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一些"好學生"事業會輸給"差學生"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出現這種情況。那就是,上學時的一些好學生,學習成績好,就讀的學校也好,但參加工作後,卻比不過當時的差學生。有的畢業後分配到同一個單位,有些是在不同的單位。當然,大部分優秀的學生,參加工作後一如既往的保持優秀,事業做的如火如荼;但也有一些好學生參加工作後,可能成爲了業務骨幹,但卻總是停步不前、得不到重用,相反一些差學生在工作上、事業上發展的越來越好。相信這樣的情況,有很多人遇見過。那麼,這究竟是爲什麼呢?本人有幾點感受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從情商的角度說。大家都知道,學習成績是一個人智商的主要表現,智商高則學習成績好,反之則低。參加工作後,智商與情商相比,情商高的人更佔優勢,除了一些科研機構。象一些普通的工作是不需要特別高的智商的,但情商卻與工作息息相關,比如和領導彙報工作、與同事共事、與外界接觸等,情商高的人可以輕鬆的處理這些關係,而情商低的人卻比較呆板,工作按步就班、循規蹈矩,開展工作不圓潤,不善於溝通協調,甚至會在工作中與領導或同事產生隔閡,縱然工作能力很強,但不會與人交往,久而久之,這就成爲了這些"好學生"事業發展的"瓶頸"。

爲什麼一些

第二,從入行的角度說。還有一些"好學生"參加工作得不到好的發展,一個主要原因是工作性質制約了他們。也就是所謂的入錯了行。舉個例子,一些高智商的好學生,本身的長處是搞文字或搞規劃類的內勤類型的工作,但由於種種原因,他們卻進入了那種需要"實戰"能力的單位,比如基層鄉鎮、社區等,這些單位需要直接與羣衆打交道,需要與羣衆打成一片,這恰恰是他們的"軟肋",他們面對羣衆或者在人員較多的場所,就不知道怎麼開展工作,甚至說不好話,然後就造成工作難開展或者開展的不好,時間長了領導就會對他們產生意見。而一些"差學生"恰恰相反,讓他們寫東西、作規劃一籌莫展,但就喜歡幹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他們與羣衆接觸不拘泥、不膽怯,年齡大的叫大爺,看見婦女叫二嬸,與羣衆親熱的不得了,不僅完成了工作,還得到了羣衆的稱讚,在這樣性質的單位,這些"差學生"就成爲了佼佼者。

爲什麼一些

第三,從關係的角度說。我國是傳統的人情社會,人情關係在各種領域都有體現,比如孩子上學、看病就醫,就買房買車都先想着找找人,習慣於找個人說說話。現實生活中,個別人事業上發展的好,也確實與關係有點關聯。比如兩個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業績都相近,沒有明顯差別,恰恰這個"差學生"家庭背景較好,父母或者親戚人脈較廣,就有可能通過人永關係在工作快進一步,但這畢竟是少數。現在是靠實力喫飯的時代,能力強的人最終都能幹出好的事業。

爲什麼一些

這些僅是個人的觀點,大家如有不同意見,我們共同交流!

相關文章