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龐統明知落鳳坡有危險,還要去送死,其實都是爲了自己的主帥劉備。有的人則說,龐統是爲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在得知此次之行之後,劉備曾多次暗示龐統這次的危險性,可是龐統依舊選擇小路。

歡迎小朋友們查看澤宇講歷史的早晨分享,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
看過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在三國中有句傳言,誰擁有臥龍或鳳雛其中一人,便可得知天下,臥龍足智多謀,經常以妙計戰勝對手,而整個鳳雛龐統竟然能夠和孔明齊名,可見整個鳳雛雄才謀略絕不在孔明之下。
那麼問題就來了,爲何龐統已經料到落鳳坡有埋伏,不選擇撤退,卻還執意要去那個地方去送死呢?
有的人則說,龐統是爲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在得知此次之行之後,劉備曾多次暗示龐統這次的危險性,可是龐統依舊選擇小路。
劉備與益州劉璋產生間隙之後,劉備軍與川軍已經多次交兵,魏延更是活捉了冷苞,可以說兩軍矛盾不可調和,戰事一觸即發。
再次關鍵之際,龐統向劉備進獻了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取中計,攻下雒城,然後在徐圖益州。
只是去雒城有兩條道路:南邊有小路,可以取雒城西門,山北有大路,可以取東門。龐統知道小路有危險,爲了讓劉備規避風險,龐統寧願選擇小路。
畢竟劉備是三軍主帥,在龐統看來,三軍可以沒有龐統,但不可以沒有劉備。
龐統取小路保護劉備,除了因爲劉備是三軍主帥之外,還有另外一個主要的原因:劉備對龐統有知遇之恩,並且十分敬重龐統。
還有的朋友會覺得,劉備是師出有名,直取西川,一轉眼,兩年的時間就要過去了,可對於西川的地盤還未得到,龐統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主公太仁義,這樣取西川遙遙無期。恰巧這個時候和劉璋有了隔閡,再返回荊州的路上,劉璋派兵伏擊劉備。龐統自然是一清二楚了,也知道這就是取西川的好機會。
於是,藉口和劉備換了馬,讓敵將以爲自己就是劉備。最後,果不其然,在落鳳坡中箭而亡。劉備大怒,一面命人前去請諸葛亮、趙雲相助,一面自己先行進攻西川。
西川那些兵,哪裏是劉備這個常年征戰,手下算是老兵人的對手,沒有多久,便得了西川。
龐統之死頗有些玄乎,恰巧有個落鳳坡,恰巧龐統叫鳳雛,恰巧龐統經過這裏,恰好有隻利箭,恰好射死了龐統,一切都好巧,到底是天意還是巧合呢?
我認爲,既不是天意也不是巧合,落鳳坡是在龐統死後得名的,龐統死於此處,所以人們纔將此處叫作落鳳坡。
龐統明知落鳳坡有危險,還要去送死,其實都是爲了自己的主帥劉備。
所以說,龐統最值得佩服的,不僅僅是他出色的才能,更是那一顆忠心護主的心。這纔是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的真正道理吧!
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非常感謝你們的觀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