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美國的南北戰爭的北方都被宣揚成“爲解放奴隸而戰”的正義之師,總統林肯更是被描繪成廢奴運動的領導人。然而實際的情況卻恰恰相反,林肯雖然承認奴隸在道德上是錯誤的,但他個人並不是廢奴主義者,更是從來也不認爲黑人應該與白人享有同等的權利。
在討論林肯對黑奴的態度前,先介紹一下南北戰爭前的美國。蒸汽機發明後,英國的紡織業迅猛發展,美國南部的種植園主靠着剝削黑奴,掌握了全球75%的棉花產量。
美國種棉花,英國賣棉布,兩國原本各司其職,但是美國北方各州並不滿足於僅提供原材料,他們想賺更多的錢,於是開始投資建廠,與英國人一較高下。 對於落後國家來說,關稅是保護本國企業的最好辦法。關稅提高後,英國棉布價格被迫提高,從而將市場讓給本國企業,讓他們儘快回收前期投資成本,有能力進行技術和產業升級。
可是關稅提高會帶來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出口受限,英國人也會針對美國報復性地提高關稅。英國是南方種植園主的最大市場,關稅的提高使得他們蒙受了巨大的損失,所以不斷有南方州要求退出聯邦,進而爆發了戰爭。
南北戰爭其實就是英美兩國在爭奪世界貿易主導權的一個意外產物。根本原因在於南北雙方的利益分配不均,南方不願犧牲自己的既得利益去成全北方。戰爭和奴隸沒有任何關係,更何況北方也是奴隸制的受益者,畢竟他們開棉紡廠也需要原材料,也需要南方種植園主驅使奴隸在田間勞作。
這樣一種情況就導致裏林肯對黑人奴隸的態度十分複雜。他早在競選伊利諾伊州參議員時就明確表示,他不認爲黑人應該與白人享有同等的權利,不能參與選舉,不能與白人通婚。戰爭爆發後,林肯也多次表示,他做的所有努力都是爲了讓南方的叛亂不至於將國家一分爲二。
1862年的夏天,也就是南北戰爭爆發的第二年,成千上萬的黑人奴隸逃離南方,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北方。對於突然湧入的黑人,聯盟政府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態度或政策,林肯雖然認爲黑人的到來會爲鎮壓叛亂提供更多的人力資源,但卻會進一步破壞聯邦。
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更多的是一種軍事手段,因爲宣言頒佈後並沒有解放任何一個奴隸。美國的蓄奴州,如馬里蘭州、密蘇里州、肯塔西州等是忠於聯邦的,所以宣言並不對他們適用,參與叛亂的蓄奴州則更不會因爲林肯發佈了一個宣言就解放奴隸。
在奴隸制問題上,林肯給出的答案是通過殖民的方式,讓黑人定居在非洲或是中美洲。林肯以及他幕後的智囊都認爲黑人和白人是無法和平相處的,他在1854年首次明確地提出“解放所有奴隸,把他們送到利比里亞(美國1821年建立的殖民地)”
1862年,林肯在起草解放宣言前,還曾就殖民問題與黑人領袖和廢奴主義者們進行商討,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結果卻出乎的意料,林肯的殖民方案激起了黑人領袖們極大的憤怒,他們認爲非洲裔美國人和白人一樣多,也應享有同樣的權利。
此後林肯再也沒有公開地提出過殖民方案,並將其在宣言中刪除。儘管《解放黑奴宣言》有很多侷限性,不容否認它不僅是南北戰爭的一個重要轉折,也是美國奴隸制問題的一個轉折點。

在戰爭結束時,宣言吸引了超過20萬黑人在陸軍和海軍中服役,這爲廢除奴隸制的憲法第13修正案的出臺掃平了障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