來的英國、美國成爲統治全球的世界帝國。“在我看來,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中國的文化。儒家強調以家庭爲中心的文化觀念,實際上儒家提出‘天下一家’的時候,就在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觀念。”

強世功進一步說,中國人的一些觀念例如儒家以家庭爲中心,讓現代西方人非常難理解。他舉例說,中國政府花很大力氣來控制新冠疫情,就是爲了保障每個人的生命。然而在西方看來,這可能限制國民的自由,是對人權的侵犯。但疫情在全世界導致大規模死亡,美國的死亡人數超過了100萬。

“如果說中國政府不保護人權,我們保障這些人的生命是不是人權?美國到今天不是控制疫情,保護弱者,去挽救生命,而是依然致力於對中國發起各種各樣的打壓。實際上在啓蒙時代以來,整個西方都批判中國的儒家文化,但西方的‘諸神之爭’等一些現代觀念卻導致了一戰、二戰乃至今天的俄烏衝突。”強世功說,要避免所謂文明的衝突,就要回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題,中國文化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和理解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馬丁·阿爾布勞表示,《中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探討共同的價值觀與目標》旨在強調中國人民在平衡價值觀與設定目標方面的才能,這些目標在任何時候都符合獨特的環境情況。這是一種他稱之爲“實用性普遍主義”的方法。

“在今天這個關鍵時刻,當世界歷史再次出現新的局勢,希望我的書能爲中國實現作爲一個真正全球化國家的精神平添哪怕是最微小的鼓勵。”馬丁·阿爾布勞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